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信息厨房”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2015-10-31曹素妨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华报业厨房

本刊记者|曹素妨

“中央信息厨房”是如何搭建起来的?

本刊记者|曹素妨

如果把“中央厨房”的模式应用到媒体的采编流程,建设成“中央信息厨房”将会做出怎样的大餐?而就在不久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践行了这一模式,效果如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经过一年多的投入使用,近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央信息厨房”项目通过了由新技联专家主持的项目验收。

各单位部门对使用情况给予的一致评价是:“体验新、效果好,方便快捷”!

专家组则给出了更高层次的认可:项目达到了本行业的领先水平,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对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中央信息厨房”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又是哪些独特的优势让它获得了如此高的评价?

一张图读懂“中央信息厨房”全貌

“中央信息厨房”的核心秘密实际在于“融合”二字。它的运作,基于方正畅享全媒体生产系统,整体运作流程规划为三大步:

Step1:

进行新闻事件报道的统一策划、协调新闻资源、安排采访任务、监控新闻编采过程。利用大数据技术抓取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数字报刊、电视频道等的最新信息、最热议话题、最新版面信息等,经过滤、分析处理后为新闻选题提供依据。

Step2:

所有的新闻素材(来自投稿&全媒体记者等等),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是高度共享的,它们会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中央厨房”的核心区——稿件中心,进行新闻的“初次加工”。

Step3:

集团的各类新闻终端,包括新媒体矩阵(网站、微博、微信、APP、户外屏等)、平面媒体等等将根据自己平台的特色,“各取所需”,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 并从新媒体矩阵实时收集读者喜好的“口味”,最终“烹制”出最适合自己平台读者口味的“信息大餐”。

“中央厨房”到底好在哪?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同仁们是这样评价的:

它全面整合了全媒体业务资源,消除了信息孤岛、重新构建了新闻生产流程和绩效评估体系,内容资源得到了全面实时采集、集中管理和充分的利用,工作协同有了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新媒体矩阵发布、传统报刊出版的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从案例中看效果

以“青奥会七大联盟新闻报道”为例:

2014年5月,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组织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采访活动,同期在“中央信息厨房”系统上开辟了“青奥会七大联盟新闻报道”专题。回顾整个报道过程,“中央厨房”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新闻素材的集合:新华报业将新闻素材整合发布到“中央厨房”,所有的合作媒体都可以自如共享;

媒体形态的跨界融合:合作的媒体跨地域、跨领域,从纸媒到网络,到手机报,到微博微信,从国内媒体到海外媒体,涵盖了各种形态的217家媒体,217家联盟媒体同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对青奥会进行报道。

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此次专题报道受到了业内各媒体的广泛好评,覆盖面前所未有,一些关键节点、重要报道,还在报纸、网络、微博微信上形成了三次甚至四次传播,可以说是“中央信息厨房”赢得非常漂亮的一场“实战”。

2014年也被称作“媒体融合元年”,这一年,新华报业确立了“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的发展定位——从非常态融合向常态融合转变,从单维度融合向全方位融合转变,从浅层次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从内部融合向开放融合转变。集团成立了“融媒发展实验区”,从机制体制上打破了传统的模式。

2015年,变革仍在继续!新华报业将开展三期建设,在进一步扩大内容整合、渠道融合、媒介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用户管理为抓手,结合电子商务,进一步改造传统的业务、广告、发行等经营模式,打造符合传媒发展要求的统一经营管理平台。

猜你喜欢

新华报业厨房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乱发脾气的小熊
萌萌兔在哪里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
青岛报业整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