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与“路”

2015-11-02胡旭忠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胡旭忠

(1.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与“路”

胡旭忠1,2

(1.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育文化传承观念淡薄、体育项目本身功能消退、市场引入机制尚未建立等。最终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升到长远文化战略高度;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是从国家政策引导、学校体育教学、传统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传媒宣传进行开发。只有在“道”“路”结合模式下,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传向世界。

文化;传承;道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产生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传统特色,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步推进,我们发现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或者说没有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反而经济、媒体、网络迅猛发展,促进西方文化愈加受到青睐。现代生活方式对国内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使传统文化丧失了主体地位。作为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最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困扰,以及获取知识信息和消费理念的高度发达,直接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那么,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如何去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开始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7]。本课题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民间的实地调查和走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1 体育文化活动在民间开展的现实状况

本课题组对山西省所属太原、晋中、大同、忻州、长治、临汾、运城等七个地级市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份,其中太原300份,晋中、忻州、运城各200份,大同、长治、临汾各100份。共回收问卷956份,其中有效问卷775份,有效回收率为64.58%。下面就锻炼者的活动项目、影响因素、学习途径进行数理统计和具体分析。

表1 锻炼者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项目(n=775)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平时的体育文化活动中,走路、广场舞、太极拳排在前位,这也是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在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身体活动的方便性和简洁性,基本上不需要任何体育器材,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地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效果。而排在最后三位的体育活动项目是拔河、独轮车和滚铁环,这些项目相对来说就是对场地、器材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除非有专门的组织活动或者比赛的时候才可能进行。从全部统计数据来看,在山西省内普通大众参与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主要是便于开展的项目,这也是符合国民生活习惯和社区体育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且在调查走访中也了解到真正能坚持体育活动锻炼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活动人群大多数为老年人,而且对于一些传统的特色项目并不多。

表2 参加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影响因素(n=775)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家参加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因素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缺少指导、经济条件、缺少项目。缺少指导是社会因素,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正是要解决群众体育中科学健身和有效健身,包括缺乏场地、器材,缺少组织、指导,这是需要社会的力量和政府的政策来实现的,但是在基层的管理缺失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力和实际的社会价值。经济条件则主要是受到个人生活水平的影响,属于个人因素,包括缺少同伴、没有时间、没兴趣,这也就是个人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这也就形成了我国体育锻炼人群的“两头肥,中间瘦”的畸形发展。缺少项目则是项目因素,包括可以参与的活动项目有限和项目的技术性、安全性都直接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

表3 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学习途径(n=775)

从表3中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学习途径中自己锻炼排第一位,说明锻炼还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积极的引导方向,很可能中途退出或者持续不长的情况;学习途径中公园里学的排第二位,这主要集中在广场舞、太极拳、踢毽子等在公园里开展较好的项目,参与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家庭和朋友的影响排到第三位,这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学习途径,是中青年人群比较喜欢的方式,便于和朋友、家人交流,也是一些集体性项目所不可缺少的;排在最后的是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杂志,也充分说明指导的效果不明显或者指导人员的缺少,体育的媒体宣传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文化传承观念淡薄

从调查的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网络通讯和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感受传统的东西,只是在追赶着现代的脚步,而对于传统的体育活动、民间手工艺品、民间特色技术等文化形式缺乏传承的热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缺乏,更没有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文化保护意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更是没有“自知自明”。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全球化的到来为文化自觉提供了最大的机遇[8]。民众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缺失,可能最终会导致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流亡和消失。比如从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到韩国江陵端午祭(英文Danoje),2005年11月25日,正式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而在韩国申报世界无形遗产的文本中,也毫不忌讳地写道:“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 500多年了”。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国人的深思了,特别是专门研究民族文化的中国学者和国家的政府官员的警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淡薄,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2.2 体育项目本身功能消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网络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众没有时间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之中,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即使很少一部分城镇职工及白领人群选择了健身,也一般会到健身房或者体育场馆进行现代的体育活动,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也是将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看电视、外出务工等形式[9]。从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流传在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很少,而且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项目本身的体育功能也逐渐退化,失去了其原来的本质功能,大部分传统的体育项目都已进入功利性的追求。比如少数民族的马上休闲娱乐活动“姑娘追”,男女青年交错组合,二人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的传统娱乐活动。此活动最初是男女青年反抗封建礼教,倡导恋爱自由和摆脱父母包办婚姻的一种方式,许多人可以在相互追逐与大闹中彼此认识和了解,进而萌发爱情。到了现在的“姑娘追”已经远远的脱离了这样的目的,更多是参加表演和比赛,获得奖金和报酬等功利性追求,况且现代男女青年获取爱情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这些项目的体育功能已逐渐退化。

