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翟家的鸦

2015-10-31张锦江

少年文艺(1953) 2015年10期
关键词:竹篙大鱼羽毛

张锦江

我妈在河门口(小城巷民习惯称家附近的河边为河门口)淘米、洗菜的日子,河水是清的,照得见人脸,望得见浅水里的石子、沙砾和泛白的贝壳残骸。我能用淘箩舀到身体透亮的小鱼。我是从弯曲幽静的小巷,走到河岸边的。小巷叫石头巷东小街,我家的老宅就在巷中。那时,我刚读初一,我爸关了在小城里的一爿小店,回到了老宅。

这是一条古河,小城巷民都喊它苏陈河。它的一端水面开阔流向古通扬运河,另一头河道狭窄流去小城里。那时节,我常在河边玩,用细竹竿丝线钓鲹条鱼,或者游水、摸螺蛳,还有就是看老翟家放鸦捉鱼。我站在河岸,就能看到老翟家的水码头,那里停靠着三五条尖头窄身轻盈的放鸦船。准确地说老翟家并不与我家同一个街巷,它有另一个名称叫小渔行。早先小渔行的巷民都从事着一个古老的职业:捉鱼、卖鱼、织渔网。老翟家就是其中之一。

老翟家有一幢带围墙的青砖瓦屋,天井中养了一群鸦,一进老翟家大门,就闻到浓重的腥臭味,砖地上全是白屎。这鸦可不是现今时尚的宠物,它是渔人捕鱼的猎手。鸦的学名叫鱼鹰,当地渔人却喊它鸦。鸦脸相凶狠,有一双凹陷、圆瞪、死定定的蓝眼珠,还有一尖利带钩的长嘴喙。我去老翟家天井总是远远躲着它们,生怕被鸦冷不丁啄一口。随便啄在哪里一啄一个洞,你怕不怕。不过,刚孵出的鸦还是蛮可爱的。那是一只羽毛蓬松大屁股的芦花母鸡孵的一窝鸦蛋,有十来只,青壳的,像鸭蛋,但小多了。孵出的小鸦,全身无毛,红嫩的一只肉球,小鸦怕冷又怕热,非常娇贵。为保持恒温,翟爷常用棉花包着,旁边还放着一只扁圆的铜汤婆子。倘若是野生的鸦就没有这般娇贵了。野鸦产在镇江金山寺一带,栖息在树上,野鸦产蛋在树窝内自己孵。野鸦能高飞,飞翔时必须把食全部吐光。它的食量很小,一顿只能吃一两左右小鱼。野鸦是无法训练成家鸦的。家鸦每年二三月份生蛋,一只鸦只生十来只蛋,生蛋时就不肯下河捉鱼了。这些知识都是翟爷告诉我的。我们还是看看老翟家刚出壳的一团小鸦吧。它们龇着牙,细声地吱叫着,个个伸长脖子,急等着喂食。我见过翟爸与翟妈喂小鸦。翟爸与翟妈都很壮实,脸膛黑红发亮,手指头粗粗地捏着一小白瓷勺,一勺一勺喂剁碎了的黄鳝糊,就像喂吃奶的婴儿一样。小鸦边吃边叫,好像蛮开心的。小鸦一日三餐,要喂两个月,才长齐羽毛,这时要吃两三块猪肉,之后逐渐增加,越吃越多。那些在天井里的大鸦,每天只吃一餐,吃的时候热闹非凡,粗犷的叫声呀呀一片。翟爸与翟妈是用木桶装食的,一桶鱼,一桶肉,一桶豆腐。翟爸与翟妈一手拎住鸦头,鸦嘴张得大大的,一木勺一木勺往里灌,不管它吃不吃,鸦的脖子有个囊,灌到囊鼓起来才放手。大鸦一顿要吃一斤多鱼,都是半大点鲫鱼,小的罗汉鱼、鲹条鱼放在浅盆内由鸦自己吃。翟爸与翟妈不是让鸦白食的,老翟家原先不过是几间草屋,是鸦为他们捉鱼,才有钱造了砖墙瓦屋,鸦是老翟家的钱篓子。翟爸说,一只鸦值一只金戒指,好的良种鸦值一只金手镯呢。我知道,能与黄金论价的东西,一定是很值钱的。

