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价值观的结构及其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

2015-10-27刘志钢

心理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道家消极

张 奕 訾 非 刘志钢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83;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1)

道家价值观的结构及其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

张奕1訾非1刘志钢2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83;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1)

目的:探索道家价值观的结构并考查其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参考道家经典《道德经》及其它相关文献,结合访谈和专家评判法,形成道家价值观问卷的原始项目。以640名大学生被试为样本,采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道家价值观的结构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最后对道家价值观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结果:本研究得出道家价值观的5因素结构,具体包括:心态平和、顺势无为、甘于处下而不争、超脱寡欲、辩证观念。问卷及各内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0.81之间,重测信度在0.62~0.82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道家价值观问卷的5因素模型拟合较好(RMSEA=0.04,GFI=0.93,AGFI=0.90,CFI=0.85,χ2/df=1.35)。道家价值观问卷的校标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道家价值观问卷总分与消极完美主义问卷总分呈现显著负相关。高低分组道家价值观被试在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上呈现显著差异。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对消极完美主义总分贡献最大的道家价值观维度是超脱寡欲和顺势无为。结论:道家价值观是一个五因素结构,道家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道家价值观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道家价值观;心理测评;因素分析;消极完美主义

1 前言

道家哲学源起于老子,之后经过庄子、列子、慎到、杨朱等人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中国传统哲学流派。道家哲学包含顺其自然、知足不争、少私寡欲、柔能克刚等特色鲜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已经在道家哲学长达几千年的传承中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哲学与心理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它对人类的影响是超越文化的。荣格认为,“道家形成了普遍的心理学原则。”[1]他试图用道家思想去解决西方人理性过于发达、对无意识压抑和扭曲的心理问题[2]。马斯洛曾公开表达过对老子思想的尊崇[3、4],他提倡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渗透了道家“顺势无为”的思想[5]。而森田疗法的开创者森田正马认为,《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导其疗法的核心观念[6]。我国心理治疗领域也对运用道家思想和养生功法进行心理治疗做了实践和创新,如杨德森开创的“道家认知疗法”[7]、肖慧明开创的“内观整合疗法”,这些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证明道家思想的领悟对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

訾非把道家引导养生功与其它治疗理念相融合,开发出针对消极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障碍者的感受分析治疗[8]。消极完美主义是一种以强求无法达到的标准为特征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达到极端时会出现功能障碍或顺应不良[9]。而道家强调顺其自然、不强求、知足常乐,故从理论上来说,消极完美主义与道家认知应该是背道而驰的,道家价值观应对消极完美主义倾向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虽然道家文化领域的心理健康实践成果较为丰富,但与此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心理学学者曾经对道家思想和各个心理学派的关系做了一些理论研究,但多数运用逻辑思辨、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的方法,停留在对现象描述与归纳,而关于道家价值观念的量化研究极少。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类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心理规律[10]。故而,编制心理学科研究专用的道家传统价值观问卷对于道家文化思想的心理学量化研究,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测量研究,台湾学者杨国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编制了“家族主义问卷”、“传统孝道问卷”、“精神超脱问卷”、“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等[11]。内地学者肖水源和杨德森划分了儒家、道家、“亦儒亦道”,“非儒非道”四种价值观,在小样本中做过预测试,但至今未最后定型[12]。我国哲学学者张静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尝试编制了第一份道家价值观问卷[13],她的研究为之后的道家传统价值观测量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本研究试图编制一份道家价值观问卷并探索这种价值观的结构。本研究以杨国枢所编制的 “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11]作为“道家价值观问卷”的区分校标测量工具。儒与道虽然同属中国传统价值观范畴,但其属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其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儒家入世而道家出世,儒家有为而道家无为,儒家重礼仪规范而道家则崇尚“非常道”。研究者预期本研究编制的道家价值观问卷与儒家价值观问卷应该不相关或者负相关。

2 道家价值观结构的探索

2.1问卷的编制

据以往研究,道家价值观可归纳为四个方面:顺其自然、超脱性、无为、辩证性[13]。本研究问卷编制时以道家经典《道德经》[14]为原始资料,并结合访谈法和专家评判法取得道家价值观的特征描述,编制成102个项目的初始问卷。编制时保证《道德经》81章每章的中心思想都至少编制成一个项目,并且每一个初始维度都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出现。编制工作中访谈了15个被试,其中研究生8人,本科生2人,其它职业者5人。访谈方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呈现《道德经》原文及译文共81章,让被试将每章中其有所感悟的话用彩笔画出,之后与编写者讨论:他如何理解这句话?什么样的生活阅历让他领悟到这句话的道理?第二个步骤是编写初稿之后让被试评判题干中有歧义、过于抽象或不好理解的地方在哪儿,并依此做出修改。专家评判的过程为:邀请一位文化心理学专家、一位中国哲学专家、一位临床心理学专家进行评判,判断每个项目是否能反映道家价值观念,并且对不当处与编写者进行讨论,逐一做出修改。

