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研究

2015-10-26卢冠男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学制比较研究

卢冠男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生队伍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满足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但是,从当前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发展的现状看,其与国外高等医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旧很大。而通过对国内外高等医学教学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医学教育学制对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落实医学教育学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展开了比较研究,试图为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提出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比较研究;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120-02

前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要想充分发挥出医学在保护与促进人类生命健康上的作用,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并逐步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为满足当今医疗领域的实际发展之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实现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研究,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落实学制改革、提升人才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理论综述

首先,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主要类型为:关于医学教育学制上的定位,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其高等医学教育在学制的划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大体上可划分为如下四类:第一,英式学制。指的是五年一贯制学制,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来实现招生,学制为五年,其中前四年为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为临床实践,在英联邦国家如英国以及新加坡等都是实行这一学制,授予的学位为学士学位;第二,德式学制。招生范围为高中或者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为六年,共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前期是基础课,中期以临床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后期为临床试验阶段,通过者予以博士学位,在当今的欧洲国家如希腊、荷兰等都使用这一学制教育;第三,俄式学制。其与德式学制一样,都是六年一贯制,区别在于招生上是从高中毕业生中进行招生,分为前三年的前期教育与后三年的专业教育,在毕业后授博士学位,然后在毕业后一年内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国家考试以后授医生资格证书,在当今的乌克兰等国家实现这一教学学制;第四,美式学制。这一学制的特点是以“4+4”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前四年为前期教育,后四年为医学院教育,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在当今的美国以及韩国等都使用这一教育学制;而在医学教育中,超过六年以上的教育(包括六年)被称之为长学制。其次,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需求、医学专业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体制包括学制改革的进程与发展趋势等。

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

自鸦片战争开始,带徒培训成为了我国培养医药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在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医学教育学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才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学制,采用的学制层次较为丰富,目前主要有3、5、6、7、8这五种学制层次。而其中七年制医学教育学制开始于1988年,最初以十五所医学院校为试点,毕业授予硕士学位,直到2001年这一学制开始普及,包含了52所高等医学院校,为培养医学专业综合型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最初在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试行,到2004年扩展到了12所。目前,我国总共有超过了一百五十所医学院校,而一般都是采用两种或以上的学制,其中以三年与五年这两种学制为主,有近百分之九十的专业人才是由这一学制教育所培养的,因此,这一学制是我国的主要医学教育学制。

三、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分析

(一)中外学制概况对比分析

第一,都从师带徒逐渐过渡到学校教育。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发展的历史看,以师带徒都是医学教育的最初教育形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并定位相应的教育学制,而从学制选择上看,国外在医学教育学制选择上的特点为一旦拟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学制便不会做出较大的调整动作,其原因在于为了以稳定的学制来尊重这一教育的规律,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以确保相应人才的质量,比如美国所实行的美式学制与英国所实行的英式学制从确立之处至今一直沿用。但是,基于我国政治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个医学学制的改革历经了不同时期,实现了不同学制的改革,最终形成的多学制层次的现状,但总体学制偏短。第二,基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看,国外绝大部分国家要么是以单一学制为主,要么是以全国以统一的学制为主,以通过统一学制层次来确保医学领域人才的统一规格,这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同时也有益于医学方面人才自身的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多学制教育的现状,致使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问题,教育资源严重被浪费,教学质量总体偏低,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规范性,进而不仅无法保证医学人才的质量,同时也拉低了我国医学整体发展水平;第三,从医学教育的实施过程看,国外学制长,其将课程进行基础课、临床课以及实践课等多层次的划分,并以严格的国家考试来授予最终的从医资格,但是,我国医学教育不仅学制短,且在有限的学制内学生还要选修过多的文化课程,降低了专业课学习时间,最后一年通常也是临床实践课,整体五年专业学习时间中有效利用的总时间至多三年,加上毕业后教育薄弱,相应的执医资格考试尚未规范,致使在人才培养上严重落后与国外平均水准。

(二)卫生人力资源以及招生方式的对比分析

1.在卫生人力资源上

目前,总体趋势是发达国家医师数量要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欠发达国家明显偏低于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医学教育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同时整体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低,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视程度高。而欠发达国家整体人口增长速度快,加上全部精力集中在经济的发展上,进而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上明显过低,本身人才不足,加上高等人才外流严重,致使卫生人力资源缺口大。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医学人才质量提升上,而欠发达国家只能够通过医学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来解决人才供需矛盾。而我国当前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人才学历整体偏低且分布不均,整体医学水平明显偏低,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据了总数的14.3%,具体学历构成如表1所示。endprint

2.在招生方式上

在生源上,国外以应届高中毕业生或者是本科毕生生、亦或是具备医学预科基础的学生,而国内当前只是单纯的以高中应届毕业生为生源;在录取方式上,国外需要分别对学生在入学前学习情况、入学考试成绩以及面试成绩进行考核,并非是以严格的入学考试为主,注重的是面试成绩,主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国内依旧是以考试为主要衡量标准,局限性凸显;在招生规模上,国外以小规模的招生为主,以恒定的入学标准来实现相对稳定的招生数额,而国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入学标准也不断降低,致使人才整体质量参差不齐。

四、完善落实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医学教育学制

这就要求要以合理学制体系的制定为基础,按照当前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特点,构建“358”学制体系,即以三年学制为专科教育,以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缺口问题,并在逐渐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消除三年学制;以五年制为本科教育,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医学教育学制的主体,能够为提升我国卫生队伍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并为本科以上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长学制是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医学人才质量,逐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需要逐步落实八年学制这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国内医学院校学制层次。

(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首先,在招生方式上,要进一步提升生源的质量。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增加专项的考试与面试科目,并注重面试成绩,给予面试中优秀的人才以充分的重视,以相应奖学金的设置为激励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医学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其次,给予素质教育以充分重视。针对在校教育,需要注重基础文化课教育,在此过程中要强化对专业理论课的重视,同时强化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与此同时,要严格落实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满足行业基本要求;最后,保持学制的长时间稳定性,确保符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

五、总结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高等医学教育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医学教育的接轨,在此过程中,我国医学教育学制问题凸显,进而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文基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展开了对比研究与分析,在明确我国当前医学教育学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人才质量、提高我国医学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吴胤歆.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现状及发展启示[D].福建医科大学,2009.

[2]李勇,贺加.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与学位的研究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03:65-66.

[3]张新平,陈俊国.中美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学位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2:14-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学制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大学推出“弹性学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