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开放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10-26于建堂
于建堂
摘 要:开学性教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知识水平。采用开放式教学,应要求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准备,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设计问题的认知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关键词:中学历史;开放性教学;意义;实践
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开放性教学,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习惯。实施开放性教学意味着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建民主自由的课堂。通过课前准备、小组探讨和展示,提高课程开放水平。
一、开放性教学的意义
开学性教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封闭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而不是单纯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具体来讲,开放性教学的意义具有以下三点。
(一)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需求
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下,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资料、共同进行讨论研究,保证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也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需求。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放式教学手段要求学生自己设立研究题目,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并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针对知识盲点,主动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采用开放性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讲课,也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甚至学生也可以上台讲课。这种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的确立,可以通过教师、学生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中学历史开放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要求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准备
在历史新课程开课的前一天,教师可通过学生干部传话,让学生在课本、练习册、书籍和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可以是历史事件的奇闻异事,也可以是历史新观点,还可以是历史谜团,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冲破思维框架,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独立思考。
(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
课堂心理环境包括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班风和学生个体心理因素等等。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可以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正确的归因方式产生乐观、愉快和自信的情感。这些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减轻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设计问题的认知情境
开放性历史教学的课堂是由多个历史问题组成的。教师应通读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同时,教师也应该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思维结构。通过这两点,教师可以设计出合理的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人教版课本中《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中,新课标教学要求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方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根据要求,可以向学生提出第一部分的问题:目前中国北方有哪些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人们都聚集在北方哪个省市?随着课程的进度,问题逐渐转换为:从教材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北方民族融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通过询问较为简单的教材问题和生活常识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在每学期的开始阶段,历史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历史研究小组,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合理分配,以每组3~4人为佳。在课堂上,布置研究小组不同的任务,例如,小组学习“《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和“历代著名政变”等。每组设置组长,组长可以为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组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和课外参考书等查询相关问题和资料。在查询材料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小组成员的思维,使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加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搜集资料完毕后,还应该由组员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展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图片展示和视频展示,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印象。
历史是中考考试科目之一,因此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开放性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开放式教学,应要求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准备,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设计问题的认知情境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卢孔津.高中历史新课程开放性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反思[J].科学大众,200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