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5-11-02崔文静王莉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协整城乡居民差距

崔文静,王莉娟

(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崔文静,王莉娟

(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 050031)

为提高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利用实证解释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指出通过金融改革实现强省富民的目标,为京津冀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空间。

金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河北省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下,河北省是作为“京津冀”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因子来研究,或者作为“环渤海经济区”中的一个成员来研究。河北省提出的“三年大变样”政策促进了新城镇体系规划的落实,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全省城镇化进程中成为突出问题。从“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以来,城市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与金融产业这一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之间的关系就被广泛关注。

1 文献综述

受京津冀规划的历史演变影响,河北省11个地级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级市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的拉大,在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

图1 1978-2013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深入认识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经济数据分析,可清晰地看到河北省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以及金融方面的原因,为省域内部区域经济不平衡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例证和方法,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进一步丰富和扩充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相关理论。

近年来,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们使用不同的计量方法、通过各种指标、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由此也得出多种论证结果。这些论证结果也是阐明河北省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部分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而言,陈宗胜[1]认为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收入分配差别较小,故而居民收入处于从低收入阶段向中下收入阶段转化的过渡期,当经济较快发展,居民收入也相应地转为中下收入水平。丁任重 等[2]指出经济体制、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影响转型期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邓子基[3]认为从分配体制和经济政策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不同企业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王小鲁[4]认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和大量非正常收入。董建文[5]提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由于分配秩序混乱、收入机会不平等。

金融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始于Joseph Schupeter[6],他认为良好的银行体系通过甄别创新产品和并投资创新工艺的项目,可以促进了科技创新;Lveine和King[7]通过研究1960—1989年间80个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验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指出金融发展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主要体现为金融体系在项目甄别、分散风险、动员储蓄、对管理人员施加外部约束、便利交易等方面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总之,金融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 变量与模型的建立

在实证过程中,变量数据取自《河北统计年鉴》(1986-2013)、《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6-2013)、《河北金融统计资料汇编》(2001-2012)。

实证中采用E-views 3.1计量软件分别对各原始变量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

在已有研究中,很多对于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都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因变量,金融发展程度作为自变量。前者为SC,后者又分为金融发展规模(FIR)和金融发展效率(FE)两种来作为衡量变量。由此建立如下模型。

二元线性模型:SCt=aFIRt+bFEt+ Ut

在以上变量界定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量为SC,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金融发展规模变量为FIR,又指戈氏金融相关率指标,是金融资产总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于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存在明显的银行导向型的金融结构,所以用银行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说明;金融发展效率变量为FE,是银行贷款与存款的比值来反映金融资源转化的效率。

3 实证分析

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通常依靠处理差分后的数据来满足平稳性,基于一个平稳模型而使用一个非平稳序列数据建模,就会产生“伪回归”现象,这主要因为原时间序列包含的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被忽略,样本资源被浪费。为克服该缺陥,近年来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平稳数据处理方法出现,即协整理论,它指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尽管就单个时间序列而言是非平稳的,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从而说明这些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克服了平稳性假定的限制。

对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模型设定,也可以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效率(FE)和金融发展规模(FIR)的关系进行检验,如图2所示,发现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性。考虑到几乎所有表示绝对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具有时间趋势,即可以确定是否进行协整分析。

图2 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效率(FE)和金融发展规模(FIR)的线性相关性

3.1单位根检验

首先要确定每个序列的单整阶数,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分析;即使用DF检验和ADF检验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单位根。运用ADF检验模型,利用E-views 3.1计量软件分别对各原始变量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表1 各经济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根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变量SC、FIR、FE的原始序列都存在单位根,属于非平稳性变量。且经济变量SC、FIR、FE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存在单位根。

3.2协整检验

许多非平稳经济变量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即它们是一阶或高阶单整变量),就表明各经济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内在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协整理论认为只有在经济变量单整阶数相等的情况下,各变量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经验证上述单整检验中变量SC、FIR、FE的差分变量都是一阶单整,需要进行协整检验。先采用OLS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回归估计,通过AEG检验方法对协整回归的残差进行检验。若协整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序列,则各经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运用软件E-views 3.1对经济变量SC与FIR、FE检验协整关系,得出结果如下:

SCt=1.692 4 FIRt+0.344 8 FEt;其中:t统计量(19.555 4)(2.759 8)

将协整回归残差Ut表示为:

Ut=SCt-1.692 4 FIRt-0.344 8 FEt

最后对协整回归残差Ut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如表2所示。

表2 协整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ADF检验协整回归残差的结果说明协整回残差U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变量,故变量SC、FIR、FE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回归结果证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方程可表达如下:

SCt=1.692 4 FIRt+0.344 8 FEt;其中:t统计量(19.555 4)(2.759 8)

此式表明河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SC)与金融发展规模(FIR)、金融发展效率(FE)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效率提高都会一定程度上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3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表明:经济变量SC、FIR、FE间的长期内在均衡关系,但该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为此,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各经济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发展规模(FIR)、金融发展效率(FE)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SC)的格兰杰原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构成金融发展指标的格兰杰原因。

4 结 语

协整检验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河北省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协整关系上看,金融发展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就会拉大1.69个单位;而金融发展效率每增加一单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就会拉大0.34个单位;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更容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金融结构中,银行主导型仍是主要特点,其他类型金融资产总量较低。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来说,城市化倾向则是主要特点,信贷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传统农业生产部门金融资源缺乏、生产萎缩、农村居民收入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河北省农村居民占绝大部分,农村的稳定发展是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河北省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发展要首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因此,首先要加快推进河北金融发展。通过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繁荣信贷市场、保险市场等其他金融结构导向,实现金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利用市场理论,走市场化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保证农村金融资源优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改变农村反哺城市的现状,以农村的金融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机会,解决农村的融资难题。最后,在政策方面要鼓励城市区域金融资源到农村区域的金融配置,并通过一定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完善农业保障支持体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京津冀地区均衡发展,必须提升河北省整体竞争力,缩小各地区经济差距,使各地区协调发展。因此,清晰地了解河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金融发展改革路径的政策建议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极具现实意义。这不仅对缩小河北省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有所助益,而且可以借助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了解,对京津冀宏观调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政策制订和战略部署。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玉伟.关于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理论的讨论与验证(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18-27.

[2]丁任重,郭洪涛.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1):19-24.

[3]邓子基,韩瑜.公共财政与民生[J].当代财经,2008(8):39-47.

[4]王小鲁.我国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17-20.

[5]董建文.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1(6):13-16.

[6]Joseph Schu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7]Robert G King,Ross Levine.Finance, 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07

F832;F126.2

A

1673-0194(2015)16-0147-03

2015-06-11

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项目(20140161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40220)。

猜你喜欢

协整城乡居民差距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