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体会
2015-10-28张沁光许小敏
张沁光 许小敏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甘肃 庆阳 745000)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体会
张沁光 许小敏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甘肃 庆阳 745000)
目的 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保肛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患者术后在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控便能力下降、排气排便不分等指标上相比差异不明显。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恢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超低位直肠癌;开腹切除术;腹腔镜切除术;临床疗效
超低位直肠癌,指的是距离肛缘5 cm以内的直肠癌。传统治疗方法是腹会阴切除术,但是该方案创伤大、复发率较高,会对患者产生不便和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腹腔镜手术的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轻,具有胃肠功能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因此逐渐取代了腹会阴切除术[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手术治疗方案,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36~71岁,平均年龄(55.3 ±2.5)岁;肿瘤大小在1.5~4 cm,平均(3.2±0.6)cm;腹部手术史有3例,无22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34~70岁,平均年龄(53.6±2.2)岁;肿瘤大小在1.2~4.6 cm,平均(3.0± 0.5)cm;腹部手术史有2例,无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①患者经直肠指诊和肠镜检查判断肿瘤在肛缘5 cm以内,经病理性检查确诊为直肠癌[3]。②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③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具体如下:
1.3.1手术操作:开腹组在耻骨联合上纵切口,腹腔镜组选择5孔法。术中对肠系膜下动脉结扎并清扫淋巴结,分离盆筋膜脏、壁之间组织,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依据肿瘤位置对肛管切口,开腹组经腹部移除肿瘤,腹腔镜组经肛门移除肿瘤。
1.3.2术后处理:术后拔除胃管,第2天开始流质饮食,术后5 d拔除引流管,7 d拔除尿管。与此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功能,包括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控便能力下降、排气排便不分等指标。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经比较,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2.2两组在围术期治疗指标上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围术期治疗指标上的比较()
表2 两组在围术期治疗指标上的比较()
治疗指标 观察组(n=25) 对照组(n=25) P值术中出血量(ml) 154.2±56.8 264.7±61.0 <0.05手术时间(min) 145.1±28.7 152.5±30.6 >0.05肛门排气时间(d) 2.6±1.0 3.7±1.8 <0.05正常饮食时间(d) 5.8±1.3 7.7±1.6 <0.05住院时间(d) 7.2±1.5 14.3±2.6 <0.05
2.3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上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控便能力下降、排气排便不分等指标上相比差异不明显,表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类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上的比较()
表3 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上的比较()
组别 例数n 排便困难 排便紧迫 控便能力下降 排气排便不分观察组 25 4(16.0%) 11(44.0%) 15(60.0%) 12(48.0%)对照组 25 6(24.0%) 10(40.0%) 16(64.0%) 13(52.0%) P >0.05 >0.05 >0.05 >0.05
2.4两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的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吻合口瘘1例,经引流管冲洗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肛操作和中药坐浴后改善;尿潴留1例,经放置尿管并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片后治愈。对照组患者中,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1例;直肠阴道瘘1例,经结肠造口和造口还纳恢复;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经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伴随着直肠癌生物学的认识加深,以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国外在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上普遍采取保肛术方案[4]。尽管在贾光伟的研究中显示[5],腹腔镜切除术在直肠癌的治疗中难度较大,且患者术后的肛门功能较差,但该方案是直肠癌临床治疗的重要方向,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研究。对比腹腔镜切除术和传统开腹切除术,优点如下:①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有效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②腹壁切口小,相对美观;③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有利于尽早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④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免疫力。在腹腔镜的放大效应下,传统开腹手术的盲区可以暴露在视角下,这就使得一些微小的病灶也能够显示出来,从而促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对于肿瘤环周切缘和远端切缘,肿瘤的清扫更加彻底,从而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在治疗有效率上相当,分别为96.0%和92.0%;患者术后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也很类似。但是,后者的围术期指标更加优化,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2.0%,远远大于开腹组的28.0%。
综上,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恢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 董高宏,韩方海,张肇达.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11(2):643-646.
[2] 梁天伟,卢永刚,孙轶,等.86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30-31.
[3] 梁树雄,詹庆华,黄世旺,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的临床对比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2(15): 225-237.
[4] 于仁,葛恒发,陶国全,等.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0(8):754-756.
[5] 贾光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5(12):7-8.
R735.3+7
B
1671-8194(2015)3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