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

2015-10-28周林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素质音乐教育

周林华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审美

周林华

(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音乐艺术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时代要求大众接受音乐,在音乐中生存,进而在艺术与美的熏陶下生活。高校音乐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在大学生中,对音乐的了解多数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而普及高等音乐审美教育,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就成了当务之急。

高等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审美

高校当中的音乐艺术教育是能够将人潜藏在深层次的素质开发出来的,这是其他的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使得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课堂里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在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中,专业知识教育的盛行导致了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匮乏,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能力、音乐素质等逐渐缺失,这与高速发展的社会是极不协调的。这种滞后与不协调,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已经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一、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1.对高校音乐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当前,我国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认识带有片面性,大家普遍认识到,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教育手段,属于大学里的美育课程,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高校里仍有不少人认为高校音乐教育仅仅是一些跳舞或唱歌之类的活动,并没有从本质上探究音乐教育的内涵,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许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乐课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一门副科来对待,使得音乐教育的地位处于次要,因此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2.音乐审美教学内容相对片面。音乐艺术走入高校本该将其全部的艺术美感展现给大学生们,然而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大多热衷于西方音乐的讲解,我国古代乐曲、传统民族音乐等乐种则相对较少。教学内容的片面性还表现在具体的乐曲讲解上,部分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的只是单纯的音乐作品,至于音乐家创作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作品内涵、音乐家的个人性格和理想等涉及较少。这样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产生误解,甚至会进入审美观念狭隘片面的误区。

3.教学方法死板单一,不符合音乐审美的价值取向。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和传统的文化理论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理论课那种简单的语言讲解,更需要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教授音乐。然而不少教师们大量讲授和灌输刻板的理论知识,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仅不符合音乐审美的价值取向,甚至会把一些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传达给学生们,不利于他们音乐修养和音乐审美的提高。

二、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不相同

审美能力的形成,除具备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文化素质。具有较强审美能力的人能敏捷、迅速地发现美鉴别美、发掘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内涵,从而理解美、创造美。然而,审美能力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即使是在年龄、职业、文化乃至家庭都相同的情况下,也难以形成相同的审美能力。由于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与小学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招生对象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情况有很大区别,审美的差异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消极的结果,是难以对审美对象达成一致的认识,形成统一的行动,从而阻滞了社会的发展.积极的一面,能赋予审美主体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审美主体的创造力,使审美对象永远处于不稳定、可改造的处境,迫使审美对象日臻完善,从而达成共识以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高校音乐审美的教育价值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是集节奏感、平衡感与多向思维的有机整体,音乐审美教育对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有促进作用。对音乐感受过程中的想像应该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是一定理性基础上主观的、创新的个人感受。因此,教师要在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音乐的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思考,提升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2.陶冶性情,提高道德情操。。审美教育关注于人的情感领域,它将人的日常情感提升到审美情感,是人的情感得到净化、陶冶和启迪,最终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古往今来,在音乐作品中,总是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并存的复杂状态,我们欣赏音乐无疑是以真善美的音乐为对象,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把众多优秀作品的精神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优美动听音乐的赏析影响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

3.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音乐审美所产生的对社会群体效应,主要是由受教者的个体素质经由音乐艺术的陶冶与塑造而导致的群体行为的和谐而有序,健康而向上,最终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整体会显示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期望达到的社会境界。音乐审美促进了受教者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受教者个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进而使社会群体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1]陈东,李丹编.钢琴里的世界——从普及走向提高[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

[2]徐志斌.大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结构调查报告[J].艺海.2008(05).

J60-4

A

1005-5312(2015)20-0221-01

猜你喜欢

素质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音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音乐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