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泄洪隧洞洞前预留岩坎对隧洞沿程水面线的影响研究
——以响洪甸水库新泄洪隧洞为例

2015-11-02张波

治淮 2015年9期
关键词:沿程流态斜坡

张波

(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蚌埠233000)

泄洪隧洞洞前预留岩坎对隧洞沿程水面线的影响研究
——以响洪甸水库新泄洪隧洞为例

张波

(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蚌埠233000)

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水文、地形及枢纽布置等条件,在进行“龙抬头”式泄洪隧洞工程建设时,为有效降低临时挡水建筑物的规模及投资,常在隧洞洞前预留岩坎作为挡水围堰。但工程竣工后,进行围堰拆除时,要将围堰完全清除则较为困难,这极易导致隧洞进流不均匀,对水流进入无压洞后的流态造成不良影响。为研究洞前岩坎高度对隧洞洞内流态及沿程水面线的影响,本文通过模型试验进行研究对比,揭示了不同岩坎高度对隧洞无压段水面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不对无压洞流态及水面线造成重大影响的岩坎安全高度。

泄洪隧洞预留岩坎流态水面线

1 引言

泄洪隧洞洞前预留岩坎可充分利用水文条件、自然地形和枢纽布置条件,有效地降低临时挡水建筑物的规模和投资,在相应主体工程竣工后再对预留岩坎进行拆除施工,以满足工程运行要求。

预留岩坎通常采用爆破拆除,但预留岩坎处坎外水深通常较大,且岩坎一般距主体建筑结构及其他设施较近,拆除时的安全控制要求较高,拆除后水下开挖出渣难度较大,故岩坎拆除通常不完全,这极易导致隧洞进流不均匀,进而对隧洞的流态及沿程水面线产生影响。

响洪甸水库新泄洪隧洞为“龙抬头”式泄洪隧洞,其进口为一段有压短管(中设一检修门,出口设一工作门),洞身为无压流。其体型由有压段、竖曲线段、斜坡段、反弧段和下平洞段组成。本文以响洪甸水库新泄洪隧洞为例,详细分析了不同预留岩坎高度对“龙抬头”式泄洪隧洞流态及沿程水面线的影响。

2 工程简介

响洪甸水库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支流淠河的西源——西淠河的上游,地处金寨县境内,坝址距六安市58 km,距合肥市137 km,距淠河入淮口174 km,是20世纪50年代治淮初期兴建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于1956年4月开工建设,1958年7月竣工,同期开始蓄水。水库总库容26.32亿m3。

老泄洪隧洞位于大坝右岸,全长303.09m,洞径7m,钢筋混凝土衬砌。进口为喇叭形斜井,设有3m×7m平板门两扇,出口设3m×7m平板滚轮控制闸门1扇。

响洪甸水库新建泄洪隧洞进口位于大坝右岸范家冲内,与老泄洪隧洞紧邻,两洞轴线平行布置,相距约50.00m。出口位于厂房下游约70.00m处,包括进、出口明渠,隧洞全长269.231m。采用深式有压短进口、明流无压洞身结构形式。进口底槛高程112.00m,设置8.00m×8.50m弧形工作闸门及8.00m×8.50m平板事故闸门各1扇,启闭机房设在竖井顶部145.00m高程平台上,并在事故闸门井130.50m高程设一检修平台。无压洞身段为圆拱直墙式城门形断面,标准断面底宽8.00m、高10.50m,底坡为0.05,出口处高程为78.41m,采用挑流消能。

响洪甸新泄洪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为112.00m,新洞前开挖高程为110.40m,原布置方案洞前预留岩坎高程为118.00m。新洞有压洞进口高度为11.25m,出口高度为7.00m。

3 模型设计

隧洞流态及沿程水面线采用单体模型进行模拟研究。为保证单体模型的进口流态与原型相似,新洞单体模型进流采用宽顶堰泄流以均匀进流,并在水舌下布置消能格栅;新洞单体模型纵向模拟至洞前约150.00m,横向左右侧宽约330.00m,库内地形模拟至145.00m等高线;下游取至洞出口下游约150.00m。

根据《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 155-2012)对相似性的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单体模型比尺选定为1∶30。

