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抓城乡一体化新机遇在改革中拓展生存空间
——县级电视台转型发展课题调研思考
2015-10-27李凤永
◎李凤永
强抓城乡一体化新机遇在改革中拓展生存空间
——县级电视台转型发展课题调研思考
◎李凤永
十八大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给农村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市、县级电视台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县级电视台要立足自身优势,根据本土特色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栏目、特色节目,在改革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市、县级电视台在全国电视台数量最大,但它的生存条件却是最差。因而,致使它的创新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远谈不上什么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媒体”。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市、县电视台同样面临着如何转型发展的新课题。然而,究竟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确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大课题。县级电视台的现状和困境:县级电视台之所以成为弱势媒体经深入调研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个方面的因素。
人才匮乏。众多因素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从目前县级台从业人员状况来看,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即使是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的也不一定是专业对口,有的人电视业务知识很少,说白了无非是找到了一个就业岗位。由于县级台处于最低层,极易形成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以山西省昔阳县电视台为例,2005年至今电视台先后从山西大学、华北广电、河北传媒等高等院校先后引进了85名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期间中途离开电视台的共42人,在职人员中仅有8人进编。县级电视台难以留住人才,也难以造就人才。
经济劣势。县级台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而在一些发达地区,县级台则依靠广告创收,甚至一些台的广告收入还成为了当地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地经济发展上占有相当的贡献份额。县级台经济状况如何,可以说与当地经济发展快慢有极大关系,全国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但总体来说,县级台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关注度低。平心而论,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论坛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基本都是中央、省级电视台现状及发展,而对县级台的关注度几乎为零。
观念滞后。市、县级台过于“讲政治”,编排新闻以领导位次为唯一依据,新闻节目内容单调,不是领导开会,就是领导视察,没能真正落实“三贴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显得过于单薄,根本吸引不了观众。机制不活。因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县级台在用人上不能真正实行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相当一部分县级台基本上还处在吃大锅饭的局面,因此,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形成“进口”不严,“出口”不畅的尴尬境地。
市、县级电视台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但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其地方性特点决定了它与当地公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更具有亲和力和参与率,在现代信息手段和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县级电视台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1.打造节目精品,突出地域特色。对于当地农村农民来说,最让他们关注的莫过于身边人身边事,一个成功的地方性栏目更容易在当地形成城乡互动,让特色乡村走进城市视觉,让城市一体化直观展示给农村。昔阳电视台对农节目《走遍昔阳》就是一档聚集农村现实,关注乡土民生,展示家乡风情的专题栏目,该栏目有的通过人物讲述,追述历史,使人们了解昔阳人物,有的通过记录乡村生活,展现当地民风民俗;有的通过产业化宣传,表现新农村建设新成就或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发展,并以农民的视觉描绘新农村蓝图,这样的节目既反映了农村真面貌,表达了农民的心声,又体现了对“三农”的人文关怀。
2.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实用实效。对农节目的实用性主要体现一种服务意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农民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如设置致富经、生活小窍门等板块等,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昔阳电视台2009年以来相继开辟了《松溪视点》《本乡本土》《昔阳故事会》《科技进农家》《法在身边》等专栏性节目,并聘请省级电视台及有关专业部门专家进行了媒体总包装和节目包装。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典故、文化底蕴相融合。
3.关注社会热点,反映大众心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重大部署。农业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此 电视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多与农民沟通。一些地方电视台推出的方言类普法栏目剧用身边人演绎本土的法制故事,提高了受众互动参与意识,寓教于乐。要立足基层为群众服务,尤其关注观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如土地承包流转、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产权纠纷、农村卫生医疗滞后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节目反映并给以积极正面和正确的引导,达到收视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
总之,市、县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机构,有不足,也有优势;有发展的瓶颈和挑战,也有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城乡一体化给地方电视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地方电视台只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现代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昔阳县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