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5-11-02牛晓琴智银利
牛晓琴,智银利,马 俊
(1.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2.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
牛晓琴1,智银利1,马 俊2
(1.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2.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文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79名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自尊;应对方式
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为大学生更好地深入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深入农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村官存在角色身份混乱、择业动机不纯、工作环境艰苦以及职业前途渺茫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官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卫生水平偏低[1-2];心理健康状况不良[3-4]。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农村行政体制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充分发挥自身才干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研究表明,自尊是个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一种自我情感体验,一种社会适应机制。其发展状况不仅对个体心理健康,而且对个体整个人格发展都极具影响[5]。而应对方式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其极大地影响着压力事件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因而起到维护和保护个体正常心理健康的作用[6]。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是理论性探讨和现状调查,至于自尊、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则尚无学者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自尊、应对方式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力图为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心理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大同、晋中、运城等10个市4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为94.75%。其中男性162人,女性217人,平均年龄26.13±2.11岁。所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所在地涵盖山西全省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7]。该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共包含90个项目,分为十大类,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每个项目按从无到严重5级制评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SCL-90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M.Rosnberg编制,内部一致性系数0.88。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分4个等级评分,总分范围10~40分,分值越低,自尊水平越低;反之,分值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3)应对方式量表。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6个分量表,是由肖计划等人于1996年编制。共包含6个因子,在该量表中,将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归属于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将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归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鉴于合理化因子与成熟应对因子和不成熟应对因子都呈正相关,从而将其归入混合型应对方式。分数越高,说明其更倾向于某一应对方式。量表信度为0.68~0.89,效度为0.48~0.83。
1.3 施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问卷。取样后经研究者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
表1 大学生村官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s)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项 目躯体化强 迫人际关系抑 郁焦 虑敌 对恐 怖偏 执精神病性总 分村官(n=379)1.32±0.45 1.65±0.60 1.53±0.60 1.53±0.59 1.45±0.54 1.51±0.62 1.33±0.49 1.49±0.61 1.37±0.50 131.09±41.42全国常模(n=1388)1.37±0.48 1.62±0.58 1.65±0.61 1.50±0.59 1.39±0.43 1.46±0.55 1.23±0.41 1.43±0.57 1.29±0.42 129.96±38.76 t-2.366*1.821-3.974***1.121 2.118*1.882 3.782***2.065*3.190**1.017
从表1可见,与国内常模相比,本研究中大学生村官SCL-90躯体化和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而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常模,总分和其他因子则与常模无显著差异。参照SCL-90评分标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大于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本调查总分超过160分筛查为阳性者有69人,占被试的18.21%,说明大学生村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村官SCL-90得分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
表2 大学生村官SCL-90总分与自尊、应对方式相关情况统计表(r)
从表2可见,SCL-90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村官的SCL-90总分越高,自尊水平越低。与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亦呈显著负相关,即如果大学生村官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其SCL-90总分也低。与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村官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其SCL-90总分反而会升高。
2.3 大学生村官自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 大学生村官自尊、应对方式对SCL-90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水平与自尊和应对方式都呈现显著相关,因此,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他们三者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我们试着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中将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SCL-90总分设为因变量,把自尊与应对方式设为自变量。由表3可知,自尊、解决问题、幻想是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的有效预测变量,其联合解释能力(R2)为49.6%,而以自尊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达到33.8%。
3 讨论
3.1 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SCL-90总分及强迫、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而且他们的躯体化和人际敏感因子甚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山西省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态总体良好。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过层层选拔与考试,最终能成为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通常都是大学生里的佼佼者,是党员或学生干部,不仅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而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完全有能力、有自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适应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自然不会稍遇挫折就表现出躯体化和人际敏感等症状。
不过,在本研究中,有18.21%的大学生村官筛查为阳性,且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也说明部分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需要引起全社会积极关注。就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村官虽然有较高的理想追求,有满腔热情为农民服务的愿望,但是过去的学识背景和生活背景,毕竟使他们面临从学生到农村基层领导的角色转换,面临城市与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因而一旦感受到复杂多样的农村基层工作的巨大压力,出现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就容易“水土不服”,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也就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8]。
3.2 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水平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与自我接纳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其水平高低对个体人格适应存在重大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SCL-90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感高的大学生村官,他们通常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较强的独立性、乐群性,即便受到挫折,也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迎接挑战,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自尊感低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经常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怨天尤人,自怨自嗟,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甚至怀疑自己到农村的选择是否正确,长此以往,不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其工作效率。
应对方式即应对策略,是人们在应激状况下力求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手段。为了摆脱心理困扰,个体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下应付失败而导致的。本研究表明,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与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村官作为经过精心挑选的大学生及青年人中的优秀分子,随着其年龄增长,生活阅历不断丰富,认知成熟度不断提高,因而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其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受挫折力致使他们容易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以缓解其内心的紧张和压力,减少应激强度,最终起到平衡心理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村官面临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压力,他们缺乏正确的解决压力的有效策略和应对技巧,往往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常使用幻想、退缩等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应对,较易形成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问题。
自尊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有着广泛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个体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与自尊水平密切相关,较高自尊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愿意投身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不排除其就业压力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因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普遍能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去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回归分析显示,在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对心理健康得分有反向预测作用,表明大学生村官解决问题水平越高,就越能及时化解矛盾和困难,心理就越健康;幻想对心理健康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表明若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经常陷身于茫然的空想,这种不良应对方式易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今后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视提高其自尊水平,加强其应对方式训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论
1)大学生村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18.21%,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双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值均<0.05)。
2)SCL-90总分与自尊、成熟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3)自尊、解决问题和幻想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自尊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1]成锦.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童辉杰,成锦.大学生村官心理卫生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278-281.
[3]徐伟.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100-102.
[4]李景华,白瑾.173名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47-50.
[5]王邈,王争印,苟雅宏.任职院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195-197.
[6]Folkman S,Lazarus R S.Coping as a mediator of emo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3):466-475.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0-318.
[8]王卫平,牛莉,薛朝霞,等.大学生村官工作压力源调查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8):94-95.
[9]Diana Southall,John E.Attributional style and self-esteem in vulnerability to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following life stress:a 14-week prospective study[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2,26(5):563-579.
〔责任编辑 王东〕
Relationship of Mental Health,Self-esteem and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NIU Xiao-qin1,ZHI Yin-li1,MA Jun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icence and Technology,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600;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symptom checklist(SCL-90),self-esteem scale(SES)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re adopted and and sur⁃veys are conducted among 379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of Shanxi province.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self-esteem and coping styles of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targe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mental health;self-esteem;coping style
B849
A
1674-0874(2015)03-0084-04
2015-03-01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和实践专项课题[GH-12004];山西大同大学2013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013K10]
牛晓琴(1977-),女,山西平遥人,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