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情感浇灌策略
2015-11-01戴承惠
戴承惠
【摘 要】随着社会、家庭、学校等种种问题的产生,“问题学生”如今已经成为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重要而独特的个体。“问题学生”的表现虽形形色色,但探究其成因在于社会、家庭、学校。本文从探究“问题学生”的根源出发,提出了班主任工作中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问题学生 原因 教育措施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初中阶段智力正常,但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行为习惯较差,懒惰贪玩,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等。对于这些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有些教师往往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久而久之,班主任容易产生烦躁、放弃的想法。显然这和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引导,用心培养,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因此挖掘“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探讨其转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源
1.社会原因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一些不良的、负面的信息不断地在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面对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的诱惑,一些学生无所适从。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思想,也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正是因为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产生了行为和思想上的偏差,学校的道德教育在种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显得苍白无力。
2.家庭原因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复杂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当我们追溯“问题学生”的根源时也会发现相同的答案。小刘是我们班的学生,平时上课自由散漫,目无纪律,老师批评不得,一批评就顶嘴,甚至跟老师吵架,沉迷于电玩城、跳舞机,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无计可施。在与她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从小放纵孩子,迁就孩子,使其养成了娇宠放任的性格。当然,也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如家庭的不幸,父母离异)导致学生心理挫折,无法适应,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去了解一个“问题学生”,就要追溯他的家庭成因。
3.学校原因
有的老师教学简单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和成绩下降,注意力发生改变,染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的老师迫于中考压力,过分看重每次考试成绩,轻视品德的教育,按成绩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对好的学生不断地加以表扬,对差的学生不断地训斥和嘲讽,这些往往会造成学生自卑和逆反的心理。长久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其中一部分内心脆弱、敏感的学生则因此转变为“问题学生”。
二、针对“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措施
1.主动关爱,让“问题学生”沐浴阳光
德国心理学家赫而巴特曾经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爱是一切教育策略和方法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问题学生”的转化。小王是桃花岛人,家里只有一个70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由于学校政策的限制,她没有住宿资格。爷爷帮她在外面租了一间极其简陋的小房子供其读书,慢慢地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主动提出想办法帮她解决困难。最终通过我的努力,她如愿地又住进了学校。在转化“问题学生”时,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耀眼之处,就是要善于抓住时机给正在遭受“饥饿”的人送去一个“包子”。这一次住宿的事情,就是我送给小王的一个“包子”。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对学生多关心,多爱护,才能用爱的教育打破他们心理上的围城,从而促进“问题学生”自身主动地改变。
2.给予尊重,让“问题学生”树立信心
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是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需要的前提,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问题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老师的指责,导致他们渐渐丧失自尊心,以至于他们对所犯错误满不在乎,但是其内心却想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他的内心就会开始封闭,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一点点的挫折,都会让其产生有很严重的报复性心理。很多“问题学生”就是这样“炼成”的。对待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就是不断地给予他们尊重,改变他们在班级的地位,就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性格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教师应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放大“问题学生”的优点,才能迅速增强他的自信心,使他有可能顽强地通过自己努力,从内心上发生变化,从而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3.善于沟通,让“问题学生”感受温暖
常言道:“浇花浇根。”对待“问题学生”,要主动地跟他们沟通,学会专心倾听他们的困难,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作为老师,要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用道理去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小郑是一个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班级活动范围狭窄,造成她不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内心孤独,逐渐形成了孤僻、胆怯、依赖的性格。有一次在自习课上我缴获一张纸条,是小郑写的:“某某老师很偏心,我恨死他了。”顿时,我火冒三丈,但又马上冷静下来,把小郑叫到办公室积极沟通。小郑之所以有偏心的感觉,就是因为我以前没有特别重视她,而且我的一点批评,她都视为一种打击,有意难为她。在这次与小郑的沟通中,我更多采取的是专心倾听,积极保护小郑的自尊心。在了解了实情后,给予了合理的引导,纠正了她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我的倾听,小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从而愿意接受我的教育。此时,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始。沟通架起了理解的桥梁,让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那么转化“问题学生”的大门也由此打开。另外,针对小郑的事情我也积极地跟她的家长沟通,进行家访,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只有通过积极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改变方式,让“问题学生”乐于接受
从现代教育观来看,学生是发展的人,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学生。要让学生完全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学习,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也是具有能动性和个性的人。比如有的老师习惯找学生谈心,进行理论性的说教,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学生再次出现错误时,教师缺乏耐心,对学生进行谩骂、讽刺、挖苦。“问题学生”容易犯错,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教师一味地责备,只会引起他们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改善教师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对他们的期望。因为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教师只能对其进行心理的梳理和引导,并不能完全塑造和改变学生,还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与学生的交流技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伤害。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要总是小题大做,即使是批评,也要把批评的话转化为婉转的、学生容易接受的,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善意的,是为他们好的。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一些有原则的宽容,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真正在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面对“问题学生”,教师更要有耐心和信心做一个掘金者。
三、 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之所以形成也是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因而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很多,但是收获仅仅一点,不过这一点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或是一个家庭来说也许意味着全部。我们自然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要相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天。就让我们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吧,去守望这些“问题学生”吧。
【参考文献】
[1]薛剑刚.“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1(20).
[2]彭媛媛.试论从个性差異看“问题学生”的转变路由[J].经营管理者,2011,4(20).
[3]刘中礼,张智林.集体分析成长你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