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

2015-10-31曾庆芝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苹果数学知识创设

曾庆芝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深有感触,如果教师上课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生活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创设好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置身其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经历的事,那他们的思维就能很快调动起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课时,我创设了“和妈妈上超市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一情境既熟悉又亲切,很快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了解一个苹果约重 150克,就能算出一箱苹果约重10千克,那这些苹果都是用大卡车运的,大卡车能装多重的苹果呢?学生由此认识了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我这样安排,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巧妙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唤起他们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将理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我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吨”,远远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在教学时,我有意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例子。比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等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吨”。学生发现,大力士提一桶水的质量是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谁能一次提得起1吨呢?可见,1吨很重!上课时,教师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原来就藏在生活中,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不然,他们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上完《吨的认识》后,在设计巩固练习时,我出示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早晨,我坐在20厘米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0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8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5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学生看完都笑了,因为日记里的小朋友用错单位,闹出了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学习到的新知识。在训练这种拓展应用练习时,教师若能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如此,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高。

(作者单位:谷城县茨河镇庙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苹果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