2.2问卷的施测

初始问卷编制完毕后选取两所大学共212名大学生填写初始问卷。被试平均年龄21.9±3.0岁,其中男生117人,女生95人;本科生140人,研究生72人;文理工科专业人数均衡。在第一次因素分析后进行删减和修改项目,之后选取两所大学共218名大学生填写初次修改过的问卷,平均年龄23.5± 2.5岁,其中男生113人,女生105人;本科生为96人,研究生为122人;文理工科各个专业人数均衡。在第二次因素分析后再次进行项目删减,之后选取两所大学共217名大学生填写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平均年龄23.5±2.6岁,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06人;本科生91人,研究生126人;各个专业人数均衡。

2.3结果

用主成份分析法和Promax斜交旋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通过项目删减暂时得出7因素模型。经题目修订、增减后,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是: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著 (χ2=2563.28,df=861,p<0.001),KMO值为0.766。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初始因子13个,解释总方差的63.6%。结合碎石图等因素,5因素模型最为合理。以共同度大于0.20、载荷大于0.30,以及在其他因素上载荷小于0.30的标准,保留42个项目。对这42个项目重新进行因素分析,5因素累积解释总方差的40.1%。根据各因素项目的含义,把第1个因素(11个项目)命名为“心态平和”,描述个体平静、和顺、善于平衡的生活观。第2个因素(9个项目)命名为“顺势无为”,描述个体甘于平凡、顺其自然而不妄为的处事观。第3个因素(9个项目)定名为“甘于处下而不争”,描述个体甘于低下、看开世俗评判标准、不与人较之高下的为人观。第4个因素(6个项目)命名为“超脱寡欲”,描述个体摒弃世俗名利,少私寡欲的欲求观。第5个因素(7个项目)定名为“辩证观念”,描述个体观念灵活、开放、独到、不盲从标准、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比较接近。将在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得到的“知足收敛”、“谦和包容”与“心态平和”三个因素合并为一个维度,它在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被命名为“心态平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和因素载荷见表1。

3 问卷信效度检验

3.1对象与方法

选取两所大学共403名大学生填写正式问卷,平均年龄23.5±2.6岁,其中男生209人,女生194人;本科生180人,研究生223人;文理工科专业人数均等。其中175位被试(男87人,女88人)同时填写张静所编道家传统价值观问卷[13]和杨国枢所编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11],用于校标效度和区分效度的检验;另有50名被试在两周后重新填写了本研究所编道家价值观问卷,用于计算重测信度。

3.2结果

3.2.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表1 道家价值观问卷42个项目的公共因素方差和Promax旋转后的因素载荷矩阵

用AMOS20.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5维度、42项目的问卷模型有较为满意的拟合指数。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χ2/df=1.35(<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0.05)。拟合优度指数GFI=0.93,矫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0.90,Bentler比较拟合指数CFI=0.85,增值拟合指数IFI=0.87。问卷五维度之间以及问卷总分与各维度的相关见表2。

表2 因子之间及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3.2.2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

心态平和、顺势无为、甘于处下而不争、超脱寡欲、辩证观念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分别为0.81、0.80、0.70、0.69和0.60,重测信度分别为0.78、0.85、0.76、0.84和0.62。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总体重测信度为0.82。

3.2.3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除超脱寡欲之维度之外,道家价值观问卷的其它维度和总分都与张静道家价值观总分呈现显著正相关。见表3。

表3 道家价值观问卷各维度及总分与张静道家传统价值观问卷的相关

3.2.4问卷的区分效度检验

与本研究理论预期一致,道家价值观问卷总分与杨国枢儒家传统价值观总分不相关,而心态平和和甘于处下而不争两个维度与杨国枢儒家传统价值观总分及各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无为、无欲和辩证观念三个维度与儒家传统价值观总分呈现低度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这些结果证实了儒家与道家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哲学本质。见表4。

