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
2015-11-01石颖
石颖
【摘 要】运动康复专业是近年新增的专业方向,其课程体系中的运动生物化学对于医学专业属新开课。如何使这门课程与医学各科衔接,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实践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更名为运动康复专业,属特设专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和相关新兴学科结合日益紧密,运动康复专业就是体育、康复与医学交叉结合的新专业,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及高等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是,这门学科目前面临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等诸多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材的选取
不同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医学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先期已经历过医药类学生必修的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运动生物化学教材中部分内容与生物化学是重复的,如果二次讲授,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门课之前主要是在体育院校相关专业开设的,授课用配套教材的内容也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的,与医学专业,特别是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有何联系,开设本课程有何目的和意义等学生都不十分明确,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上表现较为被动,课后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及时做出调整,本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既考虑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架,又考虑学生专业知识拓展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大纲的协调制定
目前,教育部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化教学大纲。我系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并以此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生物化学的内容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些知识哪些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其毕业后在工作中有应用价值的,在备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认真思考。要立足于教学要求中掌握的知识点,适当拓展知识面,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一些实用性内容。因此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专业特点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如推拿学、养生康复学、营养学、生理学、体育等,授课中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学好本门课程确实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能够了解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知道一些评定和监控运动中人体机能的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座谈会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寻求更适合运动康复专业层次学生教学的方法。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其教学模式基本为教师满堂讲,学生只需要接受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过多的思考。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形成被动依赖的心理,并且使学生丧失探索新知识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阶段实践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讲授内容,除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训练外,还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数学建模,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精心挑选了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由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转变应用知识增长技能。
四、注重实验
运动生化是实验性的课程,不能光讲理论而不进行实验,体院学生基础不太好,更应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验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验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应该打破局限课程的实验体系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作为医学院校院校新增专业的一门新开课,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更新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亚丽.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9):154-155,157.
[2]王运良,谭刘磊.高师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学术研究,2004,5 ( 1 ) : 6 - 7 .
[3]余群,翁锡全,王丽平.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 ,2010,12(4):94-96.
[4]沈小碚,童文学.教学方法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48 (4 ):132- 135.
[5]郭文,黄依柱,张尚晏,等.网络环境下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J].2010,25(1):82-84.
[6]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考探索,2009(3):88-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