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2015-10-31朱国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5期
关键词:铜绿头孢单胞菌

朱国艳

(朝阳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

朱国艳

(朝阳市第二医院检验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药敏情况,为临床感染诊断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患者的送检标本30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分析其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结果 300例样本共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17株,样本来源以痰液、尿液为主,其中痰液中分离208株,占65.62%,尿液中分离出72株,占22.7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科室以ICU与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40.06%、24.92%;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替坦及头孢吡肟等具有较好的耐药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具有良好敏感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易产生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此应密切关注其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化,以便为临床提供最新耐药性资料,从而更好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极易生存于医院的各种潮湿环境中,属于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能够诱发机体各部位感染。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为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3年本院300例送检样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317株,对其临床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患者送检标本300例,样本来源包括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及引流液等。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采用配套GNI板与GNI药敏检测卡,并采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抗菌药物纸片。

1.2.2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以API20NE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判断[2]。

2 结 果

2.1铜绿假单胞菌的来源和构成:300例样本共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17株,样本来源以痰液、尿液为主,其中痰液中分离208株,占65.62%,尿液中分离出72株,占22.71%,引流液中分离出19株,占5.99%,脓液中分离出10株,占3.15%,血液中分离出2株,占0.63%,其他分离出6株,占1.89%。

2.2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情况分析:3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科室以ICU与呼吸内科为主,分别为127株和79株,占40.06%、24.92%,另外泌尿外科有51株,占16.09%,肿瘤科有21株,占6.62%,康复科有25株,占7.89%,其他科有14株,占1.42%。

2.3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替坦及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有良好的药物敏感性,见表1。

表1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 讨 论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医院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及头孢噻亏等一系列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随着各类抗菌药物的更新与临床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而且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为复杂的耐药机制,其可通过改变AmpC、ESBLs酶与菌体蛋白的结构功能,并主动泵出形成生物保护膜,从而为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3]。本次研究通过对300例送检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临床分布分析,并探讨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可引发人体任何组织部位的感染,包括手术伤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等,本次研究从而300例样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17株,样本来源以痰液、尿液为主,其中痰液中分离208株,占65.62%,尿液中分离出72株,占22.71%,其次为引流液、脓液。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同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感染科室以ICU与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40.06%、24.92%,呼吸内科的高感染率亦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此外ICU的分布率最高,分析其可能原因在于,ICU患者多属于急重病症,其机体免疫力较差且反复应用呼吸机,并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从而增加了ICU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风险[4-5]。同时ICU科室与呼吸内科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因高龄免疫力差、合并基础疾病、低营养状态及体内留置导管等一系列因素,致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概率较大。此外还由于铜绿假单胞菌亦依附于腔道表面并分泌生物被膜,从而致使仪器难以彻底消毒而引起交叉感染[6]。

研究结果还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对哌拉西林与庆大霉素的耐药性高达64.67%、57.10%。分析原因在于,铜绿假单胞菌有复杂的耐药机制,其本身具有对多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而且由于临床中长期单一的应用广谱类抗菌药,可刺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改变或产生新的耐药基因,从而致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7]。据临床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率较高,其在临床治疗中的耐药性亦较强,致使其治疗的抗菌药选择较为困难,这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于入院前服用大量药物相关,其入院前的药物应用促使铜绿假单胞菌增强对抗菌药物的适应性,从而其入院后携带的细菌耐药性较强甚至出现多重耐药。其对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等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亦较高,这与近年来医院广泛应用该类药物相关,因而近期应限制该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待其恢复病菌敏感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具有良好的药物敏感性,其中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达85.80%,这与谢强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分析这与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钝化酶较稳定相关。随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提高,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临床医师可选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联合用药,从而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药物耐药性较强,应严格规范临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定期更新细菌的耐药性报告,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1] 王海兴,李建国,项辉,等.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84-186.

[2] 郝秀红,郭建巍,欧敏,等.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1):50-52.

[3] 郭洁,唐新宁,董亚静,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73-275.

[4] 周燕飞,庞艳,王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177-4179.

[5] 王岚,吴怡,王珊珊,等.铜绿假单胞菌313株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32-1534.

[6] 董维维,朱仙芝.1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7):834-836.

[7] 黄连江,梁小亮,张晶,等.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75-476.

[8] 谢强,马筱玲,卜素,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66-1168.

R978.1

B

1671-8194(2015)35-0087-02

猜你喜欢

铜绿头孢单胞菌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