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育的发展方式探讨

2015-10-28李鑫鑫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目标发展教育

李鑫鑫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转变教育的发展方式探讨

李鑫鑫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教育发展方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反映,正确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的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和教育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所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面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结构;科学发展;教育改革;转变方式

一、教育的目标与途径

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步入社会时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成为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以便培养真正适合与社会发展的人才。

传统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死板,加大了人才与丰富社会需求的反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测量和清楚观察到的,但对一个人的一生和民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活动应是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和其他外部条件所互相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学习中充满着未知因素,因此,明确教育的目标和途径十分重要。首先明确教育的目标,实现此目标的途径是开展和实施教育的方法。我们要在研究教育根本目的基础上,找寻能够完成此目标的最佳途径,以求在教育中优化教育思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就对学习结果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计划目标去教学,并不断完善,使之适应新的发展变化。通过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当前教育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二、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提出,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和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市场,教育改革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全面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个人修养等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从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高校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依靠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教育的创新和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机会,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专业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人的谋生做准备,教授一些专业范围中的应用性知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全面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养、个人修养等全面发展。两种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育的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提出,是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和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在当今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的要求。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健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三、深化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教育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完善。当前,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加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消除区域学校教学设备短缺问题。但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深化改革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优化当前教育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我国要加强对教育基本制度建设,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切实保障教育的公平效率,确保每一位公民的权益。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教育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整体提高区域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加强引导,转变教育的价值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办学评价工作。探索和开辟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方式径,使之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新步伐要把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制高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观念,以质量提升为中心、注重多元化发展的均衡发展方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针对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实际,提高教育质量,研究和处理好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才能实现教育教育发展方式提高的转变。

[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

[2]李灿.用科学的发展观构建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 2005(01).

[3]孔祥沛.浅论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01(07).

[4]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 2006(12).

G521

A

1005-5312(2015)20-0235-01

猜你喜欢

目标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