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10-27李玲张金荣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格秒针秒钟

李玲 张金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秒的关系1分=60秒。

教学难点: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喜欢。

师:(课件出示:春节联欢晚会情境)新年将要到来,请看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倒计时的情境,让我们再一次倾听新年的钟声。(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能说说10、9、8、7、6、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板书: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活动,唤醒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秒针。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师: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呢?请你在自己的钟面上找到秒针,指给同桌看一看。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师小结: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针。那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教师带领学生感受钟表、电子表、秒表上的1秒。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通过对钟面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秒针。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师播放1秒时间,学生试做,汇报1秒钟能完成什么。

生:1秒钟可以眨一下眼睛、拍一下手、读一句话、可以呼吸一次……

师:那么在生活生产中1秒钟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课件播放:1秒钟里,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蜂鸟振翅55次,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师:观看了生活中的1秒钟,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用声音和动作体验1秒的长短,对1秒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认识几秒。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请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生1:5秒,因为秒针走了1大格,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

师:说得真清楚,接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长时间?

生2:秒针走4大格就是4个5秒,是20秒。

同桌互拨秒针,说出经过了几秒。

设计意图: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以及对钟面的进一步了解,为研究分与秒的关系做好充分的铺垫。

4.教学1分=60秒。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汇报观察结果。

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就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1分等于60秒。

生齐读:1分=60秒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现过程。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深化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学生每天要睡眠9( );系红领巾大约要用20( );

用电饭锅煮饭要用25( );刘翔110米跨栏大约用13( )。

2.小明和小芳比赛跑60米,小明用12秒,小芳用了15秒,谁跑得快啊?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设计意图: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猜你喜欢

小格秒针秒钟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地球跑得有多快(外三篇)
蚊子1秒钟振翅600次(外五篇)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安小格的夏天
10秒钟我们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