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2015-10-27章春和
◎章春和
浅析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章春和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幼儿比较感兴趣、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舞蹈教育以其直观性、通俗性对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开发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当前幼儿舞蹈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舞蹈教育;幼儿舞蹈;幼儿身心发展;作用
一、幼儿舞蹈教育概述
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蹈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艺术活动,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动态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结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综合艺术,它不仅可有效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更能充分地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就幼儿舞蹈而言,在众多的素质教育手法中,幼儿教育是一种更为直观、更通俗易懂,幼儿容易接受,比较感兴趣的教育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舞蹈语言肢体动作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感官形式传递给幼儿,对提升幼儿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有深刻意义的。
二、幼儿舞蹈教育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中的推广和实施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多数的幼儿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幼儿舞蹈课程,即使部分的幼儿园开设了幼儿舞蹈课程,也是系统化、专业化程度不够,之所以造成幼儿舞蹈教育如此现状,这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基层教育机构对幼儿舞蹈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幼儿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开设基础配套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在幼儿舞蹈教育教师培养方面也没有系统化、规模化,幼儿舞蹈教师师资力量比较单薄。据笔者了解,多数的幼儿园通常是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会组织小朋友进行一些舞蹈学习和排练,在日常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少教授舞蹈方面的知识,更不会组织小朋友学习舞蹈动作。基于幼儿舞蹈教育现状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幼儿舞蹈教育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积极培养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壮大幼儿舞蹈教育队伍。
三、幼儿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1.幼儿舞蹈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机能发展
(1)有助于幼儿骨骼生长
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机能方面新陈代谢比较快,通过舞蹈训练和学习,有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
(2)利于促进幼儿优美体态形成
舞蹈中通常有一些伸腿、挺腰等基础动作,在长期的舞蹈动作训练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纠正弯腰、驼背、端肩等不良习惯,有助于孩子优美体态的形成。
(3)促进幼儿肢体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发展
舞蹈通常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才能完成,比如眼、手、脚、步法的协调;幼儿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可有效锻炼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协调性及柔韧性,对孩子的形体优美度和肢体的协调性提高有很大帮助。
(4)锻炼幼儿心肺功能,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幼儿学习舞蹈时,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共同运动来完成某个动作,通常在舞蹈时幼儿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对幼儿的心肺功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同时,舞蹈消耗的体能较大,坚持练习舞蹈能够增强幼儿的食欲,提高消化机能,促进身体的微循环,进而增强身体免疫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幼儿舞蹈可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幼儿舞蹈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幼儿舞蹈多数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并在故事情节中融入了较多的教育元素。比如在学习《学习雷锋好榜样》舞蹈时,幼儿舞蹈教师可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事先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孩子们,告诉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品格,让幼儿在学习舞蹈动作同时能对事物的真善美得到认知,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2.幼儿舞蹈可陶冶幼儿情操,养成良好的性格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舞蹈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形象,运用舞蹈教师教授的舞蹈动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乐观、热情、大方的性格。尤其是对当今一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性格固执,或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良好性格培养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结语
本文就当前幼儿舞蹈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对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视,进而加大对幼儿舞蹈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打好根基,将幼儿舞蹈教育作为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参考文献】
[1]李蒙.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 [J]江苏.剧影月报.2009.第三期.
[2]罗桂群.幼儿舞蹈与幼儿素质教育[J]江西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增刊第6期
[3]李青.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阴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一期
[4]张奕.浅谈舞蹈教育与幼儿素质培养.河北.大众文艺理论.2009.第十五期.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责任编辑 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