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模式优化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5-10-28曾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微课高职专业

曾莉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利用微课模式优化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曾莉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应用能力。教育教学提倡“以人为本”,互动教学在设计类专业应用广泛,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延续课堂的生命力;但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互动教学的形式及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增加新活力,引入微课新模式是拓展设计专业互动教学的新方向及新策略。

微课;微课模式;互动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动教学是在指定的教学情境模式下,构成教学活动的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教学领域进行的情感和行为的双向流通和对接状态。简而言之指由教育者创造条件,让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学习个体或团体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加强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高职设计类专业的互动教学中,由于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专业的特殊性,互动教学模式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互动教学随意性强

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现有的课堂互动多为师生间的机械互动,教师在课前经过设计和课程的安排,课堂上教师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反应,但是互动内容多表现为知识的认知互动,而缺少情感和行为互动。尤其是课后缺乏与学生的跟踪互动和情感交流,难以真正触动和启发学生,互动教学流于形式。设计类学生本身也比一般学科学生要活跃,所以更需要一定的激励与约束形式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

(二)互动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班级的人数逐渐增多,大班课、合班课已成为一种常态。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缺乏课堂互动的动力,即使有互动,也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互动形式。设计类专业本身就要求创新、创意的表达,互动教学也要不断地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三)互动教学缺乏延续性

现行的设计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考核机制缺乏对互动教学的硬性要求,教师往往受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学生应试要求等的限制而缺少互动教学的积极性。设计类课堂互动教学时有时无,缺乏一定的延续性。互动教学的反馈控制常碰到的问题是收集信息困难或不够真实,其原因大多与师生沟通、交流困难或不够深入有关。

二、利用微课模式优化互动教学的策略

目前,微课已成为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为: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它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的多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时代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呈现方式,微课模式是指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互动教学新模式。高职设计类专业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也为互动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空间。

(一)深入优化互动教学,达到师生互赢

微课模式的本质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传统教学在信息化背景下衍生的新型教学与学习方式,它的出现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微课程的实现是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自由教学和自由学习为手段,学生由传统的被教变成主动去学,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加强互动教学程度,实现情感互动

基于微课模式的学习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同时也使用多种现代化信息工具,这些学习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远比课本来得新颖,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观念同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老师跟学生的互动更能在多种情境下发挥作用,同时实现师生交流中的情感互动。

三、微课模式在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的互动教学中,微课模式的引入主要体现在微课程的设计与互动上。微课的内容需要“小而精”,同时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营造主题式的单元“情境”。

(一)微课模式建立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课模式的核心作用就是解决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事物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微课程的设计是微课模式的核心,其表现形式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课程的定位,“时间短、内容精”是微课程的主要特点,所以课程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不能“宽而泛”;其次,微课的教学进程是虚拟的,并非是教师与微课使用者之间构成的真实教学进程,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最后,在设计类专业的互动教学中由于微课学习主体具有活跃、开放等特征,微课模式的资源和形式的选取要求需更加灵活多样。

(二)微课模式建立的关键点

1.时间:微课程的时间要求简短,探讨的问题更加集中,多数视频资源微型时间段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不能机械地规定这个微型时间段的长度,不同特点的学习者注意力水平可以作为微课内容设计的参考,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不仅仅与注意力有关,还有兴趣、需求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2.空间:微课模式不能单单理解为微型化的课程,而是一种可以辅助、多变的教学资源。基于微课资源开展的教与学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的概念,让“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充分拓展了灵活性。微课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够让互动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也能在课堂外的空间进行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延生;微课模式中为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深度:检验微课模式效果的最直接关键点是能需要瞬间抓住学习者的眼球,在最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单一主题上;所以微课程中的内容需要进行实时更新,知识点的实用性以及深度也需要根据课程的资源和学习主体的特征进行划定和选取。

4.广度:微课是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建立起来的,各知识模块间呈现独立性,以及相关课程学习的结构性特点。同时,若干知识模块以某种意义或关联组合在一起,构成学习单元,形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在设计课程的互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的界定,在微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紧扣主题、新颖独特才具有吸引力。

四、结语

微课模式是在新时代云计算背景下出现在互动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在高校微课课程教研具有突出的灵活性与实效性,它革新了传统的课程教研手段和方法,是高职设计类院校开放式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微课模式的核心作用就是解决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深入融合,基于微课模式的微课程设计、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该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项目 《微课模式在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4CZY018。

[1]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 (04).

[2]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01).

[3]黄一波,叶爱英,管丹.高职院校微课的设计和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 2014(06).

G 633.955

A

1005-5312(2015)20-0200-01

猜你喜欢

微课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