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策略
2015-10-28李娜
李娜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功能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策略
李娜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新闻已然成为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直接决定读者对这则新闻的兴趣。本文从功能角度视角出发,对报刊英语新闻的标题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提供新的参考。
功能翻译理论;新闻标题;翻译策略
一、功能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从功能角度出发,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所以翻译首先被认为是一种有目的的互动,旨在把已经存在的内容换一种形式来表达。翻译行为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知目标读者一些事情,或劝说目标读者来买某种商品。除此之外,翻译也被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再者,翻译也被认为是一种交际和跨文化的一种行为。因此对于某种语言的翻译,译者还要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
(一)词汇特征
新闻标题中尽量使用短的词汇代替长词,其中缩略词(abbreviations)的使用非常普遍。如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此外,新造词(neologism)和外来词语(foreignwords)也经常使用。如:“Kungfu”isgoing international。“Kungfu”源自中国拼音,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中国功夫的意思,避免了繁文的解释,并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接受。
(二)语法特点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最突出的语法特点是省略和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代替了各种时态和语态。下面主要总结出三点。
1.尽可能减少用词数量。
未经省略的完整新闻标题很少。省略最多的就是虚词,有时也会省略些实词像动词,名词等,如:
(1)Four from family die in bypass crash
(fourmembers from one family die in abypasscrash)
2.一般现在时态。
虽然报出的新闻基本都是发生过的事情,但是为了产生一种正在发生的感觉,新闻标题往往采用一般现在时态。
Motherbefriendedmurder一trialnurse
3.分词在新闻标题中常用来表示不同的时态和语态。
V-ing形式表示进行时或立即要进行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是省略时态助动词tobe:
(l)Taylorheading forbattleoverUS trip
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或某种状态,一般是省略助动词to be:
(2)Two jailed forkilling.
三、英语新闻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翻译方法
常用的翻译方法一般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直译法应用更多。因为这不仅保存了原文语义和情境,而且还遵循了简练原则。
1.直译。如果英语新闻标题以明了直接的方式展示出来,且译文通俗易懂,那么英语新闻标题最好采用直译方法。
2.意译。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英语新闻标题将其隐含的信息放在更深一层而不是表层,这需要读者或者译者彻底分析这些标题。
例如:Autumn leaves falling(The Economist,Nov.26,2011)
“英国经济危机来袭”。
这时候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落叶时候的苍凉与萧条与英国的经济衰落联系起来,译出标题要表达的感情基调。
(二)翻译技巧
1.缩略词的翻译。
缩略词要把全称翻译出来
2.新词的翻译。
新词一定要了解该词的产生背景,查阅多方资料,万万不可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例如“bug”最初指代“机器的毛病”,而现在主要表示“计算机千年虫问题”的意思。
3.短小词翻译。
短小词是指那些常在新闻标题中出现的具有较短音节的动词或者名词,它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标题。在这一点上,译者应该去找出与这类词相对应的中文。
例如:Report Backs Methadone for Addicts(The New York Times,2013)
“报道支持吸毒者使用美沙酮镇定剂”。
这则新闻标题中,动词“back”比同义词“support”更简短。
四、结语
功能主义在翻译研究中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主要对英译汉的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做了简要的尝试。但不论翻译技巧多高明,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都应建立在其语言特点的基础之上,应与汉语表述和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相一致。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译者必须精通英语的背景知识和汉语的文学术语。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译者必不可少也是需要永久性学习的东西。
[1]马建国.英文报刊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沈志和.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3(03).
[3]邹爽.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H315.9
A
1005-5312(2015)20-02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