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有效互动初步探讨

2015-10-26刘辉梅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有效互动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

刘辉梅

摘 要: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无效现象并不少见,分析了具体无效互动的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做好扎实准确的学情分析、提出合适的问题、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等有效互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互动;创造性思维

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

一、无效互动教学行为的剖析

互动教学本来是一种很优秀的教学方式,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假如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没有参加谈论的能力或者教师的提问没有适应性,只是表面模式上的互动,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必然是无效的。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的效率。但就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课堂互动过程中的无效现象并不少见。

1.课堂提问过于简单,认知性低

课堂上我们更多地看到都是老师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在亦步亦趋地回答问题.有些问题似乎有点“小儿科”,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问题的提问不具有大众性,参与性低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的问题提出后,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忽视,尤其是学困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这种课堂必然是低效率的。

3.课堂气氛表面热闹,效率低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课堂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实则上这是一种放羊式的互动管理,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效率低。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真正地思考,跟着教师的节奏,一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大脑思考,随声附和。

二、数学有效互动教学的策略

1.做好扎实准确的学情分析,为有效互动提供着力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备课过程中重备教材知识而轻视备学生的传统做法。

2.提出合适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为了诱发学生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议,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教师创设的问题,应该避免表面性设问、习惯性设问、单一的设问,或“启而不发”的设问。现在的数学课,同学提问也都是非常积极的,但仔细一听,发现大多是“是”或“不是”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不同数学课的类型,应该有不同的问题设计。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有效互动提供氛围

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总之,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有效互动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
问题导引下的课堂有效互动内涵与特征
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