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加强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思考

2015-11-01黑龙江省鼎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商业会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鼎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研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的方式,对科技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解决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科研项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科技事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1 906亿元,其中科研院所研发支出占24%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2.09%。科研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也随之而来,挪用、甚至贪污科研经费等相关报道也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科研经费审计,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构建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项目规范管理的需求

随着财政科研项目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也日趋复杂,各科研院所面对更加纵横交错、错中复杂的财务管理局面,管理人员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要全面掌握科研院所是否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有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管理中的问题,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编制预算等,要求我们必须以财经法规和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对科研院所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现状的需求

目前,各个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总规模,把科研经费的规模视为科研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对于已获得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这种观念上的误区给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是科研项目一般都由项目负责人、科研带头人支配资金,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科研经费支出,尽管审计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有些科研人员仍坚持己见,内部审计部门考虑到大局及事业的发展,有时也只能妥协。二是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才介入,但由于介入过晚,有时在结题审计中发现个别费用细项超支,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但又担心会导致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或影响后续争取科研课题,最终只好避而不提,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三是审前准备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严重制约审计效果。四是审计人员更多来自于财会队伍,优点是对会计账套熟悉,缺点是更加注重财务资料,对实际效果审计不足,注重资金使用环节审计,对其他环节审计不足,局限于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或表面性的账面反映出的问题,而不容易拓宽思路找出重点、重大问题。

(四)反腐倡廉的需求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职责,是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效措施。反腐倡廉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环节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内容开展监督,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核算情况,以发现违规的蛛丝马迹,使违规行为,违反党风廉政的行为无所遁形,并倒逼科研院所的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做到防微杜渐,构建从上到下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

二、科研项目审计监督面临的困境

(一)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审计标准难确定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一部分是企业的赞助,一部分是科研单位自筹。科研院所向国家各类型的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课题经费。虽然都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性质却不同。国家的财政支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企业的资助一般要求科研院所以科研成果作为回馈,从而产生效益。不同的经费来源,除国家的财政资金有明确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外,企业和单位自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区分并不清晰,没有分别核算管理,由于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从而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明确适用的管理制度,评价使用效益。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依据不充分

一是有些科研人员为增加后期报销额度,在预算编制时往往会过于浮夸,不符合实际。二是由于节约意识淡漠,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科研人员也不按预算开展支出活动,致使项目结题时,经费支出同预算差额较大。三是科研项目的成果仅仅是对已经成熟的课题的简单利用,这也无疑是对科研经费的浪费。四是编制项目预算时对资金的用途不进行细化,经费的使用范围不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弹性,给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及执行刚性,直接关系到经费获取的合理性,实际用款的真实性,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人员就无法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审计。

(三)乱支滥用更加隐秘,审计难度加大

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科研项目资金要按项目和支出科目独立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种违规行为:一是部分科研经费的使用者为躲避监督检查,挖空心思通过虚开发票或用与科研无关的发票报销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甚至占为己有;二是部分科研人员在同时负责多项经费时,相互垫资串用;三是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和其他企业或其他院所合作,项目资金拨付给合作单位,相互配合,在合作单位报销一些不合理支出。四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一些电脑、仪器等硬件设施,虽然记入固定资产账,但却被一些科研人员长期私自占有,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资产的流失。审计工作如果仅仅依据财务数据,无法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四)未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审计评价职能难以发挥

审计评价职能是监督职能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效,促进事业的发展壮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应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科研经费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由于对科研项目缺乏绩效考评,有部分项目不能以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不能将研究所得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不重视研究所得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经济利益,科研成果无推广价值,审计评价也无从谈起。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思考

(一)强化项目预算审计,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科研经费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硬约束力,铲除科研经费滥用现象滋生的土壤。因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课题申请之时就将所有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差旅费、学术交流费用等细项全部编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经过审核批准后,按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对于严重违规违法问题要“零容忍”,对违规行为除给予通报批评,还可以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并向社会公开。

(二)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

为形成监管合力,达到交流情况,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目的,应建立由与审计有关的上游、平行职能部门联系和组合到一起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一般科研单位可设立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可以对项目承担单位反腐协作、预防职务犯罪,并按规定开展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联席会议可以依据国家层面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则,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立项情况、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三)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开展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是科研院所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对科研院所高层负责,独立于科研院所其他管理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必须通过正式章程加以确认。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就是审计服务于管理的具体体现。从工程项目立项、概预算审计、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预算指标、招投标、经济合同等在制定阶段的参与,都是在发挥内审参与管理的作用。将审计端口前移,在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改变事后控制中对发现的违规现象难以补救的被动局面,形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四)加强对高素质的科研审计人才培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给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审计部门的职责更加宽泛,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科研项目的科研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开支范围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而随着科研进程的变化而变化,课题间的差异非常大,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审计人才,以履行好审计工作的神圣使命。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也是改进科研经费审计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规范科研项目审计的方法、程序,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的有力保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夯实科研项目审计基础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