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与《召树屯》之比较
2015-10-26潘雪玲
潘雪玲
普洱学院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上乘之作,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召树屯》是傣族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两者讲述的都是关于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但两者在主题结局、人物形象及性格、艺术手法上却明显不同。
一、内容及主题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与北朝的《木兰辞》并誉为“乐府双璧”。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东汉末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相爱并结合,因为焦母的逼迫不得不将兰芝遣回娘家,二人发誓不婚不嫁。刘家兄长逼迫兰芝再嫁,但焦仲卿、刘兰芝不愿背弃爱情诺言,最终兰芝投水而亡,仲卿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文章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及封建家长的独断专横,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忠贞之情及反抗精神。
《召树屯》是傣族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讲述勐板加王子召树屯(意为勇敢的王子)出猎时在金湖与孔雀神女楠木诺娜相遇相爱,并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便发生了战争,召树屯率兵出征后,大巫师摩古拉诬陷楠木诺娜为不祥之物,要用她的血来祭神才能消除兵灾。楠木诺娜临终前要求穿上自己的孔雀衣再跳一次舞,于是趁机飞回孔雀国勐董板,挫败了摩古拉的阴谋。召树屯战胜归来不见爱妻,愤而追寻楠木诺娜,历尽千辛万苦终达孔雀国,经过国王叭团的多次考验,最终夫妻得以团圆。故事赞颂了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的忠贞爱情及其敢于反抗的精神,鞭笞了傣族宗教社会中巫师的阴险狠毒及朝廷的昏庸。
二、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都塑造了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但其性格却有不同。刘兰芝是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典型女性形象,美丽聪明,勤劳温顺,知书达理,“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美丽出众,远近皆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则表现其勤劳能干、稳重持家。在被焦母态度严厉地驱赶出门后,她也不记恨,而是大度地感谢焦母给予的照顾和恩典,“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在与小姑惜别时落泪了,流露了痛苦的心情,希望小姑能“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持”。依然不忘公婆的起居,足见其受妇德的影响之深,也说明她善良、懂礼。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兰芝崇尚爱情自由、向往美满婚姻,她被遣回娘家,发誓不再嫁,但兄长逼迫她与太守之子定亲,只得无奈应允。在与焦仲卿再次见面时受到无辜的奚落嘲讽,“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夜深人静之时 “举身赴清池”,以死来祭奠自己的爱情。
楠木诺娜美丽温和,是“一朵正要开放的腊梅花,在勐板加地方,找不出这样一个美女”。她勤劳善良,来到勐板加后与姐妹们和睦相处,与人们共同播撒种子,还用智慧救下了被摩古拉诬陷为鬼的女孩,采来各种植物配成药物给失明的老人治愈。她热爱勐板加,忠于自己的爱情,鼓励丈夫出征,“请你不要为我伤心,请你不要为我而怕去打仗,你的妻子,一万年都是为你活着。”“我在家里用最真诚的心,祈求神灵帮助你,你会感觉到你的妻子随时都站在你身旁”,后来被摩古拉污蔑逃回家乡后,依然忠诚于爱情,茶饭不思,坚信召树屯的人格,耐心等待他的到来。难能可贵的是,在勐板加起了灾祸被魔古拉诬陷准备献祭飞离勐板加时,一一向这里的一切告别时,其恋恋不舍之情也体现出她心地的善良:“愿你们都过好日子,愿你们万寿无疆,愿勐板加地方啊,五谷丰收,遍地牛羊”,她依然相信这里的百姓是善良的,对曾经养育自己的父王母后和勐板加土地表示诚挚的谢意和依依不舍之情。
另外,两个男主人公也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焦仲卿不谙世事、懦弱拘谨,意志不坚定,他回到家中听到兰芝被母遣归,感到突然、惊讶并质问母亲原因,发誓“终老不复娶!”但他最终屈服于母亲“吾意久怀念,汝岂得自由!”的淫威,能做的就是劝慰兰芝暂回娘家,不久便来接她归来。可后来得知兰芝应允嫁给能享荣华富贵的太守之子时,误解了兰芝,讥讽、羞辱她“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他不理解兰芝,还恶语相向,以死相逼“吾独向黄泉”,以致兰芝承受着难言的痛苦、压力与误解,终致投水而亡。焦仲卿是封建家庭的孝子,也封建势力的牺牲品,他没有勇气与母亲抗衡,白白断送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着实让人叹息。