2.3 市场引入机制尚未建立

足球职业化是我国体育领域较早进入市场的体育项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也为其他体育项目在进行市场化时提供了警惕和借鉴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体育综合赛事、单项比赛、民间体育活动都进行了“冠名”、“赞助”、“合作商”、“参与商”等名称的经济体加入体育比赛活动中,全国形成了很多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一些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从笔者参与和调研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运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政策指导不明确,致使很多行政程序繁多复杂,不利于企业对体育的市场投资运作,使企业失去信心,同时也对体育产业公司的经营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市场化尚未完全展开,市场化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完全套用竞技体育比赛的一套体制,这样既不能够充分展示传统特色的内容,也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3 “道”“路”结合模式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3.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道”

毋庸置疑,任何文化研究都要走一条从经验总结到科学实证,再到理论多元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对社会现象的感性描述是最初的水平,只有发展到多元化的理论高度,完全超越感性描述的理论解释才能够实现[10]。体育在这种悖论的社会中,以多种文化形态和物化形式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多种需求、适应着社会的发展[1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所具有的体育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构成人们体育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3.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

3.2.1 国家政策引导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国家在大力推进体育事业,主要是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方面,然而民族传统体育一直是边缘地带,虽然被提及,但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此外,在国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主要关注器物文化和艺术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也不能被很好的重视。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要求“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也正是在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国发〔2014〕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也同样提到“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国家政策的出台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机遇。

3.2.2 学校体育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校体育教育已经是教育界和体育界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学校体育在全国的实践发展中也产生了区域不均衡、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所以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校园的设想,而且近几年也得到了实践,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育过程中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简便、易学、趣味等特点作为极好的人文社会资源,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学校体育现状,学生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也是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肯定是一种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靠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定是最稳定和可靠的手段。

3.2.3 传统体育赛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目前的全国性综合体育比赛中,除了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以外的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基本上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者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内容。这些比赛淡化金牌意识,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衍生出很多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和地方性综合体育赛事,比如有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全国跳绳联赛,各省市区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全民健身大会等。这些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且在很多的赛事期间进行了论文报告会,使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仅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形式进行传承,也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沿着这条道路走得更远。

3.2.4 体育产业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益补充

发挥市场经济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体育文化的社区化、志愿化和自主化供给[12]。把民间传统活动与区域经济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地域的民族特色,重点建设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健身市场。在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根据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开发其经济功能,把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紧密结合[13]。体育产业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好契机,但是一定要把握发展的方向,本着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责任,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宗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益补充。

3.2.5 新闻媒体宣传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强大支撑

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通讯、传媒等产业高速发展,媒体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已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公园里老大妈用iPad在学习“小苹果”,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谈论国内国际的新动态,媒体的宣传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民众对社会的认识。媒体关注什么,宣传什么,民众就认为什么重要,除了了解新闻动态,更重要的就是形成价值取向,尤其是电视媒体,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图像画面、影音视频形象地传输给大众,对于很多受众来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网络、电视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支撑,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传统文化过度媒体化,迎合媒体的所谓价值观,而丢失了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色,放弃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走上表面化的道路。

4 结语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来说,国家政策引导、学校体育教学、传统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化和体育新闻传媒等等只是实现其价值的一个方面,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更重要的是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升到长远文化战略高度,在挖掘和传承的同时,更要进行必要的发展和变化,适应时代的需求,赋予全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这才是民族传统体育真正发展的“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崇高的“道”来追求,只有在“道”“路”结合模式下,才能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赵进,王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探析[J].体育学刊,2009,16(8):93-95.

[2]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4]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5]龚建林.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J].体育学刊,2011,18(4):40-44.

[6]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4):28-34.

[7]王润斌,李志向,徐传飞.现代奥林匹克理论的缺陷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补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10-15.

[8]霍志钊.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6,31(4):86-89.

[9]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20(3):112-116.

[10]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3):133-139.

[11]高俊,黄滨,周江勇.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13,20(2):15-18.

[12]陈晓峰.多维视野下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21-24.

[13]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34-37.

〔责任编辑 王东〕

The Way and the Road to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HU Xu-zhong1,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619;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23)

This study 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alyze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and find problems in sports culture concept,sports function regression,no market mechanism.It concludes that the WAY to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s to raise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o long-term culture strategy height;and the ROA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the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s,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news media.Only in the WAY and the ROAD,ca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culture;inheritance;road;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development

G812.4

A

1674-0874(2015)03-0088-05

2015-03-20

山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12yb125];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研究项目[20111127]

胡旭忠(1979-),男,山西长治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