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贡艺术特征浅析
——以吾屯上下寺为例

2015-10-28先巴才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唐卡壁画艺术

先巴才让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热贡艺术特征浅析
——以吾屯上下寺为例

先巴才让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介绍热贡艺术的发展历程为基础,以吾屯上下寺的艺术品类和题材做归纳总结,从艺术魅力、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并分析它的象征文化意义。

热贡艺术;五屯艺术;特征

一、热贡艺术概述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流传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五屯、年都乎、尕赛日、郭麻日等村庄以及泽库县的部分村寨。同仁,藏语称热贡,因此,将这里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称为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有彩绘、雕塑、图案、堆绣、木刻及建筑艺术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彩绘、雕塑、图案、堆绣最具特色。

彩绘主要是壁画,在技巧上近似工笔重彩、单线平涂和彩色晕染填勾,内容多为释迦牟尼、菩萨、护法神像以及佛经故事等。热贡艺术中的壁画通常不直接画在墙上,而是由艺人绘制在帛上,再用衬布装饰在墙壁上,藏语称之为唐卡。

雕塑包括泥塑、木雕、石刻等,尤以泥塑种类为最多,仅同仁县一带就数以万计。木雕主要是门楣、柱头装饰,此外还有少量的木雕佛像。砖雕有屋顶上的花饰,飞檐上的鸟兽,墙头上的浮雕等。石刻较少。还有油塑,是用酥油捏制而成的称为酥油花,与塔尔寺的酥油花相同。

堆绣是用丝绸堆制而成的。据说,热贡艺术中的堆绣是由江浙刺绣艺术演变而成的。五屯一带的居民原先是从江浙迁移过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江浙一带是吴国的属地,村民们不忘祖籍,于几年前,将五屯改为吴屯。他们在带来的江浙刺绣艺术中,融入了当地的艺术风格,最后成了独具一格的堆锈艺术。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绘画带有较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热贡艺术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分布在黄南州同仁县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玛日村等村落,又自成体系。其中五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和郭玛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热贡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为主,由于历史上的热贡艺术品不追求署名,好多历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师承关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来。

二、五屯艺术的品类和题材

热贡艺术在鼎盛时期,热贡画师在各地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热贡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热贡艺术作品造型准确生动,画工精细绝美,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主要品类有壁画、唐卡、泥佛像、堆绣、刺绣、木刻、木雕像、石刻、砖刻和建筑彩绘等。

壁画的作法前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绘制极工致的形象,画好后绷到墙柱上便成为“壁画”。

无论干壁画、湿壁画还是布壁画,绘制过程基本都分为七步:

1.起稿。在墙面上制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则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按《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2.涂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层颜色和空间的色彩。

3.分色晕染口使对象呈现出凹凸立体和阴阳明暗的感觉。

4.勾线。一种是用于人物的粗细均匀的,另一种是用于山水的粗细顿挫变化。

5.勾金线。热贡艺术绘画中运用金线的地方特多,人物的衣纹、山石的轮廓都用金线复勾,使画面产生精丽的效果。

6.五官和手足的整理。这是“画龙点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环节。

7.贴金沥粉,用特别的小皮袋以铅粉油膏挤绘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沥粉线微微凸起,再用水胶贴上金箔,用绸棉织物轻轻按实即成。经过这一装饰,整个画面立即显得金碧辉煌、气度非凡。

唐卡,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最初可能是佛教徒随身携带的“行像”,后来成为喇嘛教室内供奉主要形式,唐卡的制作方法有绘画、绎丝、堆绣等。绘画唐卡的布面处理和绘制技法,与布壁画相似。绎丝唐卡主要出于内地宫庭的制作,以通经断纬的技术织出图案形象;堆绣唐卡技艺独特,系依据构图需要将彩色绸缎剪裁后垫以羊毛或棉花绣于布慢之上,不论用何种方法制作的唐卡,最后都经过一道:“装裱”手续,即在画心四周镶缝锦缎,上下再装天地杆,以便使用时张挂。

木刻版画据说是萨迎时期由八思巴的弟子从内地引进到藏区,连续或单独地印在布上或单独地印在纸上,作为经蟠或甲马,悬挂在屋前檐下、大街通衙,飞撒在深山险谷、茫茫草原,作为祈祷的吉祥物。

1.传记画。在传记画中除显教美术和小乘美术中所共有的表现释迦牟尼前世今生种种善行的“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外,还有喇嘛教所独有的藏王传(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法王传(八思巴、宗喀巴、五世达赖等)、大师传(莲花生、阿底峡等)。形象地反映了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进程。

2.偶像画。这些偶像主要有佛陀(释迦佛、大日如来佛、弥勒佛等)、菩萨罗汉、四大天王、度母、护法本尊等众多的佛教神抵,以及历史人物的肖像,如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禄东赞、吞米桑布扎、莲花生、宗喀巴等。

3.历史画。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喇嘛教绘画的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吐蕃王朝以后的西藏历史,便是一部喇嘛教从发生到鼎盛的宗教史。有藏王传、法王传、大师传等传记画,其中著名的有《文成公主进藏图》、《欢庆图》、《宴前认舅图》、《八思巴画传》、《大宝法王斋会图》、《五世达赖觑见顺治图》等。

4.风俗画。这些画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日常风俗生活,其中有生产劳动,文化娱乐、体育竞技、婚喜丧葬和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民俗色彩。

5.故事画。《猴子变人》为最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琳猴与石妖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藏族的祖先。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人类起源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认识,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

三、五屯上下庄唐卡的艺术特征

1652年和1713年因清朝政府册封确立了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以后,格鲁派一派独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格鲁派为代表的喇嘛教掀起了一场空前狂热的宗教扩张运动,也提供了喇嘛教美术全面高涨的宏观背景。在喇嘛教美术进人鼎盛期的大背景下,其主要流派热贡艺术也进人自身发展的鼎盛时期。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活佛夏日仓一世派遣大弟子智噶额伦巴,在五屯兴建了五屯上寺和下寺两所寺庙,这两所寺庙都有一个特殊规定:入院的男孩子一律要学藏文和雕塑、绘画;十五岁以后有一次选择命运的机会,留下的继续当“阿卡”。不愿留下的出寺还俗。这时,他们的雕塑和绘画技术已初具规模,足以应聘外出,独立进行美术创作,因此两所寺庙实际上成为培养本民族子弟的美术学校。

在千百年的悠悠岁月里,藏族艺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创作了大量艺术品,热贡艺术一也在环境中不断地发展成熟。热贡艺术不仅在青、藏、甘、川和内蒙等地有影响,而且声誉到了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家,北京故宫,北京白塔寺,西藏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等名刹古寺中都有热贡艺人们的心血作品。

四、结语

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不仅在佛教盛行地区流行,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有繁荣的趋势。然而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四个大师级的画家前后于世纪之交离世)、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的不断冲击、旅游业的不断繁荣,热贡艺术精品越来越少,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复制品和粗制滥造的现象却越来越多,急需抢救保护。通过对热贡艺术的初步认识,我们可能已有大致的了解。藏传佛教艺术给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艺苑增添了新色,热贡艺术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夺目的奇葩。

[1]宗者拉杰,多杰仁青.藏画艺术概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2.

J19

A

1005-5312(2015)20-0158-01

猜你喜欢

唐卡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壁画上的数学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北朝、隋唐壁画
纸的艺术
帮壁画“治病”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