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导尿术中应用不同材质导尿管对患者尿路并发症的影响
2015-10-28刘晓庆鱼小敏
雷 敏 刘晓庆 鱼小敏
(陕西省康复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65)
间歇导尿术中应用不同材质导尿管对患者尿路并发症的影响
雷 敏 刘晓庆 鱼小敏
(陕西省康复医院护理部,陕西 西安 710065)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术中不同材质导尿管对患者尿路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1例分为A、B和C三组,实施SIC治疗尿潴留,分别使用不同材质尿管,观察三组尿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 在无菌间歇导尿术中,提倡使用亲水性导尿管。
间歇导尿术;不同材质导尿管;尿路并发症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膀胱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疾病,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间歇导尿术(IC)可间歇性扩张膀胱,促进膀胱收缩功能得到恢复,同时还可减少尿路并发症的发生[1-2]。目前,IC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尿管种类各不相同,本文探讨了间歇导尿术中使用几种不同材质导尿管患者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合理选择导尿管。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MRI检查确诊,病情稳定;②病程均>2个月;③排除尿道解剖异常、尿道损伤、尿道肿瘤、泌尿系感染、膀胱容量<200 mL、严重尿失禁、有出血倾向、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无法控制、每天摄入液体量无法控制、不能按计划导尿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组患者共61例,随机分成3组,①A组: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2±7.4)岁;②B组: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7.4±8.3)岁;③C组: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39.5±7.8)岁。3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安全容量为400~760 mL。
1.2方法:选择护师以上职称护士进行培训,规范无菌间歇导尿术标准操作程序,对61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制定饮水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记录排尿日记,同时实施SIC治疗尿潴留。在此过程中记录患者泌尿系情况及残余尿量,观察期为2个月。3组患者使用不同材质导尿管:A组患者使用F10红橡胶导尿管;B组患者使用F10硅乳胶导尿管;C组患者使用F10亲水性导尿管。
1.2.1无菌间歇导尿程序:由专业培训护士实施无菌间歇导尿术。①每次导尿前让患者先行膀胱训练自行排尿。②导尿时,见有尿液流出时,将尿管再插入1~2 cm,插入后辅助以体位变化及使用Crede手法,让尿液排干净。③导尿完毕,做好记录,包括导尿时间,导尿前自行排出尿量,导出尿量等。④如在导尿过程中出现血尿、导尿管插入或拔出失败、插入导尿管时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⑤当残余尿量>300 mL,每4 h导尿1次;当排尿量>100 mL且残余尿量<300 mL时,每6 h导尿1次;当排尿量>200 mL且残余尿量<200 mL时,每8 h导尿一次。当残余尿量<100 mL时可以停止导尿。⑥注意观察尿量和颜色的变化,定期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及早发现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2.2饮水计划:指导患者严格执行饮水计划:每日保证1500~2000 mL的饮水量,要求做到均匀摄入(150 mL/h),早、中、晚三餐后各饮水400 mL;在10、16、20时点饮水200 mL,包括三餐中的摄水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晚8点到次日6点时段不饮水,避免膀胱过度膨胀。
1.2.3膀胱训练:①在导尿前辅助一些排尿手法,如轻叩或轻按摩耻骨上区,摩擦大腿内侧,女患者可牵拉阴毛,男性可以挤压龟头,扩张牵拉肛门等,寻找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以诱发排尿。②每次导尿待尿液流尽的时候的时候,先不拔出尿管,嘱患者使用Crede手法主动增加腹压或用手按压下腹部协助排尿,辅助尽量排空膀胱[3]。
1.3诊断标准:①尿路感染:每周尿常规检查,以发现尿WBC≥10/ HP,或尿培养(+),伴随有临床症状,如尿液浑浊、有臭味或全身发热、寒战等为诊断标准。②血尿: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③泌尿系结石及其他:以B超显示出现泌尿系结石,肾盂积水,膀胱壁增厚伴小梁、小柱形成等为诊断标准。单纯膀胱壁增厚毛糙视为无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3组尿路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与B组比较,P>0.05(χ2=0.4746);A组与C组比较,P<0.05(χ2=31.1846);B组与C组比较,P<0.05(χ2=3.8577)。
表1 3组患者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2.23组残余尿量比较:见表2。无菌间歇导尿前,3组残余尿量差异均无显著差别,P>0.05;无菌间歇导尿后,3组残余尿量差异亦无显著差别,P>0.05;无菌间歇导尿前后3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患者间歇导尿前后残余尿量比较(mL)
3 讨 论
无菌性间歇导尿术如今已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其能够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泌尿系感染,降低肾积水、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6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无菌间歇导尿后,残余尿量均较导尿前明显减少(P<0.05),说明无菌间歇导尿术能有效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因此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应尽早开展无菌间歇导尿术。3组患者导尿前后的残余尿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残余尿量的减少程度与导尿中所选取的尿管材质无关。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用不同材质的导尿管,患者尿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同。临床较常使用的橡胶导尿管、硅乳胶导尿管、亲水性导尿管各有其特点:亲水性尿管表面有聚合物涂层,此种聚合物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水功能,使导尿管表面更加光滑平整具有韧性,可以帮助导尿管完好无损地引入尿道,并确保导尿管在尿道内以及拔管的整个过程保持润滑,从而减少尿路感染,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本研究中C组发生尿路感染2例,感染率10.5%,血尿1例,发生率5.3%,无泌尿系结石及其他并发症;硅处理乳胶导尿管毒性中等,但其表面进行硅化处理不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因此,尿路并发症较少,本研究中B组发生尿路感染7例,感染率35.0%,血尿及泌尿系结石各1例,发生率5.0%;而橡胶导尿管具有较大的毒性,引起的尿道损害最明显,可造成尿道上皮完全破坏,炎性细胞明显浸润,有渗出和出血,本研究中,A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0例,感染率45.4%,血尿4例,发生率18.2%,泌尿系结石及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率4.5%。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菌间歇导尿术能够有效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尿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早期有计划规范地进行无菌间歇导尿术,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而应用亲水性尿管较普通乳胶硅处理尿管和橡胶尿管,能够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率,其他尿路并发症亦较少,因此,在无菌间歇导尿术中,提倡使用亲水性导尿管。
[1] Weld KJ,Dmochowski RR.Effect of bladder management on 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J].J Urology,2000,163(3):768-772.
[2] 颜丽萍,张芬花.截瘫患者自我间歇导尿与留置导尿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2956-2957.
[3] 王桂荣,吕义荣,胡睿嬙.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自我护理的路径化健康教育[J].中国康复,2012,27(3):218-219.
[4] 何莉,吴跃.无菌性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4例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751-1752.
R473.6
B
1671-8194(2015)32-0036-02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4JM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