表4 道家价值观问卷各维度与总分与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的相关

4 道家价值观与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的关系

4.1被试

选取两所大学共178名大学生,平均年龄23.3±2.9岁,其中男生97人,女生81人;本科生100人,研究生为78人;文理工科专业人数均等。

4.2工具

4.2.1道家价值观问卷

采用本研究自编正式问卷,包含42个项目,5个因子。

4.2.2消极完美主义问卷 (Zi Nega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该问卷包括38个项目,5个因子,分别是“犹豫迟疑”、“害怕失败”、“过度谨慎和仔细”、“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15]。

4.3结果

4.3.1道家价值观与消极完美主义的相关

对道家价值观问卷与消极完美主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道家价值观总分和消极完美主义总分有负相关,其中顺势无为、超脱寡欲和道家价值观总分与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呈现显著负相关。其中道家价值观的“顺势无为”维度与消极完美主义的“极高目标和标准”,道家价值观的“超脱寡欲”与消极完美主义的“害怕失败”维度相关程度最高(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见表5。)

表5 道家价值观问卷各维度及总分与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各维度及总分的相关

4.3.2道家价值观高低分组被试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各维度得分比较

将道家价值观总分从高到低,两端各取27%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两组被试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上的得分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6):在“害怕失败”、“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和消极完美主义总分上,道家价值观高分组显著比低分组低。而在“犹豫迟疑”维度上,道家价值观高分组的消极完美主义得分虽然也比道家价值观低分组低,但为边缘显著水平(p=0.059)。

表6 道家价值观高分组和低分组消极完美主义总分比较

4.3.3道家价值观高低分组被试消极完美主义问卷“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得分比较

因道家价值观高低分组被试在完美主义“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上得分无显著差异,为了探索道家价值观和此维度各题目之间的关系,将道家价值观总分从高到低,两端各取27%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两组被试在“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各个题目上的得分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在做事的过程中特别在意细枝末节”和“我做事非常仔细”两个项目分数上,道家价值观高分组显著比低分组低。其它项目道家高低分组均无显著差异。见表7。

表7 道家价值观高分组和低分组“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得分比较

4.3.4道家价值观各因素对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消极完美主义总分为因变量,道家价值观各因子作为自变量选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Enter法),效应显著者再次放入模型,结果表明:“超脱寡欲”和“顺势无为”两个因素对消极完美主义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见表8。

表8 道家各因素对消极完美主义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5 讨论

本研究的问卷编制之初,曾参考张静的问卷编制论文,认为道家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即顺其自然、超脱性、无为和辩证性[12]。但是本研究最终得到道家价值观的五因素结构模型。涂阳军、郭永玉曾在《道家人格的构建》一文中对道家理想人格的五大方面进行理论总结[16]:(1)情绪状态的“静虚不躁”;(2)处事柔韧,“无为而无不为”;(3)保持“谦退不争”的待人之道;(4)对待外物做到“少私寡欲”,奉行质朴节俭的生活方式;(5)睿智超凡,知晓“反正相成”之道。本研究也发现道家价值观包含五个因素:心态平和、顺势无为、甘于处下而不争、超脱寡欲、辩证观念。这五个因素恰恰从量化角度验证了涂阳军等人的理论构想,五个因素分别精确对应着道家理想人格的五大方面,并分别从情绪状态、处事、为人、待物、智慧性五个层面阐释道家认为最应推崇的价值观念,结构完整并且纵深性强,反应了道家价值观在情绪、行为、意志、认知等多方面的心理表现。

本研究的问卷编制过程致力于保持道家思想的原意,故编制时基于道家原始文献《道德经》并结合访谈和专家评判法形成问卷的初始条目。后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五因素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较好,该问卷拥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也符合要求。而道家价值观与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总分无相关,这个结果也表明,该问卷能在中国传统价值观范畴内将道家与儒家两大价值观类型进行区分,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杨国枢儒家传统价值观问卷得分和本次编制的道家价值观问卷中两个分问卷(心态平和、甘于处下而不争)分数呈现中低程度的正相关,这说明道家与儒家的某些思想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谦虚”、“和为贵”等思想与道家的“心态平和”、“甘于处下”有相近之处。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儒道虽同属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儒家价值观与道家的无为、无欲、辩证观念都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儒家并未体现道家的无为、无欲、辩证观念等内容。这与哲学理论研究预期相符:儒家入世而道家出世,儒家有为而道家无为,儒家重礼仪规范而道家则崇尚“非常道”,这些与儒家思想的不一致之处也正是道家思想的精华与特色之处。

