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璞的诗性水墨画

2015-10-27梁江

中国艺魂 2015年2期
关键词:焦墨张仃笔墨

梁江

自幼学习书法和西画,受教于鲁迅美术学院袁耀鄂教授。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至1994年,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任编辑、记者,1995年至1997年就读于日本金泽大学文学研究生院。潜心钻研张仃先生焦墨艺术近二十年,继承发展了焦墨艺术大家张仃先生焦墨艺术成就,在中国画焦墨艺术领域尝试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在焦墨中国画笔墨探索方面独树一帜。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知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尚辉等均对其焦墨艺术给予较高评价。出版有诗集《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朦胧诗选》,其书画作品近年来陆续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北京晚报》《文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和央视网、中国作家网等媒体。

早就在艺术圈中听说过邵璞的名字:诗人而书画兼擅,焦墨画得出色,在文化产业界也如鱼得水……上月,在北京南新仓一个朋友小聚的场合终于见到邵璞了。果不其然,他谦谦儒雅,透着文化人一种明锐而内敛的气息,与我设想中的南新仓氛围甚为契合。“看看我的近作,提点意见。”甫见面,他便递给我一册即将出版的印刷打样。

虽然是有点仓促的浏览,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批有相当专业水准的水墨作品,绝非时下常见的“跨界”之作可比。“想不到你在上面投入有好些年头了”,我说,“焦墨是高难度项目,难得你能画得如此滋润,用水这样得体。”

显然遇到知音了,几个朋友的话题便从“焦墨”生发开来。

焦墨是中国水墨诸法之一,原本与诗就连在一起。唐代大诗人王维以“水墨渲淡”表现辋川山水,以“画中有诗”著称,为中国绘画史揭开了新的一章。宋元文人画沛然兴起,水墨画法大盛,形成“水墨晕章”、“如兼五彩”的绚烂景观。其后历代名手迭出,水墨画形成压倒性优势。而技法表现上的浓淡干湿,泼破积烘诸法也构成了水墨画的完整体系。

中国水墨画历史悠久,但焦墨似乎一直没有自立门户。20世纪的山水巨匠黄宾虹先生不但创作极有成就,其对“笔墨”之法也有独到研究。他考察了历代中国画并结合自己的长期创作实践,归纳出著名的“五笔七墨”法——“五笔”为“平、圆、留、重、变”;“七墨”是“浓墨、淡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由是,焦墨从以往笼统的墨法中分离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笔墨语言形态之一。黄宾虹先生的弟子张仃酷爱焦墨,晚年精力更是悉数投入其中。在张仃先生眼中,焦墨是艺术至境,质朴单纯,黑白分明却能展現无限丰富的世界,因而是最好的表现方式。张仃先生以不懈的努力把焦墨山水推到一个全新高度,其一系列作品表现力丰富,艺术个性鲜明,凸显出苍茫浑朴,宏阔凝重的艺术意蕴,成为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一个范例。而这,也成为邵璞等后学者们的启。

邵璞青少年时代有多年习画经历,从复旦大学中文系出来后成了文坛上颇有影响的诗人。他的秉赋和经历,恰好对应了中国“诗画一律”的久远传统。我以为,他的本质是诗人,诗属于他的天性。而诗与画均属艺术表现手段,无所谓孰高孰低,适用就好。对他而言,当诗作为一种语言方式,作为一种传达载体己难以承载其新的感悟和全部表达诉求之时,由诗而再度进入绘画,便成了必然选择。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做一个好诗人不易,当一个有创造力的画家更难。邵璞何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昵?

