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

2015-10-26邢娜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信息化

邢娜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

邢娜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摘要: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三大主要发展趋向: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向;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向;由于国内外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和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向特色化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名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研究”.项目编号:201437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要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的趋向。本文将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有关教育的大政方针,着重探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策略。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还涉及文化和教育。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其发展必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正如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所说:“学习的进一步国际化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机构的两个运动规律之一。”[1]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这样一个教育大国也必然要顺应世界潮流,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使本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快速前进,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尖端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校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满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校自上而下地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只有高校领导层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才能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把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只有教师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培养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只有学生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才能和教师配合,真正践行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二)国际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与培养目标密切联系的,高校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语越来越多地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2]目前,国内大部分综合类高校的非英语专业都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已经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用英语沟通的能力。而以语言学科见长的外语类院校,在保持优势专业的同时,也在逐步发展复合型专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另外,综合类院校要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之间的联系,比如英语专业与国际经贸专业、国际关系专业、世界历史等专业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且也有利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教材的选用要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反映本专业世界前沿研究动态,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满足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市场的需求。

(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出国际化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高校要造就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必须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二者缺一不可。“请进来”就是把国外知名学者邀请过来作学术报告或讲座,甚至让其讲授一两门专业课。此外,还要让外籍专家和本校师生开展座谈会,解答师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有计划地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学术团队,为本校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走出去”就是定期派教师去国外进修、访学,使教师了解、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同时也起到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两国友谊的作用。另外,学校也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一年的留学经历,回国之后要写出报告,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正在发生变革。“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已经从前期的基础建设,转移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上”。[4]高校能否自上而下地适应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的变革,如何使现有的信息化教

育资源和设施得到有效利用,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不利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观因素。

(一)强化信息化意识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但“在信息化过程中,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由于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了解和认识,导致教育信息化不能得到真正的运用和开展”。[5]因此,要想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首先可定期开展讲座,向领导和教师讲解高校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信息化对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的革新。其次可开设培训班,提高相关领导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6]网络、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并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因此,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下,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习题、跟踪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改变应试教育影响下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打下基础。

(三)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以保证本校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协调发展。首先,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并任命一名领导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并组织该项工作,同时要做到上通下达,认真听取各专业部门对建设项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财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其次,由于目前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交流,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要与其他高校进行协调,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在本地区高校间建立网络共享机制和互联网系统。再次,资金问题是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信息化资源的购置、维护和更新都需要经费的持续投入。因此,高校在加大专项经费投入的同时,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投资,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等教育特色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亮点。”[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同质化现象,突出表现为:普通高等教育“千校一面”,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变,高校缺乏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办出特色,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成功应对生源危机,在国内外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高等职业教育

由于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以培养技工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往往是被挤下“独木桥”的高考落榜生在无奈中的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来自国外教育市场和国内普通高等教育的竞争,高职教育又面临着生源紧缺的危机。由于生源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证,高职院校盲目向普通高等教育转变。结果高职院校失去了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术上也赶不上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术上薄弱,技术技能上也不过硬,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型矛盾的突出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6]因此,在党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普通高等教育

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促进国内教育消费的增长,19世纪末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甚至普及化教育,国内高校纷纷扩张规模,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师资短缺、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普通高等教育缺乏各自的办学特色,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高校为了扩大生源,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增设学科专业,追求“大”而“全”,忽视发展本校的特色学科。这种低质量、无特色高校注定要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上被淘汰。因此,“突出高校办学特色、分层次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7]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职责的高等教育要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向,对我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聂伟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

[2]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13(14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 content_1667143.htm.

[4]丁国军.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黄建华.关于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日本问题研究,2010(4).

[6]党的十八大报告.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

[7]陈锋正.“生源危机”背景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信息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