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介质作冷、热媒流程的优化探讨
2015-10-31赖文珊
赖文珊
(广州拉斯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305)
在化工与医药工程生产过程中,有些单元操作如反应、结晶等,需要频繁切换热媒导热液与冷媒导热液对物料进行加热和冷却。
比较常规的做法是向工艺设备轮流通入冷、热媒(一般为冷冻盐水、蒸汽等一级能源),使工艺设备里的物料降温或升温。在冷、热媒切换前,需要先用气体(如压缩空气)吹扫,将已使用的热媒或冷媒回收或直接排放,再加入新需要的冷媒或热媒。常规设计通过公用工程集中供冷、供热,可充分利用能量,效率高、成本低,冷热切换时间短;但冷、热媒往往不是同一种物质,冷热切换需用气体吹扫,操作过程中易导致冷热媒交叉污染,造成浪费。
针对常规流程的问题,近年出现一些新的设计[1,2],即冷、热媒均采用同一种导热液,如乙二醇、导热油等等。我公司在设计工程项目时,也采用同一种导热液作冷、热媒,对工艺物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这种温度控制流程完全避免了一级能源冷、热媒交叉污染的问题,冷热交换无需气体吹扫。可是,现有的流程在一级能源的利用上有待改善,本文就这方面的优化作探讨。
1 现有同一介质作冷、热媒流程的问题讨论
1.1 现有流程的工作原理
我公司现有的同一介质作冷、热媒的温度控制流程为二级循环换热系统,由加热器、冷却器、循环泵、膨胀罐、循环管路、控制阀及控制仪表、导热液组成。流程内部的导热液通过一级能源获得加热和冷却,被输送到工艺设备的夹套或盘管,与工艺物料换热。其工作原理示意图详见图1。
工艺设备h需加热时,循环回路(包括工艺设备的夹套或盘管)中充满导热液,将三通控制阀c连通加热器d的方向,开启循环泵b,同时打开调节阀f通入蒸汽加热导热液,向工艺设备h输入热导热液;当要冷却时,关闭调节阀f停止提供蒸汽,三通控制阀c转向连通冷却器e的方向,同时开启调节阀g通入冷冻盐水冷却导热液,向工艺设备h输入冷导热液。
1.2 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
在图1的流程中, 冷、热媒均采用同一种导热液。虽然避免了一级能源冷、热媒交叉污染的问题;但对一级能源的利用不佳;主要表现在每当进行冷热切换时,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而且要求一级能源供应量过大。下面以加热-冷却的流程为例进行说明。
某工艺设备要求加热时,导热液进出夹套或盘管的温度分别为T1=55 ℃、T2= 53 ℃,加热时间为t1;要求冷却时,导热液进出夹套或盘管的温度分别为T3= -15 ℃、T4= -13 ℃,冷却时间为t2。冷热切换过渡期,为完成加热或冷却导热液所需的一次循环时间为t,且t1、t2均大于t。
设导热液的体积流量(即单位时间内流动的导热液体积)为v,c和ρ分别为导热液的比热容和密度,忽略c和ρ随温度的变化及导热液与一级能源的换热损失。加热时,单位时间内导热液交换的能量为Q = cρv | T2- T1| = 2cρv,加热期间消耗一级能源的能量Q' = Qt1= 2cρvt1;冷却时,单位时间内导热液交换的能量Q = cρv | T4- T3| = 2cρv,冷却期间需要消耗一级能源的能量为Q' = Qt2= 2cρvt2。
图1 现有同一介质作冷、热媒的温度控制流程的工作原理Fig.1 Principle of current temperature control process applying one heating and cooling medium
在加热转冷却的过渡期间,导热液冷却前的温度为加热后的温度T2= 53 ℃,与冷却要求的进口温度T3= -15 ℃相差68 ℃。为满足导热液进口温度T3= - 15 ℃,单位时间内一级能源需要提供能量Q = cρv | T2- T3| = 68cρv,可见在过渡期单位时间内需要一级能源提供的能量是冷却期间的34倍,即过渡期会造成一级能源产生相当高的使用峰值。设循环回路中的导热液总体积为V,有t = V / v,则过渡期间额外消耗一级能源的能量Q' = t | T2- T4| cρv = (V / v) | T2- T4| cρv = | T2- T4| cρV 。若加热转冷却N次,则额外消耗的一级能源的总能量Q" = NQ' = N | T2- T4| cρV。
冷却 - 加热的流程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2 同一介质作冷、热媒流程的优化探讨
针对图1温度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现探讨对其改进优化,增设热媒储罐和冷媒储罐,同时兼作膨胀罐,通过两个三通控制阀实现冷热切换。优化流程最大特点是,即使反复进行冷热切换,仍能保存和重新利用导热液换热后的剩余能量,避免一级能源在冷热切换期间产生使用峰值和额外的能量消耗。
