APP下载

运用“五自学习单”提高中年级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2015-11-02苏甜

关键词:自主预习中年级

苏甜

摘 要:笔者认为以“五自学习单”为抓手的自主预习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五自学习单”势必能提高中年级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五自学习单;中年级;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19-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重视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的“五自学习单”就是基于以上理念,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四自课堂而设计的,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一个导向。主要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主预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应用、自主发展等七个版块组成,其中除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之外的其他五个版块,便是我们五自学习单中的“五自”。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且能使用工具书、运用互联网等方式查阅资料,以解决一些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解读能力。因此,笔者以“五自学习单”为抓手,带领本校中年级组教师开展了相关实践研究,在提高中年级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

一、“目标”导向,为“自主预习”启航

我们老师都知道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这堂课教完后,我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知道自己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吗?很显然,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

那么,我们“五自学习单”里的学习目标就是基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学情的分析,站在学生主体的角度而设定的。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明确地知道自己这节课通过学习要学会些什么。这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是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维度而设计,对于“学习目标”的设计,更多的是考验我们老师对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判断,例如:在三下《长城和运河》这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时,我们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判断学生在书写“蜒”字、记忆“驾”和“篇”这两个字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便在原有的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学会9个生字”后面加上了正确书写“蜒”这个字,联系字意记住“驾”和“篇”,这样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很明确地知道这几个字是他们要重点练习书写和记忆的。在学完课文后,再回过头来对照目标,检验自己是否做到了。

二、“链接”准备,为“自主预习”助航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很多与课文相关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资料补充等内容,是需要学生去课前搜集的。因为教材中有些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距离学生的感知太遥远,容易造成学生认识、理解的模糊。例如:三下《大作家的小老师》中大作家萧伯纳所生活的时代距离学生太远,学生如果没有课前的资料搜集,就会影响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这时,就需要学生的在课前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不会筛选资料,他们通常是从课课通上直接照搬或者在网上摘抄一大段资料,读都读不通顺,更别提读懂后对学习课文有所帮助了。所以,在学习单上“知识链接”的设计时,我们便考虑到了这点,在集体研讨时,就将参考资料有选择性的重组整合变成学生能够一读就通,一读就懂的精简版的资料补充。同时,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能够模仿着将自己精简重组后的资料在学习单上做补充。课堂上,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资料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的时候,就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当然,除了背景资料和作者生平等“知识链接”,有的课文还需要引导学生就某一学习内容发散开来,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那么,此类的课外资料也是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了解的。有了这些资料的储备,再在语文课上的“加法”应该进行到底!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有效地进行运用课外资料,往往能把学生由文本教学中的一个“点”带入课外更广阔空间的一个面,有效地建立起连接语文课堂内外的桥梁,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全面、更立体。

三、“质疑”指引,为“自主预习”引航

传统的预习要求中,我们通常是让学生将课文读三遍,读准课后多少个生字,描红生字,完成生字组词等简单的、机械性的、缺少思维训练的课前预习。这样的预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几乎没什么帮助。明代学者陈献章曾在《论学书》一书中提出:“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必要根据相关内容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质疑的能力是语文课任务之一。

看来“自主质疑”在我们语文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习单上的“自主质疑”,我们通常会给学生留2~3条横线,让学生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学生有更多的疑问,也可以在书上相关的地方写下来。课前,有了“质疑”,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就可以自主解决疑问,如果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在上课时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一起合作、探究。这样上课时,老师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可以指导学生在读过课题后,说说自己质疑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又有什么新的问题。渐渐地学生学会提问了,也就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了。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都普遍反映,学生们不会提问,经常会提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学生提问中多出现“某某”词是什么意思啊?文中提到的“某个地方”在哪里啊?等通过查词典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带着学生去向课题提问,向内容提问。

四、“探究”思考,让“自主预习”远航

“自主探究”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引导,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改革,采取新型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五自学习单”中的“自主探究”就是为了促进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传统的语文课上,老师总是会设计很多的小问题,使得整堂课显得很琐碎,学生就像是猜谜语一样在迎合着老师,猜那一个个小问题的答案,根本没有办法自主合作、探究。因此,“自主探究”的问题设置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选择最有探究价值的、发散地问题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先自我探究、思考,为课堂上小组的合作、探究作准备。当然,这也是整个学习单中最难把握的。“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最多只有两个能引领全文的问题,比如:《翻越远方的大山》中,我们设计的两个问题是:1.从哪里看出刘翔把约翰逊当作远方的大山?2.刘翔是靠什么一步步走到远方大山的脚下的?这两个问题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也是很有探究性的两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片段中去体会、感悟,从而有话可说,小组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自然就会提高。

五、“应用”发展,为“自主预习”续航

“自主应用”便是为了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设计的,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仅要读、思、还要适当的将所思的写一写,哪怕写的是错的也没关系,至少他是在思考的。有了课前的思和写。当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对课文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后,能学会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就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这个版块的设计,可以结合补充习题或课后习题的某些题目进行设计,也可以是老师自己设计的贯穿全文的一些题目。例如:《狼和鹿》一课中,设计的题目是:我知道课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 ,结果事与愿违,鹿 ,森林 。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 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每一篇课文学完后,我们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便可使“自主发展”的设计变得更为宽泛,可以是:搜集一些名言、做一次小报、开展一次演讲、做一次展览等等。例如:《放飞蜻蜓》中的设计是:如果你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学生可以设计一条广告语、画上一幅漫画、到社区里发宣传单进行宣传等。

“五自学习单”的运用,让口头的、不便于检测的预习变成了有章可循的、便于检测的预习;让学生的预习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简单机械的“自主预习”变得有思维含量了;这一系列的“自主预习”在家长的监督、学生的自评以及老师的评价中,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3](爱尔兰)David Little等.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

[4]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7).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04).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中年级
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物理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