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5-10-27刘晓瑜
刘晓瑜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讨论准备,把握课堂教学步骤,注意操作要点。
一、讨论准备
1.确定讨论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如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思想实际,可以把《综合探究: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讨论使学生在理论上正确理解人的价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现人的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践上懂得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
2.出好讨论题目
讨论的题目最好来自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而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作为讨论题;也可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讨。
3.用基本理论武装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讨论题确定后,可提前向学生宣布。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点马列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和参考资料。亦可向学生传授讨论和辩论的方法技巧。教师要动员学生围绕讨论题,积极收集能阐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指导学生拟好发言提纲,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4.做好组织工作
一般可在确定讨论题并进行一定准备后,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议论。然后,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推荐(或让学生轮流担任,亦可“毛遂自荐”)中心发言人到全班发言。此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观点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使讨论逐步深入,达到高潮。
二、课堂教学步骤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每节新课开始,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把课文中的主要概念、主要观点(或原理),名人名言,用铅笔在书本上画下来,将疑难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为了活跃课堂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还可做一些挑战性的鼓动,即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阅读得多,重点抓得准,问题提得多。通过提问或收笔记检查阅读情况,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个步骤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开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脑海中已有了初步观点,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或疑点,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对疑点的思考,进入了主动思维状态。
2.提问、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尽量地把问题提出,把疑点摊开。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尽量地把思想之“底”亮出来;对于学生中有可能忽略的一些重点问题,则启发引导,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经过适当的综合和归类,作为下一个环节讨论的内容。表扬在此环节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能提出引起师生重视的、见解深刻的问题的学生。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显得更重要,通过深入分析而发现问题,是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3.讨论
“讨论”这一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一个考验。事前必须做充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观点都有周密的考虑。尽管如此,课堂上还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灵活机动,因势利导,把握好讨论的方向。
讨论前教师必须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归类,确定讨论的中心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逐一讨论,而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深入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观点和方法,其他问题自行得到解决,也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正确选定中心议题是开展有效讨论的先决条件。
讨论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和争论。对于错误的观点不可采用简单的否定态度。注意启发学生如何去分析和论证问题,使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讨论中不要回避现实问题,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目前,社会上存在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把这些丑恶现象与改革开放、与共产党的领导挂钩,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回避这些现实问题,既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使他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根本任务。
在讨论中尤其要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由基本事实导出基本理论的原则”,对于理论性的问题,一定把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好论述的广度和深度,不单纯追求理论体系上的系统和完整。
4.综合、归纳、评议
待问题议论到某种程度后,教师必须将各种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对所论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做出明确的解答,同时对讨论过程给予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思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给予评议,启发他们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
另外,讨论和综合归纳在一节课里有时还可以交替进行,使问题的论述渐次深化。
5.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要把教学任务放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予以考虑和安排,要把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作者单位:内蒙古土右旗萨拉齐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