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基于SC-IAT的检验

2015-10-27徐同洁

心理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测验硕士群体

佐 斌 徐同洁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基于SC-IAT的检验

佐斌徐同洁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42名专业硕士生的内隐的内/外群体偏好进行测量,使用语义分化量表测量其外显的内/外群体偏好,探讨低地位群体的群体偏好状况。结果表明:⑴被试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好,其中外群体偏好的程度显著大于内群体偏好;群体偏好的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相关不显著。⑵SC-IAT可以用来测量内隐群体偏好,低地位群体同时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对高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SC-IAT;内群体偏好;外群体偏好;低地位群体;专业硕士

1 问题提出

群体关系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在群际互动中,群体成员往往给予内群体及内群体成员更多的情感与行为支持,表现出内群体偏好(i ngroup favoritism)[1],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内群体偏好是群体分类与内群体认同的结果[2]。近年来对低地位群体的研究发现,低地位群体成员在行为决策与情感评价等方面会对高地位群体表现出积极倾向,即外群体偏好(o ut-group favoritism)[3]。例如,研究表明群体地位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会对高群体地位的城市居民表现出明显的外群体偏好[4]。但是低地位群体对高地位群体的积极态度是否已经内化还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者认为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只是外显的策略性服从与自我保护[5],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是内隐和无意识的[3]。本研究拟从内隐与外显两个层面测量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对低地位群体的群体偏好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优势外群体的偏好上,对低地位群体可能存在的内群体偏好状况关注较少。研究表明,低群体地位的农村大学生会对高群体地位的城市群体表现出显著的外群体偏好,但农村大学生对内群体却不存在偏好,研究中并没有对内群体偏好进行有效的测量[6]。系统公正理论中的群体公正动机认为,群体成员会致力于发展和保持积极的内群体形象,即使是低地位群体成员也会对内群体的积极品质表现出认同,即存在内群体偏好[7]。因此,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验证低地位群体存在对优势外群体偏好的同时,是否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

以往对内隐群体偏好的测量通常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通过概念词与属性词联接的紧密程度,推断个体对目标群体的态度[8,9],但IAT的测验结果依赖于比较对象,测量的只是对群体的相对态度,而且对于某些社会概念或群体很难进行自然配对[10]。SC-IAT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一种变式,可以用来测量被试对单一目标的态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IAT只能测量相对态度,测量结果依赖比较对象的缺点[11],SC-IAT在测量个体偏好、群体认同等研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1,12]。使用SC-IAT进行内隐群体偏好测量的原理是,通过“喜欢”、“不喜欢”(属性词)与单一目标群体(概念词)的联接紧密程度测量出个体对特定群体的偏好状况。

本研究探讨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状况,使用SC-IAT测量内隐群体偏好,探究内隐群体偏好测量与外显群体偏好测量之间的关系,考察低地位群体是否同时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偏好。为了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2009年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并且争取到2015年,专业硕士(专硕)与学术硕士(学硕)的招生比例达到1∶1。但是,由于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少、学习时间短、成绩要求低,很多人又把专硕称为“山寨研究生”,相比于传统的学术硕士生,专业硕士生属于低地位群体,因此本研究以专业硕士为对象。

2 对象与方法

2.1被试

在某高校招募专业硕士46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31名,删除数据错误率高于20%的4名被试,有效数据包括42名被试(男生14名,女生28名),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4.2岁。实验结束后,给予每位被试一定的奖励。

2.2实验材料

对外显群体偏好的测量使用语义分化量表,要求被试针对“专硕”和“学硕”两个群体概念完成7个项目的评分,每个项目的两端分别标有极性相反的形容词,如愚笨—聪明,否定—肯定[13]。量表采用7点评分,从1到7,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对群体越偏爱,测验中使用的专硕语义分化量表的α系数为0.92,学硕语义分化量表的α系数为0.83,内部一致性良好。同时采用改编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阶梯量表[14]对被试的主观内群体(专硕)与外群体(学硕)地位进行测量,采用10点评分,1代表群体地位最低,10代表群体地位最高,量表的α系数为0.90。