道家价值观总分与消极完美主义倾向呈现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持有道家价值观的个体更少地具有完美主义人格倾向。訾非曾采用感受分析治疗法来进行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的咨询与治疗[8,9,17],而感受分析治疗的开发恰恰借鉴了道家导引养生功法,其中内感体察训练法的理论来源便是道家的“元神”和“识神”概念。本研究间接证实了感受分析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合理有效的。

比较道家价值观的五因素对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顺势无为和超脱寡欲两因素的作用最为突出,这说明,道家的经典理念“无为而无不为”、“无欲则刚”等可以在消极完美主义人格的治疗中进行进一步有效的融入。道家高低分组在消极完美主义各维度上得分差异检验结果说明:道家价值观对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中四个方面(害怕失败、过度计划和控制、极高目标和标准、犹豫迟疑)都可能有着良好的调控作用,唯独在“过度谨慎和仔细”方面道家价值观对此并无明显影响。经上述维度各项目的得分差异检验,我们可以看出:道家价值观高分组确实比低分组做事更不在意细枝末节,并且做事能够不那么仔细,但其它项目道家高低分组并无显著差异,甚至在“我比较谨小慎微”、“我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多人认为我做事过于认真”三个项目上,道家价值观高分组的平均得分要比低分组略高(未达到显著差异),而这在一开始出乎研究者对预期结果的意料。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审慎性”。道家固然崇尚顺其自然不纠结于细枝末节,但也崇尚做事三思而后行,如“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经典理念表明,道家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是谨慎的、不冲动的,在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是周全的、目光长远的。故本研究也说明:持有道家价值观的人并非是一味的顺其自然的粗放或者只追求难得糊涂的境界,而是印证了庄子所言“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18]。“顺应中有思考”、“糊涂中现审慎”才是对道家全面的、辩证的理解。

1Jung C G.C G Jung Letters,Volume 1.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2荣格,卫礼贤.金花的秘密.合肥:黄山书社,2011:21-35.

3Rogers C R.A w ay of b eing.b 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0.

4MaslowAH.Towarda p sychology of b eing.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68.

5黎岳庭,王旻.中国古代道家人本主义思想.心理学探新,2010,5:4-9.

6森田正马.神经衰弱和强迫观念的根治法(臧修智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7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周亮,朱金富.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75-77.

8訾非.感受的分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9訾非,马敏.完美主义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3-142.

10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2.

11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74-477.

12肖水源,杨德森.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测量:理论构想.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347-349.

13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4老子.道德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15訾非.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40-344.

16涂阳军,郭永玉.道家人格的构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18-24.

17訾非.沙盘作为媒介的感受分析治疗:以权威畏惧感的心理干预为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0:680-684.

18孙通海(注).庄子.北京:中华书局,2007.

Structure of Taoist Values and Its Relation w ith Negative Perfectionism Tendency

Zhang Yi,Zi Fei,Liu Zhig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Taoist valu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gative perfectionism tendency,Original items of questionnaires about Taoist values were generated by referring to Lao Tz's Tao Te Ching,the most important Taoist classic and other pertinent literatures.Interviews and expert judg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selection and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items.The structure of Taoist values was probed and verified.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were also tested on the basis of a sample of 640 college students.This study also insp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ist values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tendency.This research obtained a fiv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aoist values:peace of mind,compliance and inaction,behaving lowly and standing aloof from the worldly affairs,detachment and few desires,and dialectical concepts.Coefficient 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various inner dimensionalities w ere between 0.60~0.81,and those of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 ere between 0.62~0.82.C 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ve-element model of Taoist values questionnaire fitted relatively well (RMSEA=0.04,GFI=0.93,AGFI=0.90,CFI=0.85,χ2/df=1.35),with good criterion validity and discrimination validity.The total scores of Taoist values questionnaire and that of nega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Testees with high scores and low scores in Taoist values questionnair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gative perfectionism tendency.The result of multiple regression suggested that factors contributing most to the total scores of negative perfectionism were detachment and few desires as well as compliance and inaction.Taoist value was a five-dimensional structure.Taoist values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at ha d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There wa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aoist values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tendency.

Taoist values;psychological tests;factor analysis;negative perfectionism

訾非,男,教授,博士。Email:fei_z@aliyun.com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道家消极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完美是个坑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让自己发光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