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语文本色美

2015-10-26杨立华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参孔乙己品味

杨立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以浮华媚世,只因本色动人。这是参加了2015年4月18日至19日在吉林省二实验中学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初中语文好课堂观摩活动”后,我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语文教学名师王君老师,黄厚江老师,徐杰老师精彩的课堂与讲座,将“本色语文”的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精彩的课堂似乎是一根有魔力的线,将大家的视线牢牢牵引。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让人意犹未尽。我不禁感慨:让语文老师们都深深沉迷的课堂,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这两日里,心情是不平静的,既有醍醐灌顶的喜悦,又有触及心灵的震撼,三位老师的课堂没有花哨的表演,只有那份平和文雅。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用博学睿智的语言引领学生读文、品文、咬文嚼字;引领学生思考、感悟、表达、提升。让我在享受课堂的同时,收获颇多。

感悟之一:找准切入点,不以模式为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功的教育也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三位老师的课堂都如和风细雨一般,在自然而然中融会贯通。没有“几步几环”的格局和模式,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极大的共同点:找准一个切入点,以如话家常的形式,引领着孩子们由浅层到深层地分析品味。王君老师讲授《木兰诗》时,通过矛盾式赏析法,品味花木兰的形象,以对对联的形式,引领孩子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品味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在对文本的品味挖掘中,木兰的形象逐渐丰满、鲜活、真实而又贴地气。而学生也通过木兰不同侧面的形象,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水到渠成地学会了这种矛盾式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不可谓不精妙!黄厚江老师讲授《孔乙己》时,同样另辟蹊径,紧紧围绕“孔乙己的手”展开分析,抽丝剥茧一般,让孔乙己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徐杰老师讲授《小石潭记》更是切入巧妙:“自读课文,用一个带‘清的词语来解释文中某一部分内容。”一个问题就将人物、景物、事件、情感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由浅层认识到深层理解的跨越与升华。

感悟之二:以慧心品文本,不以教参为纲

三位老师的课堂让人大开眼界,源于他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文素养,源于他们对于文本的深层解读和个性解读。而这种解读是超脱于教参之外的。平日里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对于教参都有一种近乎膜拜似的心理,以教参为基准,以教参上的知识点为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生怕有一点遗漏。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完全被教参所束缚,反观三位老师的课堂,无论是王君老师对于花木兰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还是黄厚江老师对于孔乙己形象的品味都是融入了教者的个人主观感受在内的。

黄厚江老师说:“教师如果将教参完全搬下来就绝不是优秀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参上的知识而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只会让我们的教学之路越走越窄,三位老师不仅是在给学生上课,也给在场所有的老师上了一课,教师想让自己的课堂灵动、鲜活,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必须有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要敢于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也拥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三位老师的风采在我心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成为我渴望自身成长的一种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怀揣一份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循着名师的足迹,不断地探索、前行。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教参孔乙己品味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品味桂峰
孔乙己(下)
品味四季
神秘的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