使用E-Prime2.0编制两个内隐群体偏好SC-IAT程序,程序1是专硕SC-IAT,程序2是学硕SCIAT,实验程序模式见表1。

表1 专硕(学硕)SC-IAT实验程序

通过开放式问卷搜集实验程序所需要的概念词和属性词。问题如下:①写出至少6个与“喜欢”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②写出至少6个与“不喜欢”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③写出至少6个与“专业硕士”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④写出至少6个与“学术硕士”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通过对102名被试进行调查,其中大学生35人,研究生67人,分别统计出提名最高的6个词语。代表属性词“喜欢”的有:喜欢、喜爱、喜好、好感、钟意、满意;代表属性词“不喜欢”的词有:讨厌、厌恶、排斥、厌烦、嫌弃、反感;代表概念词“专硕”的有:专硕、专业研究生、二年硕士、专业硕士、专硕的、专业学位;代表概念词“学硕”的有:学硕、学术研究生、三年硕士、学术硕士、学硕的、学术学位。选取另外57名被试对概念词和属性词的代表性进行检验,使用5点评分(从-2到2),-2表示完全不能代表属性词或概念词,2表示完全能够代表属性词或概念词,0为中性。对每个词的代表性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词语得分与2分无显著差异,评分一致性系数α为0.93,表明属性词和概念词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于实验。

2.3实验程序

每位被试先进行完成内隐测验,再进行外显测验。同时对测验的顺序进行平衡,一半的被试先进行专硕SC-IAT测验,另一半的被试先进行学硕SC-IAT测验。

实验开始前先询问被试是否为专业硕士,对被试的群体身份进行激活,同时告知被试另一批学术硕士也在参与此次研究。正式实验由练习和测验两部分组成,实验指导语“您将要进行一项分类任务,当屏幕中间的词属于左边类别时,请按F键;当屏幕中间的词属于右边类别时,请按J键。”实验中如果被试反应正确,屏幕中间会出现一个200ms的绿色“√”;被试反应错误,屏幕中间会呈现一个200ms的红色“×”号。两个内隐实验均只记录测试阶段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练习阶段的数据不做记录。为了防止被试形成预测,对词语的出现频率进行设定,使正确反应出现在“F”键和“J”键的比率为1∶1。

完成内隐测试后,被试接着完成相应的语义分化量表和主观群体地位量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分钟。

2.4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SC-IAT的数据处理规范,剔除错误率高于20%的数据。同时单次实验中反应时高于10000ms和低于350ms的数据要删除,对错误反应的反应时进行修改,将错误反应时替换成其所在组块的正确反应时加上400ms的惩罚。内隐效应的计分采用D分数,其计分方法是用被试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减去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再用这个差除以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不包含原先错误反应)的标准差[11]。专硕SC-IAT实验的D分数记为D1,学硕SC-IAT实验的D分数记为D2。实验中被试的平均错误率低于5%。

实验中步骤2为相容任务,步骤4为不相容任务(见表1)。D值越大表明被试对目标群体越偏爱。实验数据使用SPSS 16.0进行分析。

3 结果

3.1外显测量结果

被试在专硕语义分化量表上的得分M=36.02,标准差SD=8.41;被试在学硕语义分化量表上的得分M=40.50,标准差SD=6.17。将被试在两个量表上的得分与量表中间分对比,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t专硕(41)=8.88,p<0.01;t学硕(41)=16.82,p<0.01)。将两个量表上的得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得分差异显著t(41)=4.95,p<0.01。外显测量的结果表明,专业硕士生在外显层面对内群体和外群体均存在积极的偏好,同时被试对外群体的偏好程度要显著大于内群体。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被试在专硕主观群体地位量表得分M=4.81,小于量表中间值;学硕主观群体地位量表得分M= 7.62,二者得分差异显著t(41)=11.52,p<0.01。对群体地位的测量表明,被试认为内群体(专硕)属于低地位群体,外群体(学硕)属于高地位群体。

3.2内隐测量结果

被试在两个单类内隐测验中,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要显著的高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说明测验的内隐效应显著,被试更愿意将概念词“专硕”、“学硕”与“喜欢”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内隐群体偏好。

表2 专硕被试在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M±SD)

根据D分数的计算规则对数据进行处理,专硕SC-IAT的内隐效应D1为0.18,学硕SC-IAT的内隐效应D2为0.32。将D1、D2与0做单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说明两个测验的内隐效应显著,被试对内群体和外群体均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态度。随后用D3表示D2减去D1的差,将D3做单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被试对两个群体的相对内隐偏好态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t(41)=3.72,p<0.01。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群体专硕,被试对学硕群体表现出显著的内隐外群体偏好。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2 专业型硕士对内群体(专硕)和外群体(学硕)的态度比较(n=42)

3.3外显偏好与内隐偏好的相关

将对专硕群体的外显测量得分与D1计算积差相关,结果显示相关不显著(r=0.20,p>0.05);将对学硕群体的外群体测量得分与D2计算积差相关,相关同样不显著(r=0.01,p>0.05)。

