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2015-10-26张湛
张 湛
盐城师范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精于读、写的所谓的外语人才,而是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且精通某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切都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单纯语言能力培养、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全球化、全方位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精读课是急待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绝对主体,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学科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课上、课外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熟练运用语言的基础上,精通某一专业,学会认知、思索,并且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目前关注的一个重点。结合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与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糅合中外多种教学法之长的折中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折中法
折中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它来源与折中主义的教学理念。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折中主义的理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在1921年出版的《语言学习的原则》一书中,Palmer谈到“‘接受任何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的对策……大胆地将其体现在方案中的分离项目中,以便每一对策都能在一个均匀的组织得好的整体中发挥其功能’,他将其称为 ‘复合路线途经’。”[1]85其实这就意味着一种平衡的折中,折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据留美学者杨健介绍,“美国语言教学中近年来最为流行的应该是以交际法为基础的折中主义。”[1]86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在外语教学上采用折中的综合法,解放初期所使用的自觉对比法和自觉实践法本身就是折中的教学法。刘骏(2002)认为“折中法是对外语教学实践的一种妥协的解决办法,其具体内容根据教学情况不同而不同。 ”[1]5樊长荣(1999)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折中’是择优……因此eclecticism一词在外语教学中应有其特定的内涵。”[1]6
二、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课时量大,所修学生数多,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集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翻译课于一身。早年的精读课重点关注学生读、写、译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精读教材加大了听、说教学的力度,增设了专门的教学环节。现在的大学英语精读也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形成了多媒体网络加上课堂教学的新型折中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几十年来,大学英语精读一直采用基于语法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即精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全面、细致地分析课文为基础,以讲解语法、翻译课文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翻译操练中,记住语法规则,背诵单词与课文。精读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准确的读写译等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精读教学法也开始有了相应的改变,语法翻译法的比重逐步减小,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的比重逐步加大,但仍未能取代语法翻译法的中心地位。这样的教学是 “引导学生把外语当一种语言知识体系来研究。但语法知识的掌握,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3]这虽然也已是一种折中的教学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更充分地认识到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折中法的应用也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折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灵活并富有创造性。
三、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折中法的一大特点便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摈弃其短,可以有原则地兼顾多能力的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在众多的教学法和教学流派当中,对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我国盛行多年,甚至现在在很多学校仍被广泛使用的语法翻译法,通过大量的语法、翻译等练习增强了学生写和译等书面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显然不行。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本身也是一种折中的语言教学法,既注重语言功能又注重语言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由于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口语功底的限制,学习过程的交际化很难保证,更不用说课后的学习了。所以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创新性地使用折中法很有必要。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
折中法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可以顺应目前跨学科教学渗透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个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考虑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2]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但是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又擅长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却被称为市场上最缺乏的紧缺人才,各大企业求贤若渴,高薪聘请。这就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要求:精读教学与所教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就是折中法可以达到的另一高度。所有的外语教学方法都是顺应某一时期的发展需要的,都有其明显的时代性,那么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之下,就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有必要本着折中原则,根据时代需要创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才是折中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个性化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2]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翻转课堂、慕课等依赖网络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它们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便是折中主义的教学方法的一大应用。网络上大量的教学资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可能,课堂上新的折中的教学法也给了学生更多地表达个性化思想的机会。
四、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原则
多年来,折中法一直受到质疑,原因是折中法没有提供一定的折中原则,被认为是无原则的简单拼凑,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判断。这实际上否认了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初衷,外语教学的折中是有原则可循的。
1.创新性择优
折中法的核心是择优,而且必须是创新性地择优。如何创新性地择优?何为优?这就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要熟悉所有的教学流派,充分了解其发展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步骤等。另外,在了解各种教学流派时,还需关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每种教学流派的具有时代性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等选择最优方案。但是择优不是生搬硬套,第一环节使用直接法,第二环节使用听说法,第三环节使用认知法等等,而是应该创新性地使用,将各种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2.有效教学
无论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教学,折中法也不例外,提高教学效果是折中法的首要目的。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又有多条衡量标准,而不是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这是目前很多高校为大学英语精读课设定的唯一衡量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知识的掌握都是有效教学的考量范围。教师要想获得有效教学,同样必须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等优化折中教学方法,而且要将教学方法优化的范围扩充到课前、课堂和课后。
3.人本主义
现代教育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它把教育与人的价值直接相连。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当然也有教师。Widdowson提出“人本主义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参与其中,使得课堂活动有意义。”[1]224折中教学法始终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有效组织教学。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最终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是我们在选择折中教学法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择优选择教学法时,也可考虑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主体意识。
(二)教学方法
当前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仍主要局限于课堂,这已经成为大学英语顺应时代发展的一大阻碍,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首先要突破课堂,将课前、课上与课后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考虑如何能够最充分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其实这都是对折中主义教学法的更高需求的体现。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单纯地以语法翻译法为主,交际法附属的教学方法必需改变。
我们要尽量减少课堂上语言知识传授的这一环节,而将时间与精力更多地留给交流与实践这样的学生个人无法独立完成,或者是非常需要教师在旁指导的学习环节。翻转课堂便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可以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课文中较难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再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独立理解课文,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课堂上的教学以讨论法、交际法为主,学生通过作presentation等形式,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但语法翻译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特点无法否认,所以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应用不准确时,仍需部分地使用这一传统教学法,总而言之,教学法的折中是关键。
任何单一的外语教学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因此也都不能保证有效地教学实施,因此英语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这一时期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一大特点。如何有效地折中多种教学方法,将它们综合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是我们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只有具备充分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愿意奉献时间与精力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能成功采用折中教学法的老师。
[1]陈文存.外语教学折中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蔡基刚.大学英语精读课新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