4 泄洪隧洞洞前岩坎对隧洞流态及沿程水面线的影响

隧洞进流自岩坎跌下到达洞口,在岩坎前形成负压,致使水流主流进入隧洞无压洞后发生不稳定的左右摆动,新洞斜坡段水面线极不稳定。设计洪水时新洞斜坡段水花频繁撞击洞顶,反弧段后,水流基本对称均匀。因岩坎对反弧段后流态的影响较小,故本文重点研究不同岩坎高度对新洞斜坡段的流态及水面线的影响。

表1 各岩坎高程设计洪水新洞无压段三个典型断面水深

新洞斜坡段水面线的不稳定左右摆动是受进洞水流的不均匀性影响,加之洞前岩坎高度过高造成。为研究不同岩坎高度对进洞水流的影响程度,试验针对不同岩坎高度对隧洞无压段水面线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新洞无压段沿程水面线的稳定性来判断岩坎的影响。因原布置方案岩坎高程过高,致使新洞斜坡段流态很差,故本文主要比较岩坎高程为112.00m、114.00m和116.00m时新洞斜坡段的流态及水面线稳定性。

因无压洞水面线不稳定主要发生在竖曲线段、斜坡段及反弧段,故试验选取这3段中的典型断面0+027.000、0+047.300和0+062.700来分析代表性工况——设计洪水条件下的水面线变化。

4.1预留岩坎高程112.00m

岩坎高程为112.00m时,岩坎高程与新洞进口底板高程一致。新洞设计洪水时进流均匀平顺,洞前漩涡小于原布置方案,有压洞内总体流态平顺,斜坡段水流基本平顺,偶尔有水花溅起,水花溅起高度未超过边墙高度。

4.2预留岩坎高程114.00m

岩坎高程为114.00m时,岩坎比新洞进口底板高2.00m,岩坎阻挡后,新洞有压洞进口高度为9.25m,比有压洞出口高度大2.25m。新洞设计洪水时进流均匀平顺,洞前漩涡小于原布置方案,有压洞内总体流态平顺,斜坡段水流较为平顺,偶尔有水花溅起,水花溅起高度未超过边墙高度。

4.3预留岩坎高程116.00m

岩坎高程为116.00m时,岩坎比新洞进口底板高4.00m,岩坎阻挡后,新洞有压洞进出口高度基本一致。新洞设计洪水时进流均匀平顺,洞前漩涡小于原布置方案,有压洞内总体流态平顺,斜坡段水流较不稳定,时而出现水流封顶现象。

各岩坎高程设计洪水新洞无压段3个典型断面水深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新洞洞前岩坎高程对新洞无压洞内的流态影响很大。新洞进口岩坎高程为112.00m时,岩坎高程与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一致,新洞无压段水流流态较好,水面线基本平稳,水面线的波动是因隧洞进口左右侧山体不对称造成;岩坎高程为114.00m时,岩坎对新洞进流流态有一定影响,新洞斜坡段水面较为稳定,但时而有水花溅出,未出现水流封顶现象;岩坎高程为116.00m时,岩坎对新洞进流有较大影响,新洞斜坡段水面较不稳定,时而出现水流封顶现象。洞前岩坎高程越高,新洞无压段水面波动越剧烈。

若进一步考虑掺气水深的影响,岩坎高程为116.00m时,无压段水流对隧洞洞顶的影响更为严重。为保证工程的安全使用,保持新洞无压段水面线的稳定性,应控制洞前岩坎高程不超过114.00m。

另外,若岩坎表面不平整,或左右侧高差较大,岩坎对隧洞进流的不利影响大于岩坎平整时对隧洞进流的影响。

5 结论

为保证响洪甸水库新泄洪隧洞的安全使用,保持新洞无压段水面线的稳定性,应控制新泄洪隧洞洞前岩坎高程不超过114.00m。“龙抬头”式泄洪隧洞进口有压段较短,洞前地形对隧洞进流的影响较大。隧洞洞前岩坎拆除的不均匀性将直接影响隧洞无压段水面线的稳定,实际施工中,洞前岩坎的拆除应尽量完全、平整,若岩坎残留较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猜你喜欢

沿程流态斜坡
复合掺合料在高流态特种混凝土中的应用
基于管道粗糙度的排泥管沿程压力损失计算
不同微纳米曝气滴灌入口压力下迷宫流道沿程微气泡行为特征
实验室小浮选机流态优化对浮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侧边机组故障对泵站前池流态的影响
典型生活垃圾炉排焚烧锅炉沿程受热面飞灰理化特性分析
流量差异和管径突变对立管流动状态的影响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顺河跨海大桥工程对河道影响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