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光南音乐创作研究叙事与历史评价

2015-10-28闵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手鼓施光南音乐创作

闵洁

(红河学院,云南红河661199)

施光南音乐创作研究叙事与历史评价

闵洁

(红河学院,云南红河661199)

施光南(1940—1990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歌曲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国内外广泛传播,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音乐创作方面才华横溢,涉及歌曲、歌剧、器乐曲、影视音乐等方面。纵观施光南的音乐作品,抒情歌曲的创作数量颇多,年代跨度也比较大,在中国近三十年的人民音乐生活中有重大影响。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清新、欢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施光南音乐创作研究叙事与历史评价进行分析。

施光南;音乐创作;作品

一、施光南生平简介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中学时入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被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1976年10月施光南以一曲《祝酒歌》,唱出了全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顿时红遍了神州大地。此后在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抒情歌曲,除了创作歌曲外,他还创作了多部歌剧、芭蕾舞剧、京剧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如大型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百蛇传》等。

二、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时期简介

施光南的音乐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建国初期。建国初期施光南写了许多历史题材的歌曲,其中包括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除群众歌曲外,女声小合唱也是这一时期施光南创作中重要的声乐体裁;(2)“文革”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文化的沙漠状态,施光南还是创作了象《打起手鼓唱起歌》、《马铃声声响》等一批优秀的歌曲,这些歌曲在文化沙漠中一枝独秀。虽然“四人帮”不允许在广播、电视上演唱他的歌曲,也不允许在公开的出版物刊登他的歌曲——在最能代表这一时期歌曲创作的五册《战地新歌》里找不到一首施光南创作的歌曲,但它们还是通过手抄本在各地传唱;(3)“新时期”。粉碎“四人帮”,更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如《祝酒歌》、《周总理,你在那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施光南不仅仅是歌曲作家,其创作还涉及包括两部歌剧在内的多种音乐体裁。

三、施光南的音乐作品评价

1.《打起手鼓唱起歌》是施光南根据韩伟作词于1972年创作的是一首优美的女中音独唱曲。这首清新、活泼的歌曲从寒流滚滚的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长盛不衰,歌声壮美、悠扬,表达词曲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成为“四人帮”横行时期难得的一首抒情歌曲,它有利的冲击了当时枯燥乏味的“帮腔帮调”,迎合了那一时期人民群众对于新的抒情歌曲强烈而迫切的要求,对推动新的音乐形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打》全曲贯穿着新疆民间歌舞特有的节奏型与级进的旋律进行。此曲调性为C大调,作者在选用民族素材旋律的同时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巧妙运用并加以融合。旋律以大调正三和弦为基础,在属音上展开,全曲始终围绕着“5—3—2—1”的音型变化发展,通过首尾相接、级进、同音反复等手法创作,这些都使旋律欢快、活泼。结构为二段体:第一段是较为方整的四个乐句,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民歌式结构。谱例1第二段(副歌)没有歌词,只有“唻唻唻….”的衬词,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属音sol的节奏型乐段,通过首尾相接、级进、同音反复等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欢快的手鼓在敲击,人民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音乐形象,抒发着主人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谱例2施光南在创作中采用了新疆民间歌舞中常见的手鼓节奏加以演变并贯穿始终,尤其前奏和间奏中都采用属音构成的这种活泼节奏型,使旋律更富有手鼓的音乐形象,也与衬词相得益彰,加上节奏在2/4、3/4、4/4拍子上来回变化,使音乐富于跳跃感。最后以衬词“唻唻唻….”进入高潮,气氛热烈,结束在主音上,将作者对祖国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3.《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他多年实践中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曲中不仅展示着稻穗飘香、丰收在望的美好前景,也张显着市井俚巷的民间戏曲,更洋溢着改革春风遍及大江南北的时代气息,可谓是综合艺术熔于一炉的独创风格,歌曲映射着时代的礼赞,形成雅俗共赏,也就成为时代的精典力作。其次,情感性和思想性:施光南以质朴的情愫,激发对生活、对爱情的自信和向往。感动着亿万民众,从而应对“用作曲来为祖国服务”的承诺。其三,理论结合实际,将民族音乐揉进西洋技法,突出旋律的核心地位,是施光南在民族音乐元素中提炼,走大胆创新之路。

四、结语

施光南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对当今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宏观性指导意义。其创作的综合性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进一步验证着音乐的世界性。他中西结合、雅俗共赏的音乐创作原则,对当代中国的音乐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吴媛姣,田景楠.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美学思想评述[J].音乐时空,2013 (15).

[2]崔丹.施光南声乐作品的时代特性分析[J].大舞台,2013(11).

[3]李涛.从电影《春天的狂想》管窥施光南声乐创作特点[J].小说评论, 2013(S2).

J605

A

1005-5312(2015)20-0146-01

猜你喜欢

手鼓施光南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伊朗手鼓
手鼓
丝绸之路上的膜鸣乐器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深切的怀念 珍贵的记忆
初冬
山乡春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