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虾与西红柿不可同食

2015-10-26廖晓宇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导入概念教学

廖晓宇

摘 要:对于一所二级达标校普通班的学生,概念教学中,怎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更符合学生,概念是各个击破,还是统一学习后再进行巩固,效果更佳?针对《化学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概念教学;导入;研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4—2015年上学期校内公开课中,我校高一化学老师进行了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的观摩课。以复习导入开始这节课,用动画模拟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统一讲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笔者观察到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慢,对于课堂练习反馈所花时间长,效果不佳。学生在《化学1》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应采取何种方式学生更易进入课堂,概念的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二、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高一年级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来自同一位老师执教的不同班级,分别是1班、2班。这两个班是本校的普通班,入学的平均分数为785分,化学的入学分数是64分,漳州市中考化学平均分为67分。

三、研究策略

笔者借用这两个班级进行两种不用的教学,教学结束后对这两个班级进行课堂测试,分析测试的结果,评价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化合价变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这节内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确定课时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由表及里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并能准确描述和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以及初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对常见化合物,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化学式正确标出元素的化合价。而对常见的一些原子,学生也了解其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经过初中科学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具备初步和较强的参与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教学实施

(1)课的导入

1班:【生活】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As),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思考:该过程发生什么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

2班:【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判断依据。

【练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l2+2Na=2NaCl

B.C+2FeO=2Fe+CO2↑

C.NaOH+HCl=NaCl+H2O

D.4HNO3=4NO2↑+O2↑+2H2O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分析:从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氧化还原反应,大部分学生都全神贯注进行听讲,很快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为下一步教学铺垫。复习式导入虽有助于帮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之前学习的内容,导入时间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无味,少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习较为被动。

(2)氧化剂等概念的渗透

1班:【讲述】化合价升高 失去e- 作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 得到e- 作氧化剂

【练习】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Fe+CuSO4[=]FeSO4+Cu][0][+2][+2][0][①]

[2H2O[=]2H2↑+O2↑][+1][-2][电解][0][0][②]

【进一步】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氧化反应 生成氧化产物

失去e- 作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还原反应 生成还原产物

得到e- 作氧化剂

【练习】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Fe+CuSO4[=]FeSO4+Cu][0][+2][+2][0][①]

[2H2O[=]2H2↑+O2↑][+1][-2][电解][0][0][②]

【反馈】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如:②)

【小结】升失被氧(还原剂)

降低被还(氧化剂)

【分析】顺口溜的运用

【练习】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As),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请问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讨论】苹果汁是人们喜欢的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很快由浅绿色变为棕红色,为什么?

2班:【讲述】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氧化反应 生成氧化产物

失去e- 作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还原反应 生成还原产物

等到e- 作氧化剂

【小结】升失被氧(还原剂)

降低被还(氧化剂)

【分析】顺口溜的运用

【练习】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Fe+CuSO4[=]FeSO4+Cu][0][+2][+2][0][①]

[2H2O[=]2H2↑+O2↑][+1][-2][电解][0][0][②]

【反馈】氧化剂和还原剂指的是物质;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一个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如:②)

【练习】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As),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请问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讨论】苹果汁是人们喜欢的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很快由浅绿色变为棕红色,为什么?

分析:所讲的内容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概念是一个个进行分析巩固,还是所有概念一起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五、教学效果分析

1.当堂测试

指出下列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2Fe+3Cl2[=][点燃]2FeCl3

②H2+Cl2[=][点燃]2HCl

③Cl2+H2O?HCl+HClO

④2HClO[=][光照]O2↑+2HCl

2.结果

[班级\&参测人数\&回收份数\&全错人数\&全错百分数(%)\&答对≥12空(正确率为75%)\&答对≥12空的百分数(%)\&1\&54人\&54份\&8人\&14.8\&36人\&66.7\&2\&54人\&52份\&14人\&26.9\&21人\&40.3\&]

从表格中可看出1班学生做得相对较好。在回收的测试卷中,发现2班学生14个全错的人中有5人全部放空,这是一堂毫无吸引力的课,而另外的9人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全部混淆,他们弄不清楚物质在该反应中扮演什么角色。1班大部分学生错在③题,认为Cl2为氧化剂,那么H2O就为还原剂,没有从概念的本质去分析问题,在之后的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因此,笔者认为概念教学应分步进行,逐个巩固,再总结和自我分析,避免学生混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学反思

在一个学生基础都遗忘较为一般的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尤其是对于理论的教学——相对枯燥且容易遗忘。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应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上研究,人的记忆规律为: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部分容易遗忘。学习的时候应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步教学以增加多个开头和结尾,提高记忆的效率。再者,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及时对所学理论概论进行巩固复习,以防遗忘,可通过课后作业加强。由于个体差异,即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何更为有效地发掘学生潜在的水平,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姚智玲.优化教学过程 构建高效课堂[J].化学教与学:课堂教学研究,2014(02):46-47.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导入概念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