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音乐美育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2015-10-27闫卫东

参花(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操美育情感

◎闫卫东

开展音乐美育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闫卫东

本文首先从高校音乐美育的特点出发,解析了音乐美育的意义,然后概述了当下我国高校音乐美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音乐美育 审美情操 问题与检验

高等院校是高素质人才摇篮,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应该同时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音乐美育教学是各高校健全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完善大学生人格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发扬“美”的精神,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一、高校音乐美育的意义

音乐美育在各大高校都是提前计划好组织好的教育活动,学校以期通过类似活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这类教育活动较之其他的美育教育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如精神属性、审美性、抒情性。

音乐美育并不会产生直接可见的结果,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类教育的结果一般具有间接性、精神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同时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

音乐美育都具有灵活变通的审美方式,它通过情感的交流而打动人,让学生享受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升华学生的情感。情感上“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听者可以用心体会不同节奏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同时联想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体会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利用这种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音乐产生共鸣,在旋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高校音乐美育的现实状况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结了人类的智慧,能够反映人们不懈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优美的作品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体会从中变大的深刻内涵,这正是音乐美育的初衷。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对于音乐美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有的人认为高校音乐美育和小学的音乐课程类似,简单的教唱、识谱;也有人认为学生通过类似活动得到的就是情感上的教育;还有人认为,音乐美育应该收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效果。这三类观点都有道理但是又都稍有偏颇,实际高校音乐美育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弊端。

1.众多功能性项目遮蔽音乐美育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众多高校学子选择了考研、考托、出国等方向,但同时忽视了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当学生意识里充斥着类似功利性价值标准的时候,学生也就只顾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美育课程。

2.高校普遍存在的不协调教育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偏文化知识而忽视人格培养的现象。而现如今的大学生音乐知识和素养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教育体制。这使得大多数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都实行题海战术,根本没有实践接触音乐更别提音乐美育。

3.高校学生薄弱的审美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薄弱的审美意识是造成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虽然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开展了大量的音乐文体活动,但是其质量并未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审美方向的作用。高校大部分的文娱晚会中现代舞和流行歌曲盛行,但是古典音乐等更为高雅的艺术却还很欠缺。

三、实施高校音乐美育的途径

高校中的音乐美育教育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它属于人格教育,学校可通过类似教育多角度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美育教育是以实现学生情操“质”的飞跃为原则的,因此这类教育实践活动所采取的各项计划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遵照该前提原则。

实现高校音乐美育教学目标采用完善的音乐美育的教育模式。高校实施音乐美育就是想以此来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校音乐美育的教育要始终保证所使用的教育模式都是从发展学生的审美出发的。

完善的教学模式需要搭配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美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哲理性质的情感音乐教育方式,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将音乐美育切实融入到以人文为根本的综合美育教学观念中,采用实际手段完善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各大高校的音乐老师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因材施教,从教材出发但是高于教材,从现实生活的点滴寻找教学灵感。

[1]马向东. 音乐美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践路径探析[J]. 高教论坛,2014,08:64-67.

[2]史艳. 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 张海涛)

猜你喜欢

情操美育情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