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江济淮工程沿淮湖洼调蓄方案与布局

2015-11-02陈昌才

治淮 2015年9期
关键词:蓄水位调蓄淮河

陈昌才

引江济淮工程沿淮湖洼调蓄方案与布局

陈昌才

一、引江济淮工程概况

引江济淮,曾称江淮运河,又称江淮沟通,为反映其全面、巨大的综合利用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称为引江济淮并沿用至今。引江济淮工程开发任务是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农田灌溉补水,兼顾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该工程拟从长江下游干流引水,向安徽江淮、皖北地区,河南豫东地区供水。按工程地段所在位置、受益范围和主要功能,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其中引江济巢为济淮提供水源并兼顾巢湖生态引水,江淮沟通承担济淮调水和发展江淮航运,江水北送是将江水向淮河以北地区输水。引江济淮输水干线全长1089km,其中:引江济巢段238.5km,江淮沟通段156.3km,江水北送段694.5km。输水干线利用天然河湖757.0km,疏浚扩挖河湖242.3km,新开河渠90.2km。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润泽江淮,造福淮河,惠及河南。供水区共涉及14市、55个县(市),受益人口5116万,向淮河流域灌区补水面积1085万亩。至2040年供水区多年平均河道外净增供水量33.37亿m3(含航运),其中淮河区为28.17亿m3,多年平均巢湖生态引江水量4.38亿m3。长江~淮河结合通航,其中江淮沟通段为Ⅱ级航道,通航里程140km,巢湖~长江菜子湖线路为Ⅲ级航道,通航里程157.4km。

二、湖洼调蓄方案

1.调蓄区选择与运用原则

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江水北送段骨干输水河道沿线,分布众多湖泊洼地和河道,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焦岗湖、天河洼以及蚌埠闸等天然湖泊洼地,沿淮湖洼在淮河防洪、供水中地位重要。防洪上,瓦埠湖为淮河中游最大蓄洪区,是保障淮河中游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他湖洼也承担着调蓄本流域洪水任务;供水方面,沿淮湖洼、河道调蓄当地径流,增加可供水量。江水北送段西淝河输水线路沿途,因采煤而形成的西淝河、泥河、潘集矿区等采煤沉陷区,是可供比选的引江济淮调蓄场所。现状湖洼及河道控制运用条件是:按现行的《东淝闸控制运用办法》(省防指),瓦埠湖蓄水位为17.4m(国家85标高,以下同)。蚌埠闸上河道、高塘湖、天河洼现状蓄水位为17.4m,焦岗湖蓄水位18.0 m。引江济淮工程湖洼河道调蓄选择和运用原则为:一是湖洼、河道位于引江济淮工程输水干线沿途,具备调蓄运用作用;二是不影响防洪,即湖河蓄水位确定一般在现行运用条件下,避免对防洪产生影响;三是经济合理性,即蓄水位变化或扩大湖洼蓄水范围,要考虑淹没占地、影响处理工程投入。

2.调蓄方案比选

从已建的南水北调东、中线经验来看,河湖调蓄在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着重要作用,合适的调蓄方案,一方面可减小输水设计流量、河道规模和掉水量,从而节省投资;另一方面使调水工程运用更加灵活。本文根据输水干线河道湖洼、河道分布以及调蓄利用条件,针对引江济淮过江淮分水岭以北,初步拟定三个方案,通过计算不同调蓄方案作用和效果,通过综合比选,推荐引江济淮工程调蓄方案和布局。①方案一,引江济淮过江淮分水岭以北,选择瓦埠湖、高塘湖、焦岗湖、天河洼及蚌埠闸调蓄区5个,各湖洼、河道维持现状蓄水位控制条件,总调蓄库容2.87亿m3。②方案二,调蓄区选择同方案一,抬高瓦埠湖、蚌埠闸上河道蓄水位,在现行水位控制基础上,分别抬高0.5m,即瓦埠湖蓄水位为18.5m,蚌埠闸上蓄水位为18.0m。其他调蓄湖洼蓄水位维持现状控制运用条件。总调蓄库容4.38m3。③方案三,在以上5大调蓄区现蓄水位控制运用基础上,增加西淝河片采煤沉陷区调蓄。依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的《西淝河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报告,预测至2030年,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范围为淮河以北、茨淮新河以南,并分为西淝河片、永幸河片、泥河片等三片。此次主要考虑利用西淝河片采煤沉陷区。根据《西淝河应急洼地治理可研》,西淝河洼地出口泵站排涝设计起排(内)水位为20.00m,设计(内)水位20.50m。此次采用第二种方式,初步拟定西淝河沉陷区(含连片的天然湖洼)死水位17.50m,蓄水位20.00m,调节库容1.08亿m3。本方案总调蓄库容3.95m3,见表1。

