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的别样风情

2015-10-28撰文蒋兵

中国新时代 2015年4期
关键词:釉里红青花瓷青花

撰文>>>蒋兵

青花的别样风情

撰文>>>蒋兵

到了唐朝,一种清新的瓷器已见端倪,青花瓷作为我国瓷器的集大成者,胎如月牙白,釉色青翠浓艳,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为历朝历代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士农工商所喜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纵观我国悠悠历史长河,瓷器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的贡献,记录着我国历史社会的进程,描绘了我国文明的脉络,深深地烙印在那悠久漫长的岁月中。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工艺之前的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烧造出传世精美的瓷器。

追根溯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我国瓷史工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的4500年至前2500年前的时代,是从陶器演变而来。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经过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从传说中的皇帝尧舜禹及至夏朝,彩陶的出现是标志性的发展。到了唐朝,一种清新的瓷器已见端倪,青花瓷作为我国瓷器的集大成者,胎如月牙白,釉色青翠浓艳,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为历朝历代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士农工商所喜爱。

在中华浩瀚的瓷史中,各朝各代对瓷器烧造工艺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却又在此基本上一脉相承,在传承中创新,形成如今灿烂如花的中国瓷器文化历史。

瓷器发展至明朝,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青花瓷则是景德镇当时的主要瓷器。

“青花”是指用含氧化钴的青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呈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与红之美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并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的特点。

元釉里红是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汉民族陶瓷艺术的瑰宝。

“青花釉里红”是指在瓷胎上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料,分别绘画纹饰的不同部分,再罩上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开光”是指在瓷器上构成圆形、长方形、菱形、扇形等外框,在其内绘画,谓“开光”。其具体做法是在成型器物表面,贴上圆形或方形的湿纸,施色釉后把纸揭去,在没有釉的空白处,以色料绘花纹或贴花,干燥后即行吹釉或以其他方法施釉,高温烧成。

“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烧瓷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也是最为精美的作品。其烧造的难度主要在于温度与火候的把握:800℃,表现釉里红的成色的氧化铜开始流动和挥发,而烧造青花呈色的氧化钴却仍需要提高400℃,所以要同时保证青花和釉里红的成色,釉料中铜的含量的精准度、温度和时间长短的把握及放置窑位的选择等等,都极为苛刻,故窑工们常说: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

明朝作为继汉唐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手工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此时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异域青花

中国瓷器发展史中,有一种外来文化元素对中国瓷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带来的外来文化元素,其中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元素。

明朝的永宣时期是中国瓷业走向全盛的辉煌时期,这与明初解除禁海令、“帝王居中、抚驾万国”的积极对外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远航带回的优质瓷绘原料“苏麻离青”直接用于青花瓷的烧制,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直接推动了瓷业的发展。

“苏麻离青”此种钴料出产于波斯伊朗一带,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与郑和进行贸易的物品。这种优质瓷绘原料在郑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销声匿迹,如今已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特征的标准。所以说,永宣青花瓷在发色上的成就以及明初瓷器的辉煌与郑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中国瓷器最突出的实例。

众所周知,从两汉到唐宋中国瓷器的器型变化不大,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审美习惯。自元朝开始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明初这种变化更为多元化,仅各种梅瓶就达十多种器型。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雄浑、饱满、挺拔。如各种梅瓶、绘制繁茂的折沿、菱花口大盘,此种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风韵,在西亚地区至今还能看到这类铜质的器物。

四季花卉中团形多叶莲花纹就是从痕都斯坦,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回回花”就是这种纹样。永宣青花瓷器上的“回回花”装饰无所不在,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多以西番莲为底衬,有的则干脆书写《古兰经》的箴言警句,直接歌颂真主。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

“谁都想购买到齐白石、张大千的画,谁都想珍藏一枚乾隆的玉玺,但这些‘老精品'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其拍卖的天价,更不是一般藏家可以问津和考虑的。”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江党华指出,在艺术品收藏的领域中,随着古代艺术品可收藏数量的逐渐减少,近现代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多数收藏家收藏的重点之一。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超越发展,近现代艺术品无论从欣赏价值、制作工艺方面都在超越古代艺术品,并将逐渐成为未来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主力军,而青花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图片来源:广州百鸿艺术。

猜你喜欢

釉里红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叶建新与釉里红
刘 威作品精选
纯净的青花瓷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