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延伸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5-10-30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102206穆莉莉
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102206)穆莉莉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郝桂兰△
精神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1]。精神障碍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癫痫、痴呆等严重并发症[2]。采用良好、适合的护理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可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提高用药依从性。本研究特选取130例患者,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用药依从性两方面,分析了对患者采用护理延伸服务和普通常规服务后的不同表现,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6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为58岁,平均年龄为(38.70±3.20)岁。患者中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8个月,平均病程(11.50±1.50)个月。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58例,中学42例,大专及以上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5例,男性2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为(37.45±3.45)岁;观察组患者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39.20±3.60)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包括如何用药和饮食等方面。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延伸服务,进行护理延伸服务的医护人员均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建立患者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治疗情况等,与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②院内服务:在患者出院前三天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康复状况、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系统等状况,并与患者的家属一起制定出院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制定复诊时间。③院外服务: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也应对患者进行电话或家庭访问,以确保患者仍在进行治疗。a.药物指导:医生定期进行电话访问或家访,免费对患者发放药物,控制患者的发病期症状,维持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工作;b.心理指导: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病人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治疗的不了解,可能会产生烦躁、低落等不良情绪,不能很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交流,态度要和蔼,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c.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进食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饮食上注重荤素搭配和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充足。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价情况,对患者的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进行比较,量表采用国内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3]来评定。②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根据相关参考文献[4],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自觉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需在家人监督下服药,有时会反抗;不依从:拒绝服药。③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患者受到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评定标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价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客观支持(8.50±2.01)分、主观支持(23.50±3.11)分、支持利用度(9.80±3.00)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客观支持(7.12±1.70)分、主观支持(20.45±2.50)分、支持利用度(8.15±2.10)分,两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如附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价 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延伸服务后,用药完全依从性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不依从性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2所示。
2.3 比较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0.77%),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56.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3所示。
3 讨论
精神障碍疾病的病情较重,病程长,患者容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严重的折磨着患者的身心,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压力和负担,甚至患者的家庭也有沉重的压力和负担,降低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令患者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拖延患者的康复[5]。延伸护理服务是对患者的一种良好的护理方式,是在患者出院后仍对患者进行指导,更加对患者负责任,有利于患者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于患者的康复[6]。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客观支持(8.50±2.01)分、主观支持(23.50±3.11)分、支持利用度(9.80±3.00)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客观支持(7.12±1.70)分、主观支持(20.45±2.50)分、支持利用度(8.15±2.10)分,两组比较具有可比性(P <0.05)。为了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应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对更多的人进行健康宣教,让群众对精神疾病有更多了解,也会对患者产生同情心,对精神障碍患者更加关爱,不再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歧视和排斥[7]。精神障碍患者受到更多的支持,能够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疾病,积极地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利于患者的康复。
附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社会支持评价情况比较(±s)
附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社会支持评价情况比较(±s)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客观支持(分) 主观支持(分) 支持利用度(分)对照组 657.12±1.7020.45±2.508.15±2.10观察组 658.50±2.01* 23.50±3.11* 9.80±3.00*
附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价[n(%)]
附表3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例(%)]
延伸护理服务的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受到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或者访问的方式,对患者的用药、饮食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多食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饮食上注重荤素搭配和食物种类的多样性,保证了营养的充足,能够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健康[8]。疾病的治疗效果除了取决于临床医师的正确用药外,还与患者积极配合、严格遵从医嘱有关[9]。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认知、情感及行为的不协调现象,而又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因此经常出现拒绝用药、藏药的现象,这样就影响了治疗效果,使病情反复发作[10]。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组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了护理延伸服务,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指导,定期随访,确保患者正确用药,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了治疗效果[11]。本组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延伸服务后,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延伸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较好,对精神障碍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用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