表1 引江济淮工程湖洼调蓄方案

在引江济淮规划供水区范围计算范围划分、需水预测成果基础上,经分区、分单元水资源的平衡调算,各方案需引调入淮流量、水量规模是:方案一,设计水平年2040年引调入淮流量规模为280m3/s,多年平均需引调水量27.85亿m3;方案二,设计水平年2040年引调入淮流量规模为260m3/s,多年平均需引调水量27.05亿m3;方案三,设计水平年2040年引调入淮流量规模为270m3/s,多年平均需引调水量27.55亿m3,见表2。

表2 引江济淮工程湖洼调蓄方案

由以上结果可知,不同调蓄方案对入淮流量、水量规模有影响。方案一维持现状湖洼、河道蓄水控制条件,对现有周边防洪、排涝没有影响,也不影响蓄洪区蓄洪运用,多年平均增加引调入淮水量较小;方案二抬高湖洼蓄水位,存在防洪论证问题,同时存在大量的影响处理工程;方案三增加西淝河采煤沉陷区调蓄,由于涉及土地权属、影响处理工程等复杂问题,不宜考虑。此外,引江济淮江淮分水岭段河道过流能力取决于航道断面,经综合比选认为:方案一合适作为引江济淮工程设计的调蓄方案。

三、调蓄工程布局

引江济淮工程江淮分水岭以北(淮河片)调蓄方案,决定的调蓄工程总体布局是:利用瓦埠湖、蚌埠闸上河道、高塘湖、天河洼、焦岗湖等5大调蓄区。瓦埠湖位于正阳关至凤台之间淮河以南,是淮河中游面积最大一个蓄洪区,流域面积4193km2,蓄水位为17.90m,计蓄洪水位21.90m,设计蓄洪库容11.5亿m3。瓦埠湖串联在规划引江济淮输水通道上,设东淝河出口。东淝闸具有排洪、引淮双向功能,同时起到调蓄淮河来水、当地水和引江水量的作用。蚌埠闸主要任务是蓄水灌溉,兼有航运、发电和交通等作用,现状蓄水位为17.4m。蚌埠闸上河道也在规划输水通道上,高塘湖、天河洼、焦岗湖与淮干联通,可利用蚌埠闸联合运用,调蓄淮河干流、当地径流和引江水量。

以上5个调蓄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北(淮河片),地处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末端、江水北送段前段,该调蓄方案和调蓄工程布局,减小了引调水入淮流量、水量规模,大大提高了工程调度运用的灵活性,是控制跨流域调水规模的关键措施。有关西淝河片采煤沉陷区调蓄利用、湖洼蓄水位抬高增加调蓄能力,可视淮河流域防洪形势和工程体系完备情况,以及采煤沉陷区条件,进一步研究利用,并作为将来引江济淮工程调度运用的余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30088)

猜你喜欢

蓄水位调蓄淮河
蚌埠闸蓄水位抬高对抗旱减灾的影响研究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初雨调蓄池的方案研究
蓄水位差对沭新北船闸工程沉降影响及预测分析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淮河
航电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确定分析
康苏水库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确定研究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