曾经习画,让邵璞打下了较好的根基,也让他明白了绘画之道充满艰辛。一直以来他对各种美术展览抱有浓厚兴趣,在日本游学时还专门研探两国书法艺术的异同。他选择了焦墨山水,多年来一边研习一边汲取,尤其仔细揣摩张仃、范曾等人的笔法,从中得益匪浅。这样,他凭着过人眼光选对了方向,虽然未曾入读美术学院科班,但走了一条类如传统师承的私淑式从艺之路,最终能进入绘画堂奥也就在情理之中。

这是邵璞的难能可贵之处。似乎无师自通,实则是在巨人肩膀上的再出发。他从《芥子园画谱》那里学懂了各种中国画传统技法,从黄宾虹那里见识了笔与墨的艺术内质,从张仃那里领会了焦墨匪夷所思的表现力,从范曾那里参悟到水之于墨的无比重要性。而最后,一切努力都落实到为我所用的焦墨山水画创作实践上。而也在焦墨中,他找到了笔墨的创造力,发现了自己驾驭中国画的潜能。

尤应提及,邵璞对人对己有难得的清醒认知。“墨水瓶里的墨不等于焦墨”,这种转化是高难度的,有条件的。他对黄宾虹、陆俨少等大家的笔与墨、水与纸、墨与色的特色作过细心分析,明白这些值得学习但无法重复。他崇拜张仃先生,同样知道这样的焦墨也不属于他:“张仃先生作品里的焦墨浸透着张仃先生的生命,那焦墨不是张仃先生能传授和张仃后人可以简单继承的。”而惟一的出路,是搞真正的创作,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诚如一些有识见的美术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写生性山水,并非着力于写实性叙事,这是一种通过笔墨彰显主体精神的“意象性山水”。然则,这种“意象性”何所依归呢?邵璞的创作札记已然明白说到这一点:“焦墨山水是一种写作式的中国山水画,画的是山水,同时是心境。焦墨山水的诗意抒情性十分突出,表现的意境是一种精神感觉,而不是生活场景,传达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歌声或音乐。”

近人王国维特别强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中国美学内核中,艺术乃是人自身的投射,诗画总是“有我”。历代文论多主张缘物寄兴,以景写情,心随笔运,有感而发。自孔孟老庄那里开始的“赋、比、兴”传统不说了,宋徽宗时期的《宣和画谱》说得更洁楚:“诗人六义,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纪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明初画家王履有《华山图》40幅传世,被推为中国写生山水的经典之一。而其《华山图序》云:“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的种种表现无非是作者思想、心性的外化和物化,前人于此早已了然于心。绘事“与诗人相表里”,此语若用来释读邵璞的山水画创作,可谓丝丝入扣。

邵璞曾说自己:“文学修养很重要,对我认识、理解世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抓到要点等,帮助特别大。”焦墨对他,既是情之一贯所钟,也是难以割舍的心灵诉求。而于真正的画家,作品无非是一种视觉载体,目的乃在于传达自己的思考和特有的感悟。邵璞天性中浸润着文人气息,创作中很尊重自己心中的真实感悟,焦墨与他的禀赋心性有着深层的联系。诗人本色,骨子里是文人。由此我们不难明白,他的作品无需刻意,不知不觉间便会带上一种诗性韵味。

邵璞的“意象性”焦墨山水,在语言手法上已显露出明确的个人特色。他追求画面的气韵和动势,削减了写实、反映的成分。画面上有水的温润,很少用沉黑的团块。山石、远峰、松树常与流云雾霭构成缥缈灵动的意象,景物虽不繁复却能做到画面不雷同。出现在他系列作品中的景物多作了符号化概括,这让人再次联想起诗句的凝练。他的笔法融入了书法的书写意趣,已达松动、灵活而丰富的境地。这些在视觉图像和笔墨语言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特色,都很值得注意。

笔墨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个画家,其最重要之处却并不在于他的表现技法,也不在于他或工整秀雅或恣肆洒脱的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价值乃在于他的创造性,在于他的心灵诉求,在于他所进入的独特的精神畛域,以及由此而带给广大观者的启迪。在我看来,邵璞作品是诗性的水墨,他所营构的山水,他那些飞动的笔触和铿锵的墨迹,袒露的是他的心性和情性。而作为观者,我们会再次获得这样的启示——人最不能失去的是心性的自由。

猜你喜欢

焦墨张仃笔墨
笔墨童年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当张仃走到世界美术的参照系中
焦墨的文脉传承
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张仃
怀念张仃
笔墨厨神
崔振宽作品
笔墨厨神
洪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