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学习
2015-10-31蒋应坤
蒋应坤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应注重问题的选择和展开过程、学生的参与方式和活动过程、结果的展示与评价以及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等环节,要紧紧围绕现实性、开放性、综合性等方面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一、突出现实性
富有现实意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中的小调查类《我们的牙齿》就是一个很具有现实性的课题。它是以调查一年级小朋友的换牙情况为主题,从而让学生在调查中学会调查方法,经历统计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就是一个来源于学生身边的、学生非常熟悉的、可以实际操作的课例。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该紧扣主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开课伊始,我用学生喜欢看的《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之棉花糖的秘密》动画片引入新课,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棉花糖怎么了”“棉花糖换牙了”“你们换牙了吗?换了几颗?”在学生津津有味看动画片时,我引入活动的主题“调查我们的牙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道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突出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可以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能充分展示学生之间研究上的差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包括小调查、小操作、小设计、小游戏、小课题等,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不同的学生,他们所接触事物的程度与经验都不同,加上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突出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力求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潜能。
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第4课小操作类课《神奇的小棒》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小棒动手摆出一些平面图形,在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平面图形及感知摆同一个图形的个数与小棒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蕴含其中的规律。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方法,当学生操作完后,教师再把不同的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就会体会到方法的不同与根数的多少之间的区别所在,也就很自然地知道了怎样摆最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建构知识达到深入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操作空间,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体现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需要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且有一定的数学内涵。如《我们的牙齿》目的是调查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在调查中学会简单的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及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调查、统计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因此,当各小组调查出自己小组成员的换牙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汇总起来,形成统计图。在汇总小组数据后,教师将小组的情况用笑脸贴贴在黑板上,形成一个象形统计图,以让学生直观理解与感受,然后再与学生交流统计图的作用,进而引出怎么画统计图、怎么让象形统计图有序等知识,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一个高度。
(作者单位:保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