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10-26陈明沁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创新

陈明沁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创新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探究学习盐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两个鸡蛋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跳起舞来,同学们讶奇极了,通过一个小实验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妙,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学生个个情绪高涨,都主动上台表演实验。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的满足感,既为学生创新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情感。

2.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讲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时,我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何不足。(2)你能改进实验的测定方法吗?此时,全体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提出改进方法,有的说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时会有一定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有的说用白磷代替红磷。有的说利用太阳能点燃瓶内的白磷……然后引导、分析、归纳,师生共同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取一大试管,用四根橡皮筋分成五等分,装进足量的白磷,塞紧橡皮塞,然后加热,白磷燃烧完并冷却后,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打开弹簧夹,水就会流入试管中,流进试管的量正好占试管容积的1/5。多次对演示实验的改进,使学生敢质疑,勤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3.自己设计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启发和点拨。

二、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学生只是“鸭子听雷”。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积极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决不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予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

三、史料分析,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学会适用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原子结构”部分,我提供以下史实: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现代的观点看,道尔顿学说中的三个主要论点都是错误的。道尔顿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接触的化学家,他的观点怎么会有错?现代的物质结构学说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得到激发。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波义耳发现盐酸使紫罗兰花瓣变色的事例,学生都非常主动地去探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四、采用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采用发散思维训练,即由一点扩展到众多的线或面,形成立体思维网络,来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五、课后反思,优化创造性思维

例如,门捷列夫通过反思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提出的“螺旋图”分类方法,德国化学家迈尔在他的《现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出的“六元素表”,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提出“八音律”,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顽强努力地探索,于1865年2月创造性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论文。

六、理论联系实际,启动创新思路

时代的发展已告诉我们,学生不能再从学科概念到学科概念,从课本知识到课本知识,而要让学生具有关心社会、聚集热点、展望未来的美好理想。那么学生更应具备应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裴光亚.创新意识与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201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创新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