优化的温度控制流程仍为二级循环换热系统,由加热器、冷却器、循环泵、热媒储罐、冷媒储罐、循环管路、控制阀及控制仪表、导热液组成,与工艺设备的夹套或盘管相接。优化流程通过外部的一级能源获得加热和冷却,再与工艺设备进行热交换。其工作原理示意图详见图2。
下面以加热-冷却-加热的流程为例,说明该流程的工作原理。初始使用时,循环回路充满导热液,同时热媒储罐i的导热液储存至低液位,冷媒储罐j的导热液储存至高液位(储罐内的导热液体积应大于循环回路体积)。
图2 同一介质作冷、热媒的温度控制流程优化后的工作原理Fig.2 Principle of optimizaed temperature control process applying one heating and cooling medium
2.1 加热程序
准备加热时,分别开启三通控制阀c1和c2的A1、B1方向,循环泵b启动,打开蒸汽调节阀f,导热液经加热器d换热后,从三通控制阀c1的A1方向流到循环泵b,被输送到工艺设备h换热,再从三通控制阀c2的B1方向回流,流到加热器d重新加热,如此循环,持续为工艺设备h供热。此过程中,热媒储罐i可充当膨胀罐,安装在高位。
2.2 加热程序转为冷却程序
当达到加热要求后,需要冷却时,关闭蒸汽调节阀f,将三通控制阀c1从A1方向切换至A2方向,同时打开冷冻盐水调节阀g,三通控制阀c2仍保持B1方向开启。导热液自冷媒储罐j流出进入冷却器e冷却后,从三通控制阀c1的A2方向流到循环泵b,被输送到工艺设备h换热。循环回路内原有的热导热液从三通控制阀c2的B1方向回流至热媒储罐i中储存。待冷媒储罐j液位达到设定低位时,即可将三通控制阀c2从B1方向切换成B2方向。此时,热导热液已基本回流至热媒储罐i中。
2.3 冷却程序
经过加热程序向冷却程序的转换后,三通控制阀c1在A2方向,三通控制阀c2在B2方向,进入冷却程序。循环回路中的导热液经冷却器e冷却后,从三通控制阀c1的A2方向流到循环泵b,被输送到工艺设备h换热,再从三通控制阀c2的B2方向回流,进入冷却器e重新冷却,如此循环,持续为工艺设备h供冷。冷媒储罐j可随时向循环回路补充导热液,安装在高位。
2.4 冷却程序转为加热程序
当达到冷却要求后,需要加热时,关闭冷冻盐水调节阀g,将三通控制阀c1从A2方向切换至A1方向,同时打开蒸汽调节阀f,三通控制阀c2仍保持B2方向开启。原已加热的导热液重新自热媒储罐i流出进入加热器d升温,再从三通控制阀c1的A1方向流到循环泵b,被输送到工艺设备h换热。循环回路内原有的冷导热液从三通控制阀c2的B2方向回流至冷媒储罐j中储存。待热媒储罐i液位达到设定低位时,即可将三通控制阀c2从B2方向切换成B1方向。此时,冷导热液已基本回流至冷媒储罐j中,重新进入上述 “2.1 加热程序”。
2.5 流程优化的关键和优点
流程优化的关键在于冷、热导热液换热后剩余冷、热量的保存和重新利用。 通过三通控制阀的方向切换,可实现加热程序和冷却程序的转换。三通控制阀c1的A1和A2 的方向切换,是冷热切换的开始;而三通控制阀c2的B1和B2的方向切换,是冷热切换完成的标志。在冷热切换过程中,冷、热导热液均同时流动,已使用的导热液能最大限度地回流至对应储罐,将剩余能量保存,待下次相应循环开始时重新利用,这便大大改善图1流程对一级能源利用状况。与原有流程相比,改进优化后的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节约了能源,避免一级能源的额外消耗,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每次冷热切换可节约一级能源的能量 Q' = | T2- T4| cρV。
第二,冷热切换期间一级能源需求平稳,避免产生使用峰值,相应公用工程系统可采用较小管径的输送管路;同时可减少相应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采用较小尺寸的换热器。
第三,由于每次冷热切换可直接利用上一次相应循环回收的导热液,节省了导热液加热或冷却所需要的时间。
3 结论
本文探讨优化的同一介质作冷、热媒的温度控制流程,与现有流程一样,可选用对工艺设备腐蚀性小的导热液,能完全避免常规设计易出现的不同冷、热媒交叉污染的现象发生,冷热切换时无需气体吹扫。流程优化后,冷热切换通过三通控制阀即可实现,最大优点是能及时保存和利用导热液换热剩余的冷量和热量,提高一级能源的利用率。在冷热切换期间,使一级能源需求平稳,避免产生使用峰值。对于冷、热媒温差大及冷热切换频繁的工艺单元,节能效果尤其显著。
[1] 王志敏. 乙二醇溶液制冷制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2003,24(2):28-31.
[2] 常嘉琳,唐培亮. 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冷/热媒的应用[J]. 制冷与空调,2013,13(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