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沉醉和沉醉的诗意
2015-10-29王倩
王倩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一生多半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是一位天才诗人,傲岸不羁,蔑视权贵,“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在他创作的许多惊天动地的诗歌中,有不少山水篇章,他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这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放还,他到江夏,希望还能被朝廷任用。他在江夏滞留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落空,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李晔当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同游洞庭,尽抒抑郁不平之气。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其二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诗人余光中这几句将李白的生命精神——“月”“酒”“诗”“剑”——熔铸为光华灿烂的咏叹。我总在想,如果没有了酒的催发,李白的高蹈、傲岸、快意与任侠是否都会折损几分?
李白是“诗仙”,亦是“酒仙”,连他的死也都沾染浓烈的酒意,又带着飘然尘外的仙气。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上说,李白在采石江上泛舟赏月,酒醉后,入水捉月而死,甚至还有人说他落水后“骑鲸上天”。这样的死亡太过浪漫,简直是因酒而成仙的神话,而这神话只能属于“谪仙”李白。
世上嗜酒之徒哪世哪代没有?有唐一代,文人常常“中圣”“中贤”(古代嗜酒之人称清酒为“圣”,称浊酒为“贤”;“中圣”“中贤”指喝醉酒),唐诗的歌哭笑泪里也带着酒味。而李白将沉醉演化为一种生命姿态,甚至是一种精神,似乎他那在世态炎凉里逐渐变冷的心灵都让酒的热力给烫暖了。如果眼前再有山光水色佐酒助兴,他就往往醉眼朦胧,诗兴大发,豪兴干云,妙语连珠,顷刻万言。
李白的沉醉是极富有诗意的。在李白之前,嗜酒的名人有阮籍,对阮籍而言,酒是生命苦闷时的宣泄口,酒乡是他躲避世间倾轧权利争夺的一个安稳的所在,他醉后哭穷途,哭早夭的生命,哭一切被辜负的美好,阮籍的醉是生命之哭。而李白固然也觉得“长安城小”“壶中天长”(余秋雨《寻李白》),他也会借酒消愁以避世,但他往往在醉后更热烈地拥抱一切痛苦,更深刻地体味到愁结万古而且愁固若金石不可销,更能直面生命短暂、圣贤寂寞的惨然“真相”;他的诗酒人生不是白居易式的闲适,而是充满愤怒与呼号。最重要的是李白“醉而能诗”,酒激活了他的灵感,启迪了他的智慧,解放了他的思想,释放了他天才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歌。“醉的词汇,醉的狂言,醉的想象,合成了一种醉意的美,诗借酒以灵,酒借诗以名”。
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学,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借酒以灵的李白诗篇,著名的有《将进酒》《月下独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而他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之际,泛舟洞庭写下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里也尽显“诗意的沉醉”。
品味着三首诗应当作一体看,第一首诗中“清狂”二字道出李白沉醉之态。而细细甄别,三首诗中李白的醉意醉态又有不同——第一首为“放”,第二首为“乐”,第三首为“狂”,醉意愈来愈浓,李白也越来越“李白”。
第一首里李白还是酒力扶头呈现微醺之状。刚从“流放夜郎”的打击中缓过劲的李白与流落岭南的侍郎叔相遇,无论如何,是要“浮上三大白”的。虽然酒已过三巡,他还比较清醒,记得宴开竹林,凤吟细细,更有族叔李晔作陪。早年李白与从兄弟宴饮桃花园,尽赏烟景文章,顾盼间见群秀俊秀,“飞羽觞而醉月”,享良辰美景,在青春中放歌,歌声里也隐隐有“浮生若梦”的忧叹,却更多是及时行乐的快意。而今,竹林下宴饮,族叔侍郎恰可比大阮阮籍,李白自比小阮阮咸,竹林七贤萧散意味不复存在,那么何妨多一点历经蹉跌之后不改的“任真”呢?李白初饮是有魏晋阮籍的苦味的,但他毕竟还是李白。他醉后并不痛哭哀嚎,也不讥世骂俗,他只是生发出永不会被困顿磨蚀的“清气”与“狂气”。
微醺之后,当是酒酣。第二首正是写李白酣然忘却烦恼,由酒而玩月近水的乐高之态。秋日的洞庭,水天澄澈,湖水碧如琉璃。对潇湘风物,李白本来就恋慕不已,此时亦有湖水濯洗过似的朗月高悬,清辉在船头微波上跳荡。李白与性情相投的族叔泛舟此中,纵情饮酒,他们的兴致也感染划桨的人,一时间,湖面上响起了清越的歌声,明月、湖波、乐歌、美酒,李白完全沉醉其中。他酒力过人,虽说现在酒已喝得不少了,他依然不会醉倒。他看见闲逸的白鸥翩飞,那些白鸥不知也如他般好酒,还是恋人,争着拂过酒筵,离李白如此近。李白大概会想起前人与白鸥结盟而退隐山水的雅事,白鸥无拘无束在天地之间自由的姿态,会不会又一次让李白想到栖身林泉,而忘却世上俗务、身后功名,与永不相厌的山水相依相存呢?此时醉着的李白在山水中浣去俗念,只想亲近鸥鸟了,他的醉后之乐既不是作践自己,也不是蹂躏山水,当真有清明的诗意。
到第三首,酒力化为一柄剑,斩断一切束缚,让李白冲出现实牢笼。他逸兴遄飞,狂态大作,竟然生出肆意的狂想。此时的李白,连造物主的存在都浑然忘了,在李白看来,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阻挡着湘水,使湘流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李白生平所想是顺江流乘轻舟直到日边无隔无碍,他自认为有济世之才,却每每感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到晚年,又差点惨遭流放,“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始终不能实现,数十年愤懑,借着酒力一齐涌上心头,他视君山为仇寇,他要铲去那生硬冷酷没有感情灵魂的君山,让浩浩湘水在广袤大地上肆意铺展。铲除不公,踏平坎坷,李白生命自由在酒中在幻想中得到伸张,湘水平铺也是他的喜悦流淌。
醉到已然失去现实感的李白又产生了第二个幻觉。他觉得今天喝的酒酒味太薄,不能让他只拥有快乐而完全忘了烦恼。想要纵情狂饮的李白其实真是醉了,在他眼里,洞庭湖水也成了无穷无尽的美酒,而那红叶醉颜酡红,不正是因为酣饮了这洞庭美酒而呈现出最灿烂的颜色?红叶醉了,君山醉了,洞庭醉了,李白也要饱饮这无限美酒,尽情一醉,来消解久积在心中的苦痛,“醉杀”在这秋天的洞庭湖上。醉中的李白酒后发狂言,他的醉既豪放又沉痛,他的身姿大概几欲如玉山颓倒,但他心中那个大大的“人”字却昂然立于天地之间,傲睨万物。
有人说,酒是灵性的水;只是碌碌之人灵性在浊世中渐渐泯灭,即使再多酒也难以激发蝇营狗苟之人的性灵与才情。而李白,永远属于青春,属于大唐,他赋予酒以诗意精神。
世人好酒,古今中外同一。西方有酒神狄俄尼索斯,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催发“悲剧的诞生”。因为“酒神精神是情绪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感”。中国有酒仙李白,李白在酒中超越,将现世的苦闷、彷徨、绝望都化为精神意志的大张扬;他以意出尘外的想象让人凭虚御风,遗世独立,得大自由;他還以醉后之歌引领人贴近心灵、关怀生命,得大欢欣。因为有李白的“酒”与“诗”,那煌煌大唐别具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