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5-11-01张诚

教育界·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中等职业学校

张诚

【摘 要】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技能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技能教学工作特点、规范、规律、学生心理等教学规律的研究,在阐明技能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教学规律,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技能强化训练和综合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了技能教学,增强毕业生对新技术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技能教学      综合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色就是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说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的特质和灵魂,技能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一般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尚不能承担学生培训职业技能的任务,故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毕业后职业实践的需要。如何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提高职业技能教学的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已成为各类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挑战和迫切需要研究的教学课题。

一、技能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技能与技术和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手工业时代,技术是一种技能和经验;18世纪工业革命后,技术是劳动手段的总和;19世纪中以来,技术则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技术既包括主体要素(技能、经验),也包括客体要体(天然、人工物质和科学知识);既是静态的实体,也是动态的过程。

技能可分为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随着技术的进步,感知技能被越來越多技术产品的功能所替代,如温控器、调压阀等。操作技能也越来越淡化,机械加工代替了手工劳动,现代机加工中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系统越来越智能化,机器人逐渐代替了自然人。而心智技能却随着知识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软件的开发标志着心智技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劳动者心智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业技能是技术工人运用其知识、经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训练,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形成的。中职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角色是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技术措施的处理者、技术革新的推行者,故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具体要求应体现为:

1.有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方面的基础。

2.具有一般的制造、管理的基本能力。

3.具备与工程原理相关的经济、社会、法律、美学、环境和伦理等非技术领域的知识。

4.有对技术、经济、质量、效益等的初步评价能力。

5.有实践、协作、信息、市场经济、竞争创新的素养。

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1.感知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感知技能是由生理现象过渡到心理现象过程的反映,感觉是生理现象,知觉是大脑对客体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感知技能属于感知器官的反映程度的技能。

感觉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感受性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和提高的。在机械加工中,钳工是一种低效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在实际的生产中大多由机械加工代替,所以实训时间可以大幅削减,但钳工依然是学生对工具、刀具、材料、零件等获取感觉的最基本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计划上不在于多练而在于精练。

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认识过程,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通过主体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知觉区别于感觉就在于它的整体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知觉活动,如视、听、嗅 、触等,以深刻地了解事物各部位的属性,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机械加工时,提醒学生看切削的状态,听切削的声音,嗅皂化液挥发的气味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觉,使其对机床的运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许多感知技能是在无意中获得训练提高的,而教师若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感知技能,则教学效果将更明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焊接实习中提醒学生注意在调节乙炔和氧气不同比例时,观察其火焰的变化,听其不同的声音,嗅出其不同的气味,然后解释其原因。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多媒体等视听刺激强烈的系统,让学生获得视听感觉,再结合生产实习获得手感、嗅觉、体觉等等,以缩短获得感知技能所需的实习时间。

2.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与心智技能构成的,是通过训练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符合规范的随意行动方式。

要提高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认识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技能的形成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利用技能训练形成规律的曲线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是可行的。

一般情况下,操作技能形成过程大致如下:认知定向阶段(了解动作的准确性)→掌握操作阶段→动作的完善阶段(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并发挥一定的创造性)。

图1操作技能训练曲线

而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可用图1表示,根据操作技能形成及操作水平提高的一般规律,要提高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可对图1所示曲线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1)利用技能的迁移性。从曲线的前段可以看出,操作技能增长较快,但有波折,原来已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叫作技能迁移,如钻削、铣削、磨削等有共性的技能安排在一起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克服技能的干扰性。已经掌握的技能对于要学习的新技能产生消极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干扰,是曲线波折的主要原因。锯削后进行锉削往往锉不平,手感一时纠正不过来,这就需指导教师明确指出两种技能的不同点,让学生引起注意,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3)突破“高原区”。在技能训练中后期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现象,称为技能“高原”现象 。缩短“高原”时间是提高技能训练效果的关键,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强化训练,集中精力突破“高原区”,扎实、巩固这一工种的技能后,再训练其他工种。

3.心智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心智技能是人脑对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指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学生有别于普通工人,这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故开发学生心智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根本途径,要引导学生把技术理论运用到生产实习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掌握生产技能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孔加工训练中,往往有意识地让学生磨削出各种前角、后角、主偏角、横刃,并加工出各种不合格的孔以便学生自己来分析、判断和排除影响加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同时还要向学生提出玻璃、陶瓷、尼龙材料的孔的加工方法有何差异和特点,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实习、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三、綜合技能的培养

技能有感智技能、操作技能、心知技能之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是完成技能过程中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技能教学中,既要突出各技能的强化训练,又要注重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有逻辑的必然,也有历史的必然,它关注人的发展,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有其特定的现代心理学、哲学与教育学的基础,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模拟工厂实际生产环境是培养综合技能的好方法,我们对每个车间实习的学生小组都设立厂长、生产科长、技术科长、质检科长、安全卫生科长,每个同学实习所用的工具、刀具、设备、材料都是自己签字领用,推动学生全面提高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安全及环境意识、群体相处意识、职业竞争意识。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问题,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把创造思维训练同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融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我们结合金工实习,构建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钳工不是传统地制作一个小铁锤,而是自己创意、自己设计、自己制做作一个简单、新颖、实用的小工件,制作出的小工件千变万化,有的还真幼稚,但为师者心里需明白的是:完成工件不是教学目的,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才是真正的目的。

四、小结

实践证明,技能强化训练和综合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间,能达到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对专业技能教学工作特点、规范、规律、学生心理等教学规律的研究,探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模式,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伟.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8(01):7-8.

[2]卢之章.生产实习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0:9.

[3]李宁,张艳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一致性[J].职业技术,2007(06):77-79.

[4]周宇飞.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J].科技信息,2008(08):163-164.

[5]王俊英.试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09):143-144.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中等职业学校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从“人文”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