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1-02杨丹桐念江鹏段英孜何文浩
杨丹桐 念江鹏 段英孜 李 聪 何文浩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大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丹桐 念江鹏 段英孜 李 聪 何文浩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目的 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某省某高校医学院大一至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校园暴力现实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各类型暴力的发生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共发放300份,有效问卷287,应答率95.7%。287人中曾经参与或涉及暴力者43人,发生率15%。其中男生30人(发生率为69.8%),女生13人(发生率为30.2%)。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7.151,P=0.000)。(2)暴力的发生主要和生活环境、自身性格、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方面有关。(3)大学生对校园暴力大多数表示深恶痛绝,但对校园暴力的理解不够,缺少必要的学习。结论 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很高,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等均是导致校园暴力的原因。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学生的相关教育工作和心理干预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大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校园暴力 影响因素 大学生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学生和老师)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1]。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上都呈上升趋势[2],逐渐成为普遍存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3]。校园暴力现象所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和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对武汉市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进行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便于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以期预防大学 生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了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大一、大 二、大三各100名学生,共300名大学生 。
2.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为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情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本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眼中以为的暴力的样子、自身参与的暴力(包括了实施暴力和遭受到暴力两个部分,此部分为根据自身真实情况选填)。基本情 况包括家庭情况,生活环境,自身性格,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方面。眼中的暴力包括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理解,如自己觉得什么样的事件才算暴力,什么样的人群容易遭受(或者实施暴力),以及自己认为当遇到暴力时的正确做法; 自身参与的暴力(包括了实施暴力和遭受到暴力两个部分)包括此次暴力发生的地点、对象,被调查者在此次暴力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当时处理的方式。
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的设计,问卷的发放,对象的选取,调查的方式。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本课题要达到的核心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多次修改完成的。通过分层抽样,每一年级按照学号进行系统抽样,各抽取100名学生。在调查之前,随机找一部分同学做问卷的预调查分析。通过联系样本同学,分别召集各年级样本同学,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收集过程遵循知情同意与匿名无关联原则,匿名真实填写调查问卷。
3.质量控制
所有参与人员经过培训后参与项目调查,各部分负责人抓好自身工作进度,保证质量,总负责人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和质量。在填写问卷之前先做好被调查者的心理疏导,以尽可能的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性。
4.统计学方法
采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暴力发生率之间的比较用X2检验,危险因素的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应答率95.7%。其中男生118,女生169。
2.校园暴力发生情况
287人中曾参与暴力者43人,发生率15%。其中男生30人(69.8%),女生13人(30.2%)。男生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4.5%高于女生7.7%(χ²=17.15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性别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
3.大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
70.4%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校园暴力深恶痛绝;6.6%对校园暴力为看个热闹;13.9%
表示事不关己,己不操心;9.1%认为校园暴力很正常。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最高阶段为初中,其次为高中阶段、小学,大学阶段发生率最低。
4.校园暴力的发生场所、原因及危险因素
33.4%的校园暴力行为发生在学校偏僻处;26.1%发生在厕所;16.3%路上;16.4%操场;7.8%教室。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中,学校管理松懈所致占18.8%,学生缺乏心理指导及法制教育占21.5%,家庭暴力影响占19.3%,对社会上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占22.5%,社交网络上的暴力信息占17.9%。
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由以下几种。调查对象中经常、偶尔或从不吸烟(或饮酒)的比例分别为66.7%,21.6%,11.5%(χ²=22.830,P=0.000);经常、偶尔或从不上网、泡网吧的比例分别为33.3%,20.3%,9.1%(χ²=10.820,P=0.000);经常、偶尔或从不玩暴力游戏的比例分别为60.0%,28.6%,6.9%(χ²=44.294,P=0.000);对暴力打杀的电视电影的态度为喜欢、一般、不喜欢的比例分别为37.5%,16.6%,5.8%(χ²=19.962,P=0.000)。上述结果(见表1)表明,吸烟(或饮酒),上网、泡网吧,玩暴力游戏,对暴力打杀的电视电影的态度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吸烟(或饮酒),上网、泡网吧,玩暴力游戏,对暴力打杀的电视电影的态度均是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
