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英语的提出看中国英语教学

2015-10-27周学恒裴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变体中式汉语

周学恒 裴玲

1.盐城工学院外语学院;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英语自17世纪后期传入中国,在与汉语广泛接触下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这些阶段的演变不仅可看作英语在语言接触后的本土化历程,还可视为英语作为中国的语言变体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本文通过简要回顾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与普及,对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二、英语在中国的演变

(一)洋泾浜英语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上海及其他四个城市成为了对外通商口岸。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不仅传播教义,还肩负了向中国宣扬西方文化的使命。英美等国的上海租界的设立不仅使上海成为他们占据中国的起点,还逐渐促使了洋泾浜英语登上历史舞台。这种语言变体受汉语音系的影响较深,词汇也日渐丰富。1930年以后,上海外国侨民大量涌现,上海的服务业(如商店、饭店、街头黄包车夫等),甚至大族家庭内的仆人都能够讲几句洋泾浜英语,甚至说得十分流利。随着上海商业的发展,洋泾浜英语在中国沿海地区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洋泾浜英语在清末比较流行,但是中外人士一直在宣扬标准英语的重要性。洋务运动之后,政府决定培养外语人才,派出一百多名留学生赴美留学,学习语言、科学和文化。学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逐渐开设英语课程,并用英语教授其他课程,培养了一大批英语人才。二十世纪初以后,一方面大批留洋学生回国,另一方面各地英语教学事业如火如荼,洋泾浜英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英汉两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境内洋泾浜英语具有典型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可视为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混合体。但是,从其产生和演变发展中我们可知语言产生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语言由社会决定并随社会需要而发展和完善。洋泾浜英语标志了英语这一西方文明的载体在中国境内的使用,并在汉语境内广泛语言接触的基础上开始其语言本土化进程,为后续的中式英语及中国英语奠定了基础。

(二)中式英语

在英语汉语境内本土化过程中,中式英语似乎显得比较特别,因其体现了两种语言在接触和融合过程中与彼此语法和使用规范之间的冲突与妥协。中式英语(Chinglish)可看作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受到汉语使用规则的影响后,在英语表达过程中生搬硬套汉语规则,而创造出的不合乎英语语言规范或不被英语文化惯例所接受的畸形使用变体。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习惯于按照汉语表达方式,通过机械对应的手段将汉语生硬地转换成英语,而不多考虑英语固有的使用规则和要求。这些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的不合乎英语使用惯例的表达,体现出语言学习间的“负迁移”现象,常常不为英语母语使用者所理解,反映出了目标语和母语之间不同文化背景和表达惯例。

中式英语自其出现起,就因为其特有的文化负载性和对英汉两种语言间冲突与妥协的反映,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当前,中式英语的诸多定义中,比较广为接受的是李文中和姜亚军两位教授的界定。前者(1993)认为中式英语是因中西文化差异和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而引发,是因汉语干涉与影响而造成的一种英语畸形形式;后者(1995)则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现象,因违背诸多英语普遍规则而呈现出不规范,进而难以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尽管中外学者倾向使用Chinglish而非Chinese English来指称中式英语这一非标准变体,以标示其不准确和不被本族语者所接受特征,中式英语客观来讲是英语与汉语多层次接触后的必然产物,是在汉语境下英语被广泛使用后的一种妥协与融合,可被看作为中国的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英语学习者的一个中介语形式,能体现出语言学习的诸多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由于该过渡形式对英语语言规则的过多违背和对汉语境的过多依赖,一定程度上,中式英语阻碍了英语在中国健康传播和发展。使用合乎英语语言规范,并能准确表达汉语特色文化的规范的中国英语,应是我们学习者努力追求的。中式英语作为一种英语语言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变体,具有其存在的理据和价值,但跨文化交际中中式英语常难以达意,甚至总闹笑话,使用者应尽力避免使用过于依赖汉语法和汉语境的中式英语表达形式。

(三)中国英语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思考和认识世界的手段,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负载性。在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有的内容时,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发现似乎难以在标准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具有高度中国文化内涵的英语表达不可避免地需要被创造出来。葛传槼教授研究证实了这些表达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并于1980年用“中国英语”这一名称来指称这些具有高度中国文化内涵的英语表达。汪溶培(1991)在探讨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后,指出其在语音、词汇、拼写、语法、语用等方面具有自身特征。姜亚军和杜瑞清(2003)研究多种语料后指出了中国英语在语篇类型、音素和词汇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中国英语作为中英不同文化深层接触、交流、冲突和融合的产物,反映了两国人民在时空观、价值观和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差异。英语语言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英语的出现扩充了世界英语的表达形式,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事实证明,中国英语因其稳定的形式和强大的交际功能,以特有的合乎标准和规范结构正被英语本族语者所接受。中国英语遵循标准英语的根本原则,最大程度地顺应英语表达惯例和使用规则,并结合中英思维差异和文化特色而被创造出。可以说,中国英语被广泛使用的最根本目的是在对外交流中顺利输出中国文化,因而中国英语也就成为中外交际中不可绕过的英语语言变体。

三、国内英语教学对中国英语的顺应

(一)正视中国英语的存在及其价值

中国英语的出现告诉我们,语言及其变体的产生具有其社会必然性。英美标准英语固然是英语学习的目标语,但具有特定文化性和自身语言特点的英语变体,也具有其存在价值和学习价值。国内英语教学需要规范语言范式,这可能是英国英语,也可以是美国英语,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较有影响力的英语变体。社会在进步,在全球化的当下,英语语言在与诸多其他语言互相接触和融合下正迅速的发展与演变,标准的英美本族英语很难以其固有形式完全、准确地表达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中国英语的存在大有必要,其使用也大有空间。可以说,当前所谓的标准英语仅为一个相对概念,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正在多个国家和社会广泛地实现其本土化,产生出各种英语地域变体,中国英语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英语变体的出现都具有其社会需求和合理性,不存在优劣之分,英语语言也已呈现出多中心现象,绝对意义上的标准英语难以界定。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深入研究各种英语变体特点和使用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重新框定英语教学范围,革新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应既注重语言间的共性,又关注语言的个别性和差异性;应既讲授合乎英美使用传统的标准英语,又讲解特定语境和语域下英语变体的使用。

(二)重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出的千万外语人才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过于重视模仿和操练,在近乎机械地、重复地模仿英美英语的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未能得到重视。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国内英语教学需要注重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因此,我们需重视“标准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存在,在教学中要重视英语的标准化和本土化的结合,要重视英语对文化双向交流的承载功能。国内英语教学应在选材时适度增加有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素材,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在各国的本土化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中国英语的出现和存在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可以说,中国英语这一变体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中国英语使用者表达本土文化的需求。国内英语教学应正视这一现实,重视中国英语的价值,强化包括中国英语在内的英语变体的认知和学习,强化对英语诸多变体特点和使用规律的研究,培养学习者在不同语境和需要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中国英语等变体的应用地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应有贡献。

[1]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37-41.

[2]葛传槼.漫谈由英译汉问题[J].翻译通讯1980(2):13-14.

[3]姜亚军.近二十年World Englishes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13-19.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9.

[5]孙太群.“论文化软实力视域中的中国英语”[J].长沙大学学报,2012(3):101-103.

[6]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1-8.

猜你喜欢

变体中式汉语
学汉语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