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生成策略之一二三

2015-10-31冯庆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钟面钟表本课

冯庆华

很多教过《认识钟表》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难度很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半时的认识难以掌握。而2012版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上只安排了“认识整时”,而把“半时的认识”后置到了二年级上册,相应配套的教师用书对这单元(共2课时)的目标定位是:

1.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学习中会认、读、写整时。

2.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提升一定的观察能力。

这在一线教师看来,知识技能要求已大幅降低,这无疑是大大减轻了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负担。但这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困惑:内容变得容易了,还有难点吗?如果大部分孩子在没学之前就已经会认、读、写整时了,那这节课的教学意义又何在?面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我们又如何挖掘其深刻教学内涵,真正让数学课堂成为“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地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对《认识钟表》一课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

一、观前测,第一次调标

本课教学内容简单,但简单到究竟有多少孩子不学已经会了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我设计了两道前测题对46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前测:

(1)下面是一个没画完的钟表,请试着把它画完整(出示一个圆形)。(2)请试着写出下面的各个钟面分别表示几点钟(出示4个整时的钟面)。

最后,前测结果表明:对于钟面的认识,86.7%的学生知道钟面是由1—12的数字、2根或3根指针组成,只是对数字的分布位置认识相对模糊;对12、3、6、9这四个数的特殊位置,学生感知情况逐渐下降,还未真正意识到12、3、6、9这几个数正好处在正上、正右、正下、正左的特殊位置;学生对整时的辨认正确率又优于整时的书写正确率。

以上前测带给我两点教学上的启示: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钟面的动态建构,清晰钟面12、3、6、9四个数字特殊位置的感知;要关注学生对整时的书写。

基于以上观测、分析,我把“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学习中会认、读、写整时”这一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调整为“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学习中,动态构建钟面,会认、读、写整时”。

二、研教材,第二次调标

初次接触新版实验教材,我们常常只关注教材在“大块”上的增减,而对“细微”变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仅就《认识整时》而言,对比新旧教材,新版实验教材在删除了“认识半时”章节的同时也增加了七处细节。如下图:

解读教材这七处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更凸显对过程性目标的关注。小精灵的一句“你发现了什么?”预示着学生是在多次的整时钟面认识中不断发现、归纳,在丰富的读钟面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之后总结出在钟面上读整时的方法。这种学习的过程使得教材既体现了对“四基”目标中“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关注,也蕴涵了归纳推理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是更关注对“时间”的理解。新教材在“做一做”中设置了上午9时和下午9时两个钟面,并开展“小明9时在做什么”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钟面上虽然都是9时,但却有“上午9时”和“下午9时”的区分。这也启示学生在本课中认识的不仅仅是钟表,更本质的是对“时间”的认识。

三是注重后续学习发展。教材贴近生活,设置了快到某个整时或某个整时过一点儿的钟面认识练习。这既是整时钟面的变式,更让学生意识到钟面指针的运动特征,为后续半时及其它时刻的学习埋下伏笔。此外,教材中让学生判断钟面中的时刻过1小时是几时,判断几个有规律钟面的最后一个钟面的时刻,都暗示着学生钟面指针是不断运动的,同时提醒学生“时间长度”和“时刻”的区别,为他们后续进行时间长度的计算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基于对教材的对比解读,我再次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做出调整。

其一,本课在目标定位上应该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认识钟表”只是手段,“认识时间”才是系列学习钟表的最终目的。钟表的结构是一天时间的直观模型。我所想到的做法是,把一天的时间看作一段标有各个整时刻,有着24个小格的线段,那么把这条线段绕成两圈,上午0时、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三点重合,上午几时分别和下午几时的各点重合,就形成了钟面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其二,要理解钟面形成整时时刻的动态过程,体现学生后续学习的延续性。学生今天学习了整时的认读方法,明天还要能够融会贯通地学习半时、几时几分几秒。那么,教学中要重视“1小时之后是几时”和“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这些知识性目标的落实。

其三,要体现过程性目标的设置。整时时刻认读方法的得出应该是一个在不断观察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教学目标上要做好这一过程的定位。

经过以上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依次做如下具体调整: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学习中,动态构建钟面,会认、读、写整时;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融合调整为“在动态构建钟面的基础上认识钟面,在观察、归纳中会认、会读、会写整时”;把“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删减调整为“在各种具体时间情境和天色变化等多种感知途径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并增加“理解钟面形成整时时刻的动态过程”,能辨别“几时多一点”和“几时不到一些”的时刻,知道过1小时后是几时”。

三、思课标,最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新课标》中具体体现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个内容。课堂教学只有通盘考虑、整体兼顾四个方面才能真正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因此,我们还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审视课堂教学目标。最后,经过微调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在动态构建钟面的基础上认识钟面,在观察、归纳、交流中会认、会读、会写整时。

2.在各种具体时间情境和天色变化等多种感知途径中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3.积累指针形成整时时刻的过程性经验,能辨别“几时多一点”和“几时不到一些”的时刻,知道过1小时后是几时。

“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因此,即使是看起来简单容易的教学内容,也不容我们敷衍了事。要做到以上的两个“人人”,依然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虽“简单”,但必须“深刻”。

(作者单位:黄石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钟面钟表本课
正确的钟面时间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