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中的单元整体学习
2015-10-26张慧
张慧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课内阅读量大增,如何高效完成教材和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任务,成为每个实验教师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我校语文教师在向全国实验教师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小学主题学习实验的方法,此方法流程简单,易操作,可以成为常态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所以,我们基本按照“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法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1+X”精读课、群文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用此教学法,五课渐进,单元整合,重点突出,高效省时。
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单元一开始,我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本单元的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和一类字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二类字侧重于认会,一类字进行练写,并组3个词。
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过关的小组在汇报栏上打“√”。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书写,或听写,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有困难的人。组员全部会认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后,组长在黑板上的汇报表上打“√”。
3.检查督促。12个组全部在黑板前打“√”后,老师开始检查。先检查二类字的掌握情况,找组内学习最困难的学生读。二类字检查完后,检查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以听写词语为主。
4.互批汇报。听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批改。组内有错的对照课文,互相教会。组长到汇报栏上汇报,错几个字就在汇报栏中填几,并把组内错的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生字过关后,我出一个囊括本单元字词的练习题,或者利用优化设计再次进行过关,这样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精读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复习巩固。
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诵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
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就算过关。组长到汇报栏打“√”。
3.组际互查。12个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可以挑选一个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点拨技巧。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每段找2~3个组的代表读,符合要求的就算过关。老师随时点拨读法,让全班齐读。列出的重点段全检查完,课文诵读过关环节结束。
“1+X”精读课。 “1+X”精读课,既大量阅读,又品词析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落实了叶圣陶老师“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基本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1.课前预习。读课文,找出并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发言,总结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4.拓展阅读。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或来自丛书,或来自师生搜集的拓展文章,一般选定两三篇。
5.畅谈感悟。全组阅读完后,组长汇报。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如果课堂上读不完或者谈不完自己的感悟,那么课后或下一节课再继续。一般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要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的感悟。
群文阅读课。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该实验设计了群文阅读课。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教师可根据当天所学单元内容,布置阅读相关配套教材)—自由阅读(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开始阅读,可以做摘抄,可以写体会)—盘点收获(在当堂课剩余5分左右时,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阅读有什么收获?目的是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懂得阅读可以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综合训练课。综合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1.主题背诵。每教学一单元课文,就补充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古典诗文,让学生熟读成诵,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主题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主题活动,它只是比一般的主题活动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直接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是跨越多学科的、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内容的活动,如学完“长征”一组课文,围绕“长征”这个主题,办一个展览会;国庆节到了,围绕“国庆”这个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等。
3.主题写作。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诵读了相关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或体会;或者在参加综合性活动后,围绕主题写一写活动后的收获。
4.主题活动。每教学完一单元课文,就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采访、主题信息搜集等,中、低年级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到高年级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5.主题训练。语文学习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把双基训练整合进“积沙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如生字综合训练、诵读综合训练、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等。
总之,进行单元整合学习,既有对教材大胆取舍,又有精讲点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使用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了学生们喜爱阅读、善于交流、与大家共享的习惯。我相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只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