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的三大策略

2015-11-01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林巧燕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板块教学内容文本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巧燕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的三大策略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林巧燕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样把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程序设计为几个大的板块,每一个板块有一组小的目标,围绕着这些小目标,开展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实践活动。板块教学顺应了课标要求,基于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的基础上来建构课堂教学,在落实语言文字实践运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板块”教学;字词梳理;语言实践;资源拓展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样把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程序设计为几个大的板块,每一个板块有一组小的目标,围绕着这些小目标,开展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实践活动。两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板块”构建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下三大教学策略。

策略一:用“板块”梳理字词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提取两个关键词:“重点”“重要”。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字词教学应作为重点落实;而二、三学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一篇课文离不开字词的教学,如何落实有效的识字教学,达到简约、高效,下面以《丑小鸭》为例,谈谈“板块”教学在字词梳理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

《丑小鸭》一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等14个。这么多的生字,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认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若逐字教,效果必定不理想。备课中教师需根据生字的特点,进行梳理,按一定规律归类组块出示,引导学生认记,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环节教学采取如下策略。

1.以字形构建“板块”。根据同部首,借助图片帮助理解。如芦苇篱笆等。以字形特征形成“板块”:把“芦苇”“篱笆”放在一组教学,是考虑到他们分别是同偏旁的词,根据偏旁可以明确他们的“义”并辅以图片,加深学生的认知。

2.以字理构建“板块”。可以联系实际来理解的词块,如暖烘烘、孤单、幸亏等;也可以根据情感变化程度来组的词块,如讨厌,讥笑,欺负等;还可以借助汉字演变来理解的词块,如卧、僵等,这是以字理为依据形成“板块”。教学时把“暖烘烘”“孤单”“幸亏”放在一组,问:看到“暖烘烘”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生活中你有过暖烘烘的体验吗?联系你身边的事用“幸亏”说一句话。这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词语。把“讨厌、讥笑、欺负”合为一组,让学生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心里的讨厌→语言上的讥笑→行为上的欺负,通过比较发现这组词不喜欢的程度越来越深的特点,巧妙地进行词语的“整合”教学。图字结合认识“卧”和“僵”,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干巴巴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通过字理分析,帮助了解词义,感受汉字演变的神奇。

“板块”梳理字词是依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分类组块教学,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母语,在语境中学语文,将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与文本联系、与汉字的演变发展联系,使低年级的识字阅读课在快乐有趣中显现厚重。

策略二:用“板块”聚焦语言实践

一篇课文内容,哪些地方才是学生的语言实践点呢?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语言实践点的落实。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理解、体验、拓展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这时,教师如能以“板块”理念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整合、重构,设计出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落实语言实践点的学习板块,就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这样的文章学生读起来觉得好玩,但学完之后常常有不知所获的感觉。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板块”设计上更要精心处理。本人曾这样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板块梳理重点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并将听写的词语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根据归类的词找到相应的文本段落。这样以听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把板块归类识记词语与学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理念,既丰富词语积累又梳理了课文,扎实高效。紧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在落实语言实践的同时,又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板块聚焦语言实践,块状推进

祖父的园子,有那么多的昆虫和农作物,在萧红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什么样的呢?教学以板块推进,聚焦语言实践。首先,读一读课文中集中描写园子中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概括成一个词写在这段课文的边上。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等。接着,读相关段落,体会一下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个园子的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来品读,作批注。然后,让学生交流:“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不愿意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似,都是“愿意怎样就怎样”,从中感受到什么?现在教师把两段话合起来变一变,又发现什么?(诗一般语言。)(出示诗的格式。)这样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师生合作读,注意节奏变化,体现“自由”。最后,让学生模仿写话:在这样园子里,还有什么是自由自在?(),就像()。()愿意(),就(),愿意()就()。

本课例的设计,以板块建构课堂教学,在重点内容教学中又分为小板块,小板块教学中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创设情境,将文本内容的感悟与表达运用相结合。每个板块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情境,学生凭借具体可感知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实践,课堂教学呈现了教学步骤的简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内容的诗意化。

策略三:用“板块”盘活教学资源

文本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广大教师教学的凭借,已是勿庸置疑的了。拓展教学内容,补充相关资料盘活教学中的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落实语言实践是“板块”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

1.以课文为中心点辐射拓展,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

“板块”教学在构建各块教学内容时,常常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求和课堂教学实际恰当地选用一些课外资源,使课堂“简约”中见“丰满”,从而不断提升文本内涵。在教学资源的拓展上,“板块”教学倡导选的点要精、妙、准,选一个拓展的“触发点”后,将这个“点”放大、做透,为文本阅读、培养语感、语文实践增添亮色。

下面是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第二自然段老人外貌描写这个部分的板块设计。

(1)从三个“褪色”你们读出了什么?(让学生悟出老人生活艰难,家境贫穷,生活节俭、拮据等。)

(2)拓展:老人这么节俭,是因为他没有生活来源吗?学生交流对海鸥老人生平情况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拓展资料。

(3)交流:二三十年前的物价水平较低,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对一个独居老人来说收入相当可观了。可老人十几年里始终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为了谁?(海鸥)。看完资料,再次品味这三个反复出现的“褪色”,此刻你的心中又有何想法?学生交流。

该板块设计中的资源拓展以非连续性文本——表格的形式展示,学生阅读起来一目了然,而且有对比性,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老人对海鸥比对自己还好,老人对海鸥的爱就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私,文本的意义得到了新的提升,文本内容更为丰满,整个课堂也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2.向生活平台挖掘拓展,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

网络媒体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对传统的阅读方式、习惯形成了挑战,教科书的功能、形态、呈现方式等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除了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恰当地选用一些课外资料作为拓展文本内容之外,多元的生活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基于教科书,根据需要随机选择。请看《花的勇气》一课的导入片断。

(1)谈话: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老师拍到的一些图片。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要求:欣赏图片之后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花的美。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都说人有勇气,可花也有勇气,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导入板块教学中,教师利用手机、相机拍摄的生活中的花儿,创设一个欣赏美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师的生活资源与生本资源有机整合,将图片与词语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中,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深刻的内涵,它应是我们教学的导航仪。板块教学正是顺应课标要求,基于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的基础上来建构课堂教学,在落实语言文字实践运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板块教学内容文本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