4 讨论

本研究以专业硕士为对象,考察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状况,结果发现被试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外群体偏好,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低地位群体存在着对高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这种外群体偏好不仅是外显的策略性服从,而且已经被低地位群体成员所内化[3,6,9]。目前针对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与系统公正理论[7]。社会共同理论认为,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是由于内群体认同较低或共识性歧视引起的[4,7,15];社会优势理论则关注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社会优势取向对外群体偏好的影响[7,15];系统公正理论认为外群体偏好是认同社会安排、服从社会主流的结果[15]。

本研究还证实低地位群体对高地位群体存在外群体偏好的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只是对内群体偏向程度要低于外群体偏好。这一结果与群体公正动机理论相吻合[7],说明专硕群体对高地位外群体存在偏好的同时对内群体也存在积极的认同,即表现出内群体偏好。实验中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相关不显著,说明两个测验测量的内容是不同的,语义分化量表测的是个体经过意识加工的外显群体态度;SC-IAT测量的是个体内隐的、无意识的群体态度,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分离,符合态度的双重结构模型[16]。同时,研究证实了SC-IAT可以很好地测量内隐群体偏好,以及对不同目标对象的内隐偏好程度。

下一步对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的研究可以结合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考察低地位群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偏好所侧重的不同方面,为提高低地位群体的群体认同和群体地位提供指导。同时,本研究启示我们要给予专业硕士群体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提高专业硕士群体的群体地位,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继续,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专硕教育的重视,专业硕士群体的认同感将逐步得到提升。

5 结论

(1)低地位群体在内隐和外显层面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偏好,同时外群体偏好的程度大于内群体偏好。

(2)实验中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分离,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是测量内隐群体偏好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测量具体的群体偏好程度,还可以测量个体对两个群体的相对偏好态度。

1Chen Y R,Brockner J,Chen X P.Individual–collective primacy and ingroup favoritism:E nhancement and protection effec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 sychology,2002,38:482-491.

2Tajfel H,Turner J C.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Chicago:Nelson Hall,1986:7-24.

3John T,Jost B W,Pelham M R,et al.Non-con scious f orms of s ystem j ustification:Cognitive,a ffective,andb ehavioral p referencesforh ighers tatu Groups.Journal of E xperimental S ocial P sychology,2002,8(17):586-602.

4程婕婷,管键,汪新建.共识性歧视与刻板印象:以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为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43-546.

5Jost J T,Burgess D.Attitudinal ambivalenc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group and system justification motives in low status groups.Personality and S ocial P sychology B ulletin,2000,26:293-305.

6向玲,赵玉芳.使用加工分离程序对低地位群体内/外群体偏好研究.心理科学,2013,36(3):702-705.

7李琼,刘力.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心理科学进展,2011,19(7):1061-1068.

8AshburnNJ,JohnsonNJ.Implicit outgroupfavoritism and intergroup judgment: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ereotypic context.Social J ustice R esearch,2008,21(4):490-508.

9连淑芳.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28(l):93-95.

10温芳芳,佐斌.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8-833.

11Karpinski A,Steinman R B.The 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as a measure of implicit socia cognition.Journal of P ersonality and S ocial P sychology,2006,91(1):16-32.

12艾传国,佐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在群体认同中的初步应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 (4):476-478.

13Osgood C E,Suci G J,Tannenbaum P H.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Urbana,I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57.

14Callan M J,Ellard J H,Shead N W,et al.Gambling as a search for justice:Examining the role o personal relativedeprivationingamblingurges and gambling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8,34,1515-1529.

15严义娟,佐斌.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8,31(3):671-674.

16Wilson T D,Lindsey S,Schooler T Y.A model o dual attitudes.Psychological R eview,2000,107(1):101-126.

The Study of Low-status Group in/out-group Favoritism Based on Single Category Im plicit Association Test

Zuo Bin,Xu Tongjie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CCNU),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9)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ow-status groups'in/out-groupfavoritism.The SC-IAT was developed with software E-Prime2.0 to test 42 professional masters'implicit favoritism of in/ out-group,also explicit favoritism was measured by 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s.Results shown that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asures show ed that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hold the in-group favoritism,also the out-group favoritis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group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asure of in/out-group favoritism.The study shown that SC-IAT can measure the implicit in/out-group favoritism and professional masters of low status held the in/out-group favoritism significantly.

SC-IAT;i n-group favoritism;o ut-group favoritism;low-status group;professional masters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0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190023)。

佐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uobin@mail.ccnu.edu.c m

猜你喜欢

测验硕士群体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你知道吗?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