相比之下,少数民族的男子更显得勇敢、坚定、忠诚。召树屯英俊潇洒,在楠木诺娜看来是“椰子树没有他英俊,十五的月亮比不上他的眼睛,哪里来的小伙子,菠萝的滋味,也比不上他的歌声”。他勇于追求自己的真爱、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权威和妖魔。他与来自遥远地方的美丽姑娘相遇并相爱,但当他战胜归来得知楠木诺娜因巫师的诬陷已经飞离了勐板加时,他心碎了,也非常气愤,为自己的国家如此对待自己的妻子,为父王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媳感到羞辱,决心不顾父母的劝阻和摩古拉的阻挠,翻山越岭去寻找楠木诺娜。他走了九百九十九个日夜,翻过不知多少森林高山,终于来到勐懂板,经过叭团的考验最终与楠木诺娜团圆。最后带着楠木诺娜回到自己的家乡,惩治了大恶人摩古拉。
刘兰芝与焦仲卿生活于汉末建安年间,是人文思想相对宽松的年代,也是人觉醒的年代。他们追求理想生活,渴望婚姻自主,维护人格尊严,是汉魏时期美好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但因过于强大的封建势力之阻挠终于被毁灭了——他们用消极的方式成全自己的爱情。而召树屯与楠木诺娜是傣族民间所塑造的两个忠诚于自己爱情的典型,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慕,顽强地坚守捍卫爱情的基石,最终团圆,同时也惩治了大恶魔摩古拉。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芒将激励人们对美好真爱的追求。
三、导致不同结局的根源
两部作品大致的情节是相遇——相爱——结合——遇阻——分散或团圆,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但结局不然。造成他们不同结局的原因除了主人公的性格、意志外,还有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对待儿女之婚姻大事上的不同态度。古代汉族男女的婚姻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姻大事上儿女只能听任父母摆布,尽管文中没有直接描述焦刘的结合是否“父母之命”所致,但从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县令、太守上门求亲由刘母、刘兄接待并做主可知,那时男女的婚姻是由父母兄长决定的。当然,兰芝被休还因为婚后三年未生育,尽管侍奉婆母,勤勉持家,深爱丈夫、疼爱小姑,但是封建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作祟,无后对于独子的焦家来说是灾难,没有子嗣的家庭香火将无法延续,于是兰芝摆脱不了浓厚封建思想与势力的束缚,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而傣族所受汉族封建传统观念影响较浅,奉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他们往往可以在举行成年礼后自由恋爱,家长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较宽容,只要男女双方合意,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和阻挠。在《召树屯》中,召树屯与楠木诺娜自由恋爱并结合得到父母的许可,也得到全勐百姓的祝福,虽然在后来勐板加遭遇灾难,国王与母后为了国家的安危不得不听信大巫师的谗言,相信灾难是由楠木诺娜带来的,但是情感上他们是不愿意的,尤其是后来在召树屯得胜归来,他们虽对召树屯要寻找楠木诺娜有怨言,但终究没有过分阻拦,也就默认了召树屯的寻妻行为,最后在召树屯带着楠木诺娜回到家乡,他们也表示了歉意与悔意,并与楠木诺娜和睦相处。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普遍的规则,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得以团聚。
四、艺术特色
《孔雀东南飞》语言华丽典雅,精警琢炼,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引起下文,托物起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失散,孔雀的反顾徘徊,为全文奠定深沉哀伤的基调。二是铺陈排比,“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用数字按时间顺序进行铺排,说明兰芝聪明多才,有教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兰芝离开夫家时从妆扮到言行举止,都显得从容镇定。三是比喻、夸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设喻贴切,语言简洁,形象地表达了焦仲卿坚贞不渝的情感。“腰若流纨素”“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精妙世无双”,则运用比喻性的夸张,极言兰芝服饰的华丽和容仪的娇美。
而作为民间叙事诗的《召树屯》更多采用民间语言,显得质朴自然,适合讲唱,也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讲述。一是设伏笔:诗歌开头“最好看的玉石常常有斑痕,生得最直的树容易遭受风吹雨淋,幸福的王子,他会遭到爱情的折腾”,奠定了之后召树屯王子曲折爱情的基调。二是比兴:“没有翅膀的鸟不会飞,没有鱼鳍的鱼不会游泳,没有衣裳的楠木诺娜,无法向天空追寻她的姐妹”,用民间常见的自然现象作起兴,引出楠木诺娜没有孔雀衣不能跟随自己的姐妹飞回家乡,预示了她与召树屯的相遇。三是比喻:“他的眼睛就像两颗明珠,沉落在湖水中间”,形容召树屯王子看见七位来自天国的美丽公主后的惊喜之情;“眼泪像小河一样流淌”表现召树屯见不到妻子后的无限悲伤;“三座石山互相摩擦撞击,像风车一样旋转”,形容拦住召树屯去路的石山之凶险怪异,同时暗示召树屯不怕艰险、努力追寻楠木诺娜的决心和勇气。
《孔雀东南飞》代表汉代乐府诗的最高成就,而《召树屯》则是傣族民间颇负盛名的民间诗歌,两者都是叙事长诗,内容基本一致,但结局主题、人物性格、语言等却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