老翟家的大小(当地人称大儿子叫大小)去城里做工了,放鸦捉鱼是二小。我时常在河边看到,二小用竹篙轻轻一点,柳叶尖头鸦船就在河面上轻盈地漂起来,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水码头。二小也不过十三四岁,短发、大头大脑,夏天是一件短袖红衫,冬天是一件蓝色的球衣,无论夏冬下身都穿戴防水的背带胶裤胶靴。二小把鸦船玩弄得飘忽莫定灵活自如,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或前或后、或停或行,还能盘旋划圈。鸦船像活的有了生命一般在水上随心所欲地游来游去。二小手中的竹篙更是如一根长长的魔棒神奇极了。只要二小用竹篙顺着船沿往水下一探,凭手感就对河底一清二楚,平坦缓和的留不住鱼,高低不平的一定有鱼。二小一旦判断水底有鱼,他便竹篙一晃,脚一蹬船板,栖停在鸦船两侧船帮上的鸦,大约各有三四只,就纷纷拍翅跃入水中捉鱼去了。二小手持竹篙停住船,立在船尾,双眼目不转睛,注视着水面的细微变化,哪怕一个小气泡从水中泛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像鸦一样亮,立即会认出是气泡还是鱼花儿。鱼花儿是鱼游打起的,他会毫不迟疑,又一晃竹篙,三五只鸦就会拍翅出水扑腾过去。家鸦是飞不高的,它的翅膀中被剪掉了几根羽毛,它的脚上拴了一根短绳,不让它下水,就用脚踩住短绳,要把它从河里弄上船,就用竹篙尖钩短绳,一钩就钩上船了。一旦鸦尖钩嘴咬住鱼有了收获,大凡小鱼它会吞下去,但是决不会吞下肚,因为它的颈脖子上有绳,不松也不紧地扎着,鱼在喉咙口的一个大大的囊里储存着,又吐不出来。囊鼓足了,二小就用竹篙把它钩上船,一拎脚,鱼就会被吐在中间的船舱内,然后放鸦回河里继续捉鱼。因为鸦刚才咬到的鱼,到喉不到肚,它饿,它要吃饱,就这样不停地抓鱼不停地吐鱼,它始终吃不下鱼。其实,只会抓小鱼的鸦并不是好鸦。优良品种的鸦,毛色好,全身羽毛乌亮,下水不怕冷,出水后,摇头一抖,水珠四溅,身上滴水不沾。而劣品鸦,羽毛下水就湿,出水湿毛披身,冷得发抖。这种好鸦常游到河中心,在水里钻得深,专拣大鱼抓,甚至凭着鸦尾拍打起的浪花,在被搅浑的水中可以准确无误地钩咬到大鱼,有时凭河底泥沙的气眼,把大甲鱼从洞窝内钩出来。

我就见过两只好鸦一起协同合作抓大鱼的情景。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刚下过大雪,我在河边堆雪人,看到二小的鸦船在河上。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天气出河,抓的鱼才多。只见一只鸦身影一闪,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涌出一圈白细的水珠,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不吹牛,真的不消一分钟,它在水面一冒头又连扎三个猛子,一百来米下来了,它在水下追鱼,这是一条大鱼,它紧追不舍,它的眼睛犀利无比,一丈开外看得清清楚楚,大鱼逃得快,它追得快。说来你可能不信,另一只鸦似乎事先用鸦语商量过一般,沿着扎猛子的鸦在水下追捕的方面贴水扑翅急飞,然后,在前候着,说时迟那时快,它也一扎猛子下去迎头截住了大鱼。在雪地的映衬下,水光通白,两只鸦乌亮闪闪地用钩嘴抬着一条白花花的大鱼向鸦船游来。二小的鸦船随即迎上去。二小手提一竹竿头绑着铁圈的网兜,捉鱼的人叫它勺海。二小把勺海伸了过去,两只鸦这才尖钩嘴一松,大鱼落在了勺海里。假若勺海不来,鸦是不肯松嘴的。这是一条大鲢鱼。我估摸长短比我矮不了多少。后来听说一称有二十多斤。二小是我朋友,我在岸上喊起来:捉到大鱼啦?二小不爱说话,他只向我一笑,然后朝两只鸦喊到:大花脸、二花脸。这是刚才捉大鱼的两只鸦的名字。老翟家的鸦每只都有一个名字。我在老翟家混玩的时候,渐渐地知道了这些鸦的名字来历。老翟家最兴旺的日子有两三百只鸦,翟爸与翟妈都能分辨出来。到了二小长大也撑船放鸦时,老翟家的鸦已明显减少,也不过七八十只鸦。二小都能辨出鸦名。一般来说,鸦名是从鸦的脸、嘴、头色来起的。譬如说,鸦脸上是白毛,尖嘴上有黑斑,而且多,就叫它大花脸。黑斑少一点,就叫它二花脸。如果脚上有白斑的就叫它花脚。尾巴上有十六根羽毛的就叫它十六尾。假若翅膀上间插几根长白羽的称它为花翅。全身黑羽毛的又称它全黑。还有黑中带暗花称它暗花毛或毛老鸦。二小还能随便一指说出这鸦是公是母。他对我说,其实也没有秘诀,就看头角与块头,头角大、块头大一般是公的;头角小、块头小一般是母的。他还说过,鸦的年龄主要看肚皮,一两年的是白肚,叫一隔年;三四年的是花肚,叫中隔年;五六年的是黑肚,叫老隔年。肚皮的毛色随鸦的年龄变化而变。最老的长寿鸦能活二十年。这种鸦叫大隔年。二小还送过我两只鸦蛋,是蒙着家里偷偷塞给我的。他说,鸦蛋小孩吃了不生筋(生筋是什么我也不懂,大人常嘴上讲,大概鸦蛋对小孩能起到安神作用,吃了不易受到惊吓),我拿回家给了我妈。我妈煮给妹妹吃了。

我与二小的交往疏离,是在我初中毕业离开老宅去外地读书之后。等我再回到老宅,翟爸与翟妈都已老了,我与二小也是中年人了。老翟家的院子里仍旧白屎满地。二小还在放鸦捉鱼。过了许多年,我又去过老翟家,我看到沿途的小巷的青灰的瓦宅墙上都有着白石灰圈圈,圈内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也就是说,小渔行这一带的房子要拆迁了。看看十宅九空,老翟家还有人,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白屎,也没有了腥臭味,更没有了鸦的叫声,墙角落躺着一艘破旧的尖头鸦船。二小在堂屋内带着妻小在祭祖,一张八仙桌上供着饭菜,点着香烛,依次叩头,并在一扁平发黑的铜盆内点烧着纸钱。二小发胖臃肿,眼睛的光亮消失了,显得浑浊而迟钝。他还是那样一笑,只说了一声:回来啦。我见到堂屋靠墙的香烛台上供着翟爸与翟妈。纸钱的火光一亮一闪,我不想多说就告辞了。

我小时候熟悉的河边已不复存在,老翟家的鸦船码头已塌了。岸上堆满了生活垃圾,河水发黑,散发出火油的气味。后来听说,老翟家捉的鱼有一股火油味,卖不出去,这才关门不做捉鱼生意的。

图·罐 子

猜你喜欢

竹篙大鱼羽毛
在蟠龙湖上撑篙
漫画一级1小时《一条大鱼》
神 医
轻盈羽毛
清平乐·青梅竹马
羽毛项链
长羽毛的朋友
大鱼
一条大鱼
卖竹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