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反讽的层次

2015-10-27申聪聪

参花(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米克凶手文学作品

◎申聪聪

论反讽的层次

◎申聪聪

反讽是多层次的,既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现实,与人类文明紧密关联。

反讽 日常 文学 整体反讽

D.C.米克在《论反讽》中,对反讽的界定、分类及构成要素等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但他也认为要给反讽下一个准确、完善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反讽被喻为“世界上最深刻、最迷人的东西”。[1]受《论反讽》的启发,本文从不同的反讽的性质和差别出发,将反讽分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分别是:日常中的反讽;文学作品中的反讽;整体反讽。

一、日常中的反讽

日常生活是诞生反讽的源头,而反讽是人们固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或情感模式;它的存在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微妙、复杂,生活因此更加斑斓多姿。口语里的反讽包括讽刺、戏弄、揶揄、遮掩其辞等几种类型。其基本性质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亦即反讽者展示某种表象,并假装不知事实如何,而受嘲弄者被表象所蒙蔽,确实不知事实究竟如何。按照这种基本的性质,还可以举出很多具体的例子,如委婉表达对别人的看法、隐晦地对别人嘲笑、朋友或恋人间说反话、用激将法对待某人、善意或恶意地撒谎、秘密地捉弄某人、玩恶作剧等等(它们成为反讽的条件是受嘲弄者被蒙蔽)。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反讽的东西或“准反讽”。米克说,它们是反讽的雏形,例如嘲弄、讥讽、嘲讽、揶揄、嘲笑、奚落、辱骂、挖苦、逗弄、愚弄、捉弄、玩弄等等。在生活中,这些“准反讽”尽管比较简单、粗糙,但却是构成反讽的基础;换言之,日常中的反讽无不是从这些“准反讽”中衍生出来的。正因为反讽这样根植并广布于日常生活之中,它们也成为了文学中的反讽的来源;而文学中的反讽更加丰富、微妙和复杂。

二、文学中的反讽

在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复杂。作家既可以谐模另一个作家的风格,也可以描绘具有反讽性的场面或事件;即使他没有刻意为之,也可能在某些特殊的段落或情境中无意地创造出反讽来。因为文学“所使用的语言极易处理人们的话语、思想、感情和信念,因而也极易处理人们的话语与思想之间、信念与事实之间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正是反讽活动的天地。”[1]

文学中的反讽大致可以分为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两种,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诗歌和戏剧中(戏剧反讽也属于情境反讽)。它们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言语反讽是反讽者有意运用反讽手法,它往往具有讽刺性;而情境反讽则是反讽事件或情境中不包含反讽者,而只包含受嘲弄者和观察者,它往往具有喜剧性、悲剧性或哲理性。但也有的时候两种反讽是共存的。像俄狄浦斯这一著名例子:他采取逃避命运的行为,反而推动了命运的进行,他发誓要找到凶手,却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自己,这是情景反讽;而当他诅咒那个未找到的凶手,却不知自己正是那个人的时候,这是言语反讽。在《论反讽》里,米克还分析了反讽的几种构成方式,其实是更细致的几种不同的分类,包括:讥讽、无关个人式反讽、自我贬抑式反讽、天真质朴式反讽、自我暴露式反讽和直接矛盾式反讽。

在文学作品中反讽作为一种普遍的表现手法存在着,它们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技巧或情境,是文学内部的组成成分;也有的时候,它们是一种表达效果,是一种审美心理的呈现,是作者与人物、读者与人物、观众与演员之间存在的隐秘联系。而在这个层次之上,还存在着更高层面的反讽,那就是整体反讽。

三、整体反讽

D.C.米克提到,整体反讽或总体反讽出现在基督教的衰微时期,大致在16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在《反讽概念》中说:“反讽在其明显的意义上不是针对这一个或那一个个体,而是针对某一时代或某一情势下的整个特定的现实……它不是这一种或哪一种现象,而是它视之为在反讽外观之下的整个存在”[1]后来的很多学者也认为,反讽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人类即是人类存在状况所固有的那种反讽的受嘲弄者”[1]。

正如米克说,整体反讽的“基础是那些明显不能解决的根本性矛盾,当人们思考诸如宇宙的起源和意向,死亡的必然性,所有生命之最终归于消亡未来的不可探知性以及理性、情感与本能、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人、绝对与相对、人文与科学之间的冲突等问题时,就会遇到那些矛盾。”[1]此外,也由于人对未知和命运的畏惧、对人生的荒谬和不可解决的困境的无助,以及人面对冷漠的宇宙或上帝时的孤独、绝望和荒诞感。

到了现代社会,整体的反讽并没有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世界本身。因为人和世界的不可比性——世界永恒无限,而人有限短暂,是寄寓其间的一粒尘埃,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无法解决的,因而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整个存在中,整体反讽是始终伴随的。【参考文献】

[1]D.C.米克.论反讽[M].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2]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 [M].汤晨溪,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闫玉刚.论反讽概念的历史流变与阐释维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1)

河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责任编辑 高云平)

猜你喜欢

米克凶手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凶手是谁
处死“凶手”
谁是幕后凶手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回归理性上汽斯柯达 柯米克综合油耗测试
真正的凶手
另一只鞋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