对逃学和玩暴力游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是否逃过学(p=0.018),是否玩暴力游戏(p=0.000),表明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即逃学和玩暴力游戏均是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
表1 校园暴力单因素卡方分析
项目 调查人数 暴力参与人数暴力发生率χ²值 P值(%)从不 227 26 11.5是否逃过学11.276 0.001是102 25 24.5否185 18 9.7是否上网、泡网吧经常 15 5 33.3 10.820 0.004偶尔 118 24 20.3从不 154 14 9.1是否玩暴力游戏 44.294 0.000经常 15 9 60.0偶尔 70 20 28.6从不 202 14 6.9对暴力打杀的电视电影的态度 19.962 0.000喜欢 32 12 37.5一般 151 25 16.6不喜欢 104 6 5.8
表2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5.施暴及受害者类型
施暴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7.8%为中身强力壮的学生;26.5%为脾气暴躁蛮横的学生;18.0%为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排斥的学生;24.4%为受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的学生;23.3%为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受害者主要为:身体瘦弱的学生占16.5%;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占29.4%;家庭贫困的学生占11.0%;有个人恩怨的学生占34.6%;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占8.5%。
6.校园暴力应对方法及预防措施
遭受校园暴力后,主要应对方法有:38.2%调查对象选择报警 ;33.1%的人告诉身边的人;4.1%的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15.1%的人以牙还牙;9.5%的人选择用其他发生应对。
针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20.9%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学校加强教育;19.2%的人认为学校对暴力事件中的学生进行严厉处理;19.6%的人认为要加强学校管理;25.2%的认为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15.1%的人认为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三、讨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备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有可能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比一般的社会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状态[4]。但由于各种复杂和意想不到的原因及如今社会千变万化的形式,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更容易异常发展。其中校园暴力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问题,它是异常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主要表现。本次研究表明,曾参与过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为15%,其中男生发生率69.8%,女生发生率30.2%。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该结果与王培席[5]2005年对某高校校园暴力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调查表明,70.4%的人对校园暴力的看法是深恶痛绝。在对施暴者类型和受害者类型的调查中,施暴者类型中26.5%是脾气暴躁蛮横的学生24.4%是受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的学生,23.3%是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学生,18.0%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排斥的学生,7.8%身强力壮的学生。在受害者类型中,34.6%有个人恩怨的学生,29.4%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16.5%身体瘦弱的学生,11.0%家庭贫困的学生,8.5%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很显然,施暴者类型与受 害者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二者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不能仅凭单因素分析和解释,希望今后多开展与此相关研究,以便明确二者间具体关系才能更好的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从周围校园事件发生数量以及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中可知,60.9%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过意见,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大多集中在厕所和学校偏僻处,占58.5%的人数比例。该结果表明学校应该加强在这些地方的巡查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对遭受校园暴力后的做法和防止措施进行分析,38.2%选择报警,33.1%选择告诉身边的人,说明部分大学生有法律意识但不是很强,应加强法制宣传及教育。25.2%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20.9%加强学校教育,19.6%学校加强管理,19.2%学校对暴力事件中的学生进行严厉处理,15.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防治措施上来看,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关注,才能有效的纠正异常心理与行为,减少校园暴力。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逃学与玩暴力游戏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说明这些行为不仅是个人的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校园暴力发生的几率。
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基础。当然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调查是下发问卷,因此存在一定的漏答率,并且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可能有回答不真实以及不愿回答的可能性,因此可能与实际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1]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青年研究,2002,11:44-48.
[2]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 院学报,2005,15(5):21-23.
[3]陈海珍.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74-2277.
[4]李美华.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5-